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艳萍
- 作品数:13 被引量:41H指数:4
- 供职机构:甘肃省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卫生行业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 药物性肝损伤针对性治疗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19
- 2019年
-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药物性肝损伤使用不同保肝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3年1月-2017年12月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的病历,收集病历信息,统计不同保肝药物治疗不同类型药物性肝损伤的疗程、费用及疗效。结果:对于肝细胞损伤型肝损伤的治疗,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疗程最短[(5.47±1.94)d,P<0.05],总有效率最高(95.5%,P<0.05),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治疗费用最低[(664.62±273.05)元,P<0.05];对于胆汁淤积型肝损伤,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疗程最短[(5.38±2.02)d,P<0.05],费用最低[(575.70±215.56)元,P<0.05],总有效率最高(91.1%,P<0.05);对于混合型肝损伤,3种保肝药物治疗疗程及总有效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治疗费用较低[(611.35±206.47)元,P<0.05]。结论:对于不同类型的肝损伤,针对性的治疗能缩短治疗疗程,降低平均治疗费用,提高保肝药物的治疗效果。
- 赵艳萍杨华黄艳辉达朝亮金育忠白兆琴
-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伤异甘草酸镁腺苷蛋氨酸多烯磷脂酰胆碱
- 责任药师参与临床高危药品管理心得体会
- 赵艳萍杨华达朝亮黄艳辉白兆琴金育忠
- 信息化建设促进抗肿瘤药物及辅助用药合理应用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随着新型抗肿瘤药物大量应用于临床,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流程化、智能化的药学服务管理模式,分析用药特征,提升医院药学工作的效率与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制订我院合理用药管理系统的审方规则,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进行实时调整及优化。结果:信息化建设为我院临床用药提供了有效的监管方式,规范了医生处方开具行为,提高了处方合格率,实现了抗菌药物、抗肿瘤药物的分级管理,抗肿瘤药物处方审核,提升了我院药学服务能力,促进我院合理用药。结论: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干预抗肿瘤药物及辅助用药适应证不适宜、溶媒选择不当、用法用量错误、禁忌证用药等不合理用药行为。
- 杨华赵艳萍达朝亮焦丽萍王莉
- 关键词:抗肿瘤药物
- 奈达铂致双眼球结膜充血1例
- 2016年
- 1例58岁女性患者因宫颈癌放射治疗使用奈达铂30mg周疗增敏。第三周静脉给予奈达铂10分钟后,患者出现双眼睑及球结膜充血,立即停止输注奈达铂,给予氧氟沙星滴眼液,氧氟沙星眼膏,每1h频点双眼,治疗6h后双眼球结膜充血明显减轻,次日完全消失。考虑奈达铂过敏反应所致,后续改用顺铂周疗增敏,过程顺利。
- 赵艳萍王玉洁田晓刚党彩凤杨华金育忠
- 关键词:奈达铂结膜充血
- 复方黄芩苷口腔缓释膜对大鼠实验性牙周炎的治疗作用
- 2013年
- 目的:观察复方黄芩苷口腔缓释膜对Wistar大鼠实验性牙周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Wistar大鼠牙周炎动物模型,将模型动物随机分成5组:复方黄芩苷口腔缓释膜高、中、低剂量组、黄芩苷阳性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观察给药后牙周炎的愈合情况。结果:复方黄芩苷口腔缓释膜各剂量组均能不同程度促进牙周炎愈合。结论:复方黄芩苷口腔缓释膜对Wistar大鼠实验性牙周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 范春玲王奋刚许颖赵艳萍王玉洁
- 关键词:实验性牙周炎
- 不同乳腺癌化疗方案致药物性肝损伤的比较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探讨3种不同乳腺癌化疗方案致药物性肝损伤的特点,为后续保肝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纳入临床路径病种行首次化疗的乳腺癌病历,收集病例信息,统计不同化疗方案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严重程度、临床类型以及患者特点和预后情况。结果:该院3种乳腺癌化疗方案的肝损伤发生率分别为:5.7%(CEF方案:环磷酰胺+表柔比星+5-氟尿嘧啶)、14.9%(TC方案:多西他赛+环磷酰胺)、4.0%(AC方案:环磷酰胺+吡柔比星),其中TC方案的肝损伤发生率与CEF方案和AC方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种方案致肝损伤的严重程度主要集中在1级和2级肝损伤,但TC方案还导致了3级肝损伤;而在肝损伤类型方面,CEF方案所致肝损伤多表现为胆汁淤积型肝损伤(77.8%),TC方案多表现为混合型肝损伤(60.0%),AC方案多表现为肝细胞损伤型肝损伤(66.7%),3种化疗方案所致的肝损伤均能很好地治愈或转归。结论:在3种乳腺癌化疗方案所致的肝损伤中TC方案所致肝损伤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较高,各个方案所致肝损伤的类型各有特点,临床可根据其特点进行肝损伤的针对性防治。
- 丁晓霞赵艳萍白兆琴杨华姜晓燕金育忠
- 关键词:乳腺癌化疗方案药物性肝损伤保肝药物
- HPLC-DPPH法评价雪松松针抗氧化活性成分
- 2024年
- 目的评价雪松松针抗氧化活性成分。方法以维生素C(VC)和没食子酸为阳性对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1,1-二苯基-2-苦肼基(DPPH)溶液加入雪松松针抗氧化活性成分后DPPH峰面积的衰减情况,并通过计算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和半数抑制浓度(IC_(50)),来评价雪松松针3种有效部位及8个单体成分的抗氧化活性。采用Agilent Eclipse Plus-C_(18)(250 mm×4.6 mm,5μm)为色谱柱,乙腈-水(62∶38,V/V)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517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25℃;进样量为20μL。结果雪松松针各有效部位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的能力大小依次为总黄酮>总多酚>总木脂素,IC_(50)分别为76.10、100.50、115.40μg/mL。与阳性对照比较,除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外,7个单体化合物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的能力大小依次为二氢杨梅素>金丝桃苷>原儿茶酸>没食子酸>阿魏酸>杨梅素>山柰酚-3-O-(6″-O-E-阿魏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VC>异鼠李素,IC50分别为16.50、19.40、23.73、27.24、32.10、32.20、47.60、93.20、297.20μg/mL。结论建立了HPLC-DPPH法用于评价雪松松针抗氧化活性;雪松松针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中有效部位总黄酮、总多酚及单体成分二氢杨梅素、金丝桃苷等是具有开发前景的纯天然抗氧化剂。
- 戴晓雁沈薇张燕赵艳萍
- 关键词:抗氧化活性化学成分
- 黄芪多糖逆转化疗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目前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使肿瘤治疗取得了重大进展,但肿瘤细胞耐药等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中药可以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的发生,中药单体及有效成分抗肿瘤侵袭转移及干预肿瘤耐药的机制也逐渐阐明。黄芪多糖(APS)作为黄芪的主要成分,具有抗肿瘤、增强免疫、降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癌症化疗药物引起的毒性,亦可调节化疗药物的耐药性,并起到增敏作用。APS可通过下调多药耐药相关蛋白、P-糖蛋白及谷胱甘肽转移酶的表达,抑制肿瘤细胞间质转化,调控肿瘤细胞凋亡相关因子等机制逆转肿瘤耐药性。本文对APS逆转化疗药物耐药的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APS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赵艳萍冯泽岸
- 关键词:黄芪多糖多药耐药
- 肺癌围手术期患者疼痛分级管理模式的效果评价
- 2024年
- 目的:为建立健全医院疼痛综合管理制度和流程,我院麻醉手术科、胸外科、药学部加强科室协作,建立基于Triangle分层的肺癌围手术期患者全程化疼痛管理模式,并评价其实践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胸外科收治的132例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观察组患者进行术后疼痛分级管理,对照组患者术后予以无差别监护管理,比较两组的疼痛管理质量。临床药师对两组患者进行药学监护和用药指导。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镇痛有效率明显升高[84.85%vs.69.70%,P=0.038],观察组中术后住院天数缩短[(6.77±1.63)vs.(7.67±1.46),P=0.001]、患者满意度评分提高[(8.08±1.47)vs.(6.68±0.88),P<0.001];两组在不良事件发生率、服药依从性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建立并实施肺癌围手术期疼痛分级管理模式能够提升肺癌围手术期患者的疼痛管理质量。
- 赵艳萍朱小康达朝亮冯泽岸
- 关键词:肺癌胸腔镜术后镇痛
- 临床药师参与1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的药学服务实践
- 2024年
- 临床药师通过参与1例铜绿假单胞菌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药物治疗过程,协助临床医师制定个体化抗感染方案,为临床治疗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使用雾化吸入多黏菌素B致支气管痉挛的药学监护和多黏菌素B的安全使用提供参考。临床药师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患者用药安全保驾护航。
- 赵艳萍戴晓雁
-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肺炎多黏菌素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