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雅东

作品数:21 被引量:108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研究中心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年代学
  • 5篇地质
  • 5篇特提斯
  • 5篇锆石
  • 5篇结合带
  • 4篇地球化
  • 4篇地球化学
  • 4篇古特提斯
  • 4篇班公湖
  • 3篇地质年代
  • 3篇地质年代学
  • 3篇地质意义
  • 3篇三叠
  • 3篇碎屑
  • 3篇同位素
  • 3篇厘定
  • 3篇金沙江结合带
  • 3篇藏东
  • 2篇地震
  • 2篇岩系

机构

  • 17篇中国地质调查...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自然资源...
  • 1篇北京经济管理...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成都地质矿产...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海南省海洋地...
  • 1篇武汉市测绘研...

作者

  • 21篇秦雅东
  • 8篇巩小栋
  • 8篇李奋其
  • 7篇李勇
  • 7篇刘函
  • 5篇唐渊
  • 3篇林仕良
  • 3篇王冬兵
  • 3篇李德威
  • 3篇刘德民
  • 3篇李俊
  • 2篇任光明
  • 2篇高永娟
  • 1篇张士贞
  • 1篇陈子万
  • 1篇庞维华
  • 1篇朱云海
  • 1篇凌文黎
  • 1篇汪校锋
  • 1篇程锦翔

传媒

  • 7篇地球科学
  • 3篇沉积与特提斯...
  • 3篇地质通报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地质与勘探
  • 1篇岩石学报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古地理学报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2
  • 4篇2021
  • 5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藏许如错地区中全新世地震触发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4
2020年
湖相沉积古地震研究是对地表破裂古地震研究的重要补充.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在西藏许如错地区全新统湖相地层内新发现大量地震触发软沉积物变形构造(震积岩),层内发育液化脉、液化曲卷变形、液化角砾岩、液化水压构造、滴状体与锥状体、砾石丘、负载构造和火焰构造等软沉积变形标志,还发育同震断层、震裂缝和同震褶皱等同震构造标志.根据软沉积变形标志与震级之间的关系,结合历史地震统计液化颗粒范围,通过C14和光释光年龄测定,推测古地震事件发生在±7.5 ka,MS>7.5级;填补了该区历史地震的空缺,为恢复青藏高原南北向地堑地震活动历史及迁移规律提供了素材.震积岩中见大量砾石液化现象,这对现阶段以砂土-粉砂土研究为主的砂土液化调查工作提出了新挑战.
秦雅东张士贞刘函李勇
关键词:震积岩古地震全新统
拉萨地块中段查孜地区典中组火山岩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被引量:26
2018年
林子宗群火山岩是在青藏高原南部广泛发育的新生代火山岩,形成于新特斯洋闭合向印度-亚洲大陆碰撞过渡的背景下,其底部典中组火山岩的年龄对限定印度-亚洲大陆的碰撞时限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林子宗群火山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拉萨地块东部林周盆地及其附近,其中部和西部的火山岩研究较少,系统的年代学研究则更少.对拉萨地块中段查孜地区的一条林子宗群典中组火山岩剖面进行了系统的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获得了火山岩锆石U-Pb年龄分别为70.7±1.4 Ma、69.9±1.5Ma、68.3±1.2Ma.结合前人资料,对拉萨地块林子宗群火山岩年代学进行了区域对比,结果显示其底部火山岩的年龄沿东西走向存在一定的差别,中段年龄略早于东段和西段,表明印度-亚洲大陆碰撞中段略早于东部和西部.
李勇张士贞李奋其秦雅东巩小栋
关键词:火山岩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地质年代学
扬子陆块西缘云南东川地区澄江组碎屑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组成及其对物源和地壳演化的约束被引量:4
2021年
澄江组是晋宁不整合面之上最早沉积的地层之一,了解其物源对于认识扬子西缘早期地壳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对扬子西缘东川地区澄江组底部碎屑锆石进行了U-Pb定年和Lu-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澄江组碎屑锆石的年龄谱具有780~900 Ma、约1000 Ma、约1800 Ma的峰值,最年轻一组碎屑锆石年龄加权平均值为801±5 Ma(MSWD=2.4,n=9),与区内澄江组底部火山岩的年龄十分接近,限定研究区澄江组的沉积下限为约800 Ma。综合碎屑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锆石形态及古地理特征,认为东川地区澄江组底部的物源主要来自于扬子地块西缘新元古代岩浆岩的剥蚀,其次为东川群的沉积再循环。通过扬子地块南华纪早期地层的区域对比发现,扬子西缘与北缘在新元古代之前可能具有不同的地壳演化历史。扬子西缘不同地区澄江组之间存在物源差异,与区域构造活动密切相关。
高永娟林仕良秦雅东任光明庞维华楼雄英
关键词:碎屑锆石HF同位素地壳演化
西藏班公湖地区晚白垩世构造体制由挤压向伸展的转换:来自岩浆岩的证据被引量:2
2015年
班公湖蛇绿混杂岩带内分布着一系列小型斜长花岗斑岩和花岗闪长岩岩体,锆石U-Pb年龄分别为97.4±1.1Ma和91.94±0.78Ma,具埃达克质岩特征,高Si O2、Al2O3和Sr,低Y和Yb,Sr/Y〉35,轻重稀土分异明显,亏损Nb、Ta和Ti,Cr和Ni含量很低,推测为玄武质岩浆底侵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辉石闪长岩脉分布于南侧日土花岗岩内,推测年龄为80-76Ma,岩石地球化学显示亏损Zr、Hf、Ti、Y等高场强元素,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且具较高的Sc、Y、Cr、Co、HREE和Mg#值(〉40),源区为经过熔体交代的上地幔。结合前人资料,本文认为班公湖地区在97-92Ma仍处于持续碰撞造山、地壳加厚过程中;92Ma之后,构造体制从碰撞期的挤压转变为碰撞后的板内伸展;80-76Ma,板内的伸展进一步加剧。
秦雅东李德威林仕良江丹刘德民张硕
关键词:班公湖埃达克岩辉石闪长岩地壳伸展
扬子克拉通峡东地区新元古代-寒武纪黑色岩系Os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6
2012年
报道了扬子克拉通峡东地区新元古代至寒武纪含碳黑色泥质岩的Re-Os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组成特征,并对地层沉积环境的演化性质及其地质意义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1)峡东地区新元古代晚期-寒武纪早期细粒碎屑沉积岩Os同位素初始比值呈规律变化,且具高Os同位素初始比值的层位与前人研究中发现的C同位素负漂移地层相对应;(2)南沱组冰碛岩具高放射成因Os同位素组成特征,而其上覆盖帽碳酸盐岩为低放射成因Os同位素比值,向上地层Os同位素初始比值表现为局部波动、总体增高的演化趋势;(3)微量元素U/Th比值与δU值指示莲沱组砂岩与南沱组冰碛岩具氧化环境的特征,而陡山沱组、灯影组以及水井沱组底部黑色泥质岩则形成于相对还原环境;(4)Y/Ho比值和δCe值的负相关性特征指示部分地层沉积过程中有海底热液物质参与,应为导致剖面上部分层位出现低放射性成因Os同位素组成的重要原因之一.高Os同位素比值和深海的脉冲式演化以及古生物群的产出之间很好的对应关系为探讨大陆风化与大气和海洋中氧气含量增加的联系提供了新的地球化学证据.南沱组冰碛岩Os同位素以及微量元素特征暗示其并非形成于完全冰封的地球表面环境,而是存在较强的大陆岩石风化作用.
王浩凌文黎段瑞春杨红梅陈子万秦雅东
关键词:地层学寒武纪黑色岩系RE-OS同位素环境演化
西藏拉萨地块西段狮泉河地区晚侏罗世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与岩石成因被引量:3
2020年
目前关于拉萨地块西段狮泉河地区中生代岩浆岩的报道相对较少,限制了对该地区中生代岩浆作用的认识.对狮泉河地区石英闪长岩和闪长质包体的锆石U-Pb年龄、岩石学特征与元素地球化学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寄主石英闪长岩的年龄为161.1±1.7 Ma,闪长质包体的年龄为159.8±1.6 Ma和157.0±1.3 Ma,两者为同期形成.寄主石英闪长岩为I型准铝质中钾-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具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的特征.闪长质包体为准铝质中钾-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该套岩石可能与中侏罗世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南向俯冲有关,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南向俯冲引起幔源物质发生熔融,上涌的幔源岩浆与拉萨地块古老基底重熔形成的酸性岩浆混合,形成了含闪长质包体的晚侏罗世岩体.
李勇张士贞李奋其秦雅东
关键词:晚侏罗世石英闪长岩闪长质包体地球化学地质年代学
西藏查孜地区中新世正长岩的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岩石成因被引量:1
2020年
查孜正长岩体是拉萨地块中段新发现的中新世钾质-超钾质侵入岩,岩性主要为中粗粒石英角闪正长岩和斑状石英正长岩,有暗色包体发育.对两种正长岩进行了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两种岩石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0.37±0.24 Ma、11.06±0.39 Ma,代表它们形成于中新世,是拉萨地块后碰撞岩浆作用的产物.查孜正长岩具有相对高钾(K2O=6.75%~7.39%)、低镁(MgO=1.44%~2.97%)的特征,K2O/Na2O>1,属钾质岩;具有与超钾质岩石相似的微量元素特征,强烈富集Rb、Th、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轻稀土元素(LREE),相对亏损Nb、Ta、Zr、Hf、Ti、P等高场强元素(HFSE)和重稀土元素(HREE),但Cr(22.7×10^-6~64.6×10^-6)、Ni(18.9×10^-6~46.6×10^-6)含量明显偏低.其中,斑状石英正长岩的SiO2含量相对较高,但MgO、K2O、Cr、Ni、REE和Y等元素含量比石英角闪正长岩的低.综合分析认为,查孜正长岩主要形成于岩浆混合作用,是富集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形成的超钾质岩浆与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酸性岩浆混合的结果,两种岩石的地球化学差异主要是岩浆混合的程度和比例不同导致的;它的形成可能与岩石圈地幔的减薄作用有关.
张士贞李勇李奋其秦雅东巩小栋
关键词:中新世正长岩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岩浆混合
晚三叠世金沙江结合带碰撞作用:贡觉石英二长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证据被引量:7
2020年
金沙江结合带是三江特提斯构造域重要的结合带之一,是研究金沙江古特提斯洋陆俯冲-碰撞演化过程的重要窗口.然而,关于金沙江古特提斯碰撞闭合的准确时限争议颇多.选择位于藏东地区金沙江结合带西侧的贡觉花岗岩体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大规模出露的石英二长岩进行了年代学、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分析.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石英二长岩形成于231±1 Ma,代表了金沙江结合带晚三叠世岩浆活动事件.锆石Hf同位素分析获得石英二长岩锆石εHf(t)为-8.3^-5.5,二阶段模式年龄TDMC为1611~1788 Ma.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石英二长岩为钾玄岩-高钾钙碱性系列的I型花岗岩,富集K、Th、R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Zr、Hf等高场强元素.此外,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石英二长岩形成于碰撞环境,贡觉地区在晚三叠世早期(~231 Ma)处于碰撞挤压向后碰撞伸展环境的转换阶段,石英二长岩为下地壳中基性变质火成岩部分熔融的产物.结合前人研究,认为金沙江古特提斯洋是由南向北逐渐闭合的,区域地质背景的差异性和古特提斯洋斜向碰撞的复杂性是导致金沙江结合带不同地区碰撞闭合时限不一致的主要原因.
巩小栋唐渊秦雅东王保弟王冬兵刘函段瑶瑶
关键词:金沙江结合带石英二长岩HF同位素晚三叠世古特提斯
三江北段贡觉三叠纪火山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4
2020年
三江北段贡觉三叠纪火山岩是金沙江古特提斯洋向西俯冲消减及随后的弧陆碰撞造山作用的产物,主要由玄武岩、安山质熔结凝灰岩和安山岩等组成,对探讨金沙江古特提斯构造-岩浆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对贡觉火山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全岩主、微量元素研究.其中代表性样品安山质熔结凝灰岩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锆石23个分析点的206Pb/238U年龄为243~233 Ma,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38.3±1.3 Ma(MSWD=1.7,n=23),代表了岩浆的结晶年龄为中-晚三叠世.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火山岩以低钛(0.52%~0.91%)、中镁(3.38%~7.22%)、富钠(3.63%~4.66%)、贫钾(0.09%~4.05%)、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HREE=4.09~13.27)和大离子亲石元素(Th、U、La、Sm)、亏损高场强元素Nb和Ta(Nb=2.51×10^-6~24.5×10^-6、Ta=0.22×10^-6~1.89×10^-6)为特征,La/Nb值(2.13~2.89)较高、Nb/Th值(1.12~1.62)相对较低,具有与岛弧型或晚碰撞造山型火山岩相似的主-微量元素组成特征.贡觉中-晚三叠世火山岩代表了金沙江古特提斯演化过程中晚碰撞造山阶段的岩浆响应,推测是晚碰撞过程中残留的金沙江洋壳物质与岩石圈地幔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
段瑶瑶唐渊秦雅东巩小栋刘函
关键词:锆石U-PB定年金沙江结合带地质年代学
柴达木盆地西南缘更新统震积岩特征及其意义被引量:12
2011年
在柴达木盆地西南缘更新统湖相地层中发现了大量具有震积岩特征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层内发育有液化砂(泥)岩脉、液化角砾岩、负荷构造、火焰构造、球—枕状构造、液化卷曲变形层等一系列软沉积物变形标志,此外剖面内还发育了大型同震断层、震裂缝、同震褶皱等一系列同震构造变形标志。该区震积岩的发现表明,更新世以来昆仑山北缘及柴达木盆地地区仍处于频繁而强烈的活动状态,通过震积岩层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柴达木盆地更新世以来构造活动状况,这对于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及其盆山耦合、古地震活动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朱萌李德威刘德民朱云海罗文行秦雅东
关键词:震积岩柴达木盆地更新统古地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