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丹丹

作品数:2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荧光
  • 1篇灯盏
  • 1篇灯盏乙素
  • 1篇血清白蛋白
  • 1篇乙素
  • 1篇荧光法
  • 1篇荧光光谱
  • 1篇荧光光谱法
  • 1篇荧光衰减
  • 1篇脂质体
  • 1篇通透性
  • 1篇中药
  • 1篇中药单体
  • 1篇细胞
  • 1篇细胞膜
  • 1篇细胞膜通透性
  • 1篇膜通透性
  • 1篇黄芩
  • 1篇黄芩素
  • 1篇光谱

机构

  • 2篇复旦大学

作者

  • 2篇邓丹丹
  • 2篇梁建英
  • 2篇卢建忠
  • 1篇谢琼
  • 1篇刘彩云
  • 1篇曹志娟
  • 1篇廖志新
  • 1篇徐倩

传媒

  • 2篇分析化学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脂质体荧光衰减技术预测10种中药单体的被动吸收被引量:2
2007年
制备了DPH荧光脂质体,选用10种药理活性较好的中药单体,测定了这些中药单体进入荧光脂质体后引起的荧光衰减百分率,评估中药单体的细胞膜通透性。采用大鼠在体肠单向灌流实验测定了中药单体的小肠有效透皮系数(Peff),与中药单体引起的脂质体荧光衰减数据对比,两者相关性良好,从而证明荧光脂质体模型可以应用来预测中药单体的被动吸收。用DPH标记红细胞膜,测定了以上10种中药单体对荧光标记的红细胞膜的荧光衰减百分率,发现荧光脂质体与红细胞膜相关性良好,荧光脂质体模型的确可以一定程度上替代制备繁琐的红细胞膜,用来研究中药单体在真实细胞膜中的通透性。综合而言,荧光脂质体模型简单易行、重现性好、所需样品量少,适合于中药早期研究的高通量筛选。
邓丹丹刘彩云廖志新梁建英卢建忠
关键词:中药单体细胞膜通透性红细胞膜
荧光法和分子对接研究4种黄酮与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被引量:13
2010年
结合分子对接理论和荧光法研究4种黄酮类天然产物与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及作用机理。用FlexX软件研究了黄芩素、黄芩苷、汉黄芩素、灯盏乙素和白蛋白的分子对接,然后用荧光法研究这4种黄酮类天然产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反应,测定了结合常数KA、结合位点n等参数。研究表明:4种天然产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位点n≈1,温度对结合位点影响不大;黄芩素和汉黄芩素主要通过疏水作用力与白蛋白结合,而黄芩苷和灯盏乙素主要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与白蛋白结合。荧光实验和分子对接理论研究结果一致,两者相互补充,能够从实验和理论两方面协同研究天然产物与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
徐倩邓丹丹曹志娟谢琼梁建英卢建忠
关键词:黄芩素汉黄芩素灯盏乙素荧光光谱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