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一丹
- 作品数:9 被引量:80H指数:5
-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珠江口海域底层大气中TSP与Cu、Pb、Cd质量现状与趋势被引量:2
- 2008年
- 于2002—2005年在珠江口海域大万山岛海洋环境监测站设立一个大气监测站,采集了120多个大气气溶胶样品,测定TSP(总悬浮颗粒物)的含量与元素Cu、Pb、Cd的浓度。结果表明,Cu的浓度有增加并趋于稳定的趋势,Pb与Cd变化缓慢,浓度趋于稳定。
- 刘孟兰林端罗一丹方宏达韩联民柯东胜周俊杰卜庆传
- 关键词:珠江口TSP重金属
- 珠江口地区总悬浮颗粒中金属元素沉降通量被引量:4
- 2006年
- 于2002年5月至2004年10月在珠江口大万山海洋环境监测站地面气象观测场上设立一个监测站,共采样了120多个大气气溶胶样品,用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元素Cu、Pb、Cd的浓度,讨论了这几种元素入海通量的月变化和年平均值。结果表明,三种元素在珠江口地区沉降通量的变化规律是Pb>Cu>Cd。三元素在5月、8月、10月内的沉降通量占全年的比例均少于20%,而且比例的变化规律是10月>5月>8月。
- 刘孟兰林端罗一丹吴施卫
- 关键词:气溶胶总悬浮颗粒沉降通量珠江口
- 南海重点海洋倾倒区表层沉积物富集特征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20
- 2007年
- 根据2005南海三个重点海洋倾倒区,即九澳岛重点海洋倾倒区、黄茅岛重点海洋倾倒区、汕头重点海洋倾倒区的监测,分析其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监测资料,采用富集系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系数法对其富集度和潜在生态危害程度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在三个倾倒区表层沉积物所监测的重金属中,Cu和Pb元素的富集度相对最高,Hg和Cd元素的富集度较低,从空间上看,潜在生态危害系数评价结果显示,南海三个重点海洋倾倒区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潜在生态危害非常轻微,均属于轻微潜在生态危害范畴,其中轻微潜在生态危害程度相对较重的是Cd和Hg元素,Cu和Pb元素的轻微生态危害程度较轻。
- 刘孟兰郑西来林端罗一丹陈嘉辉
- 关键词: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 2005年春季广东近岸海域麻痹性贝毒素的特征分析被引量:6
- 2008年
- 于2005年3~5月,在广东省近岸海域的27个采样点(从东到西覆盖整个广东省沿海,包括了广东省的12大重点海湾海水养殖区)进行了贝类样品采集,共采集了35个品种120个样品。采用小白鼠生物检测法对麻痹性贝毒素(PSP)的检测结果表明,其3、4和5月采集的样品均检测出毒性值,2005年春季广东近岸海域的PSP呈现出以下主要特征:(1)PSP的检出率和含量值均较低。在120个检测的样品中,只有13个样品检测出PSP毒性数据,检出率为10.8%;检出PSP范围为每100g贝类软组织含152~198Mu。其中北津港(东平)的托氏毛蚶和神泉港(神泉)的近江牡蛎样品,在1h内小白鼠的致死率都非常高,但毒性并不强。所有检测出的PSP毒性数据值均大大低于我国目前暂定的警戒标准:每100g贝类软组织含80μg STXeq(对KM系小白鼠而言,相当于每100g贝类软组织含约423MU)。2005年春季广东近岸海域海水水温偏低可能是一个重要原因。(2)感染PSP毒性的生物品种不多。在已检测的35个贝类品种中,只有8个品种检测出PSP毒性数据,占被检测总品种数的22.8%。牡蛎的PSP检出率相对较高,而其它常见品种如文蛤和翡翠贻贝的PSP检出率均较低,华贵栉孔扇贝未检出PSP。(3)PSP的地理分布范围较广。从检测出PSP毒性数据的样品的地理分布来看,范围较广,从东到西几乎包括了整个广东省沿海。其中北津港6个样品中,有2个检测出PSP毒性数据,PSP最高值也出现在北津港(东平)。广东12个大重点海湾海水养殖区,除红海湾、大亚湾、大鹏湾及海陵湾4个大重点海湾海水养殖区外,其它8个大重点海湾海水养殖区均检测出PSP,占12个大重点海湾海水养殖区总数的66.7%。在以前未检出的多处海水养殖区也能检出PSP。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 吴施卫曾淼卢大鹏罗一丹江天久
- 关键词:麻痹性贝毒素贝类春季
- GPS/GSM技术在近海海洋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 2005年
- 通过GSM/GPS技术在水深遥测系统中的应用,对海洋环境监测的自动化、实时化和监测数据的远距离传输作初步探讨和研究。本研究以VB为开发语言,以GSM网络的SMS服务为载体,以传输GPS定位信息和测深数据为例,达到实时定位和远程无线传输的目的。
- 兰圣迎罗一丹
- 关键词:海洋环境监测遥测系统GSM技术开发语言
- 大亚湾五角多甲藻赤潮发生的环境因素分析被引量:20
- 2002年
- 根据现场监测资料 ,分析 2 0 0 0年 5月 4~ 19日在大亚湾澳头海域发生的五角多甲藻 (Protoperidiniumquinquecorne)赤潮的环境因素。结果表明 :海水温度急升和盐度的骤降是赤潮发生的刺激因素 ;由风引起赤潮生物细胞的物理聚集是赤潮发生的重要条件 ;五角多甲藻对各种营养盐都有明显的需求 ,而对无机氮的需求则以吸收NO3 - N为主 ;赤潮初期拟菱型藻可伴随其迅速繁殖 ,而到后期则存在明显竞争作用 ,拟菱型藻细胞的繁殖受到了抑制。
- 钟思胜李锦蓉罗一丹
- 关键词:赤潮环境因素
- 南海区重点岸段海岸侵蚀现状成因分析与防治对策被引量:13
- 2007年
- 在2003年与2006年对南海区琼州海峡两岸重点岸段(雷州市徐闻县龙塘镇赤坎村岸段、海南省海口市镇海村岸段和新海村岸段)的海岸侵蚀进行了现场监测,测量了侵蚀的长度、宽度和面积。对两年现场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海岸侵蚀长度的平均速度为200m/a,宽度的平均速度为20m/a,面积的平均速度为4000m2/a。应用了地质分析、水动力分析、极端海洋气候影响分析等新的理论和方法重点分析了海岸侵蚀的成因,并提出了一些对策,供相关部门参考。
- 刘孟兰郑西来韩联民林端罗一丹方宏达柯东胜彭晓娟陈嘉辉
- 关键词:海岸侵蚀
- 广东近岸海域2005年春季的腹泻性贝毒素特征分析被引量:16
- 2008年
- 2005年春季,在广东省近岸海域的27个采样点进行了贝类样品采集,共采集了35个品种的120个样品。用小白鼠生物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无论从检测的样品总数或者从检测的生物品种还是从采样的地理位置来看,DSP毒素的检出率和超标率均较高。DSP染毒的生物品种较多,但不同的生物品种的检出情况不同,在受检样品数量较多的品种中,超标情况最多的是波纹巴非蛤,其次是牡蛎和翡翠贻贝。DSP染毒贝类的地理分布范围较广,几乎覆盖了整个广东省沿海,包括了广东省12大重点海湾海水养殖区,从采集的生物品种数量较多的几个海域来看,北津港(东平)的超标率和检出率均为最高,而水东港(水东)的超标率和检出率均为最低。其它海域DSP染毒的情况各有不同。
- 吴施卫曾淼卢大鹏罗一丹江天久
- 关键词:贝类春季
- 大亚湾大辣甲岛环境状况与管理问题探讨
- 2007年
- 对大亚湾大辣甲岛(无居民海岛)的空气环境、声环境、地下水、陆域生态环境和西南面的近岸海域水环境进行了监测和调查,结果表明:大辣甲岛目前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声环境安静;近岸海域海水质量良好;但地下水质量较差;陆域生态环境脆弱。同时也发现了该岛存在几大环境问题:环境规划无序,岛上垃圾随意堆放以及生活污水、废气随意排放等。最后针对这几大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
- 柯东胜李业忠罗一丹彭晓娟刘孟兰王维忠李勇
- 关键词:环境现状管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