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波
- 作品数:21 被引量:231H指数:10
-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健康妇女及宫颈上皮癌瘤患者HPV感染基因型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36
- 2012年
- 目的探讨南京地区一般女性人群宫颈细胞、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组织中23种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基因型别的分布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对1000例一般女性人群宫颈细胞、10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及62例宫颈癌组织标本进行23种HPV基因型别的检测,并对受检者进行相关资料分析。结果 1000例一般女性人群检出HPV感染者106例,总的HPV感染率为10.60%(106/1000);10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检出HPV感染者99例,总的HPV感染率为91.67%(99/108);62例宫颈癌患者检出HPV感染者52例,总的HPV感染率为83.87%(52/62)。结论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可应用于宫颈细胞和组织标本,一次可检测23种HPV基因型别,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对中国女性宫颈HPV感染分子流行病学的调查、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防治及其疫苗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 龙秀荣王志蕙耿建祥朴正爱肖蔚万美珍王旭波兰建云张劲松
- 关键词:基因型遗传学技术
- 原位杂交检测与中药治疗肛周外阴HPV6/11型感染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肛周、外阴HPV(6/11型)感染的诊断价值,观察中医中药方剂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和价值。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检测方法确诊和判定HPV感染,应用燥湿解毒、清热扶正方剂治疗尖锐湿疣患者,实验组82例,疣体切除加中药局部熏洗和口服汤剂,对照组81例行疣体切除。结果:实验组82例,HPV 6/11型均阳性,术后复发率7.32%(6/82),对照组81例HPV 6/11型均阳性,术后复发率20.98(17/81)%,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肛周、外阴HPV感染客观、准确、可靠,清热扶正方剂治疗尖锐湿疣患者疗效显著、可降低尖锐湿疣的复发率。
- 王旭波张培影徐侠杨海燕王为
-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原位杂交
- 宫颈癌瘤组织中HPV感染基因型分布的比较研究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比较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组织标本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基因型分布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对19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和85例宫颈癌组织标本进行23种HPV基因分型检测,并对受检者进行相关资料分析。结果 19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HPV总阳性率为82.29%(158/192),一重感染阳性率为46.88%(90/192),多重感染阳性率为35.42%(68/192);85例宫颈癌HPV总阳性率为88.24%(75/85),一重感染阳性率为65.88%(56/85),多重感染阳性率为22.35%(19/85)。结论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可应用于宫颈病变的组织标本,一次可检测23种HPV基因型别,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对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防治及其疫苗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王宏景龙秀荣耿建祥王旭波谭进肖蔚韩春荣赵雪王洪珍
- 关键词: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型
- 宫颈正常细胞和宫颈鳞状细胞癌、腺癌组织中HPV感染基因型的分布被引量:48
- 2014年
- 目的观察宫颈正常细胞、宫颈鳞状细胞癌和腺癌组织标本中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基因型分布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PCR和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对1 047例宫颈正常细胞、161例宫颈鳞状细胞癌和82例宫颈腺癌组织标本进行23种HPV基因分型检测,并对受检者进行相关资料分析。结果 1 047例宫颈细胞正常者检出HPV感染为109例,HPV感染率为10.41%(109/1 047);161例宫颈鳞状细胞癌检出HPV感染者146例,HPV感染率为90.68%(146/161);82例宫颈腺癌检出HPV感染者59例,HPV感染率为71.95%(59/82)。结论 PCR与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可用于宫颈细胞和组织标本检测,一次可检测23种HPV基因型,对我国女性宫颈HP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宫颈鳞状细胞癌及腺癌的防治及其疫苗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蔡为民王宏景耿建祥夏林龙秀荣王旭波王志慧梅静赵雪
- 关键词:子宫颈肿瘤鳞状细胞癌腺癌
- 印片细胞学在术中乳腺快速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 目的:应用印片细胞学技术进行术中乳腺肿瘤快速病理诊断,评价印片细胞学技术的临床意义和价值。方法:对术中乳腺肿块活检标本68例进行快速印片,10分钟发出细胞学报告,同时切取组织块进行快速冰冻(或石蜡)切片,30分钟出结果,...
- 王旭波
- 关键词:印片细胞学乳腺肿瘤病理诊断
- 文献传递
- P16、Stathmin-1及Ki67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与意义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P16、Stathmin-1、Ki67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收治宫颈病变患者92例作为观察组,选择20例慢性宫颈炎标本作为对照组,均检测P16、Stathmin-1、Ki67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P16、Stathmin-1及Ki67的阳性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直线相关性显示,P16、Stathmin-1及Ki67表达都呈现两两正向相关性(P<0.05)。结论:P16、Stathmin-1和Ki67在不同级别的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病理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 张晴李丹岳欣朱菡黄馨逸王旭波
- 关键词:P16KI67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 中药清热方干预治疗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9
- 2008年
- 目的探讨宫颈高危型HPV(16∕18型)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的相关性,分析中药清热解毒方干预和治疗HPV16∕18型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运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218例宫颈组织HPV16∕18型的表达水平,判定HPV16∕18型感染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应用中药清热解毒扶正方干预和治疗HPV感染患者,并观察用药前后变化。结果218例患者HPV16∕18检出率分别为:CINⅠ16.67%(15∕90例)、CINⅡ48.43%(31∕64例)、CINⅢ91.11%、(41∕45例)、SCC84.21%(16∕19例);实验组52例,对HPV感染者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方剂局部熏蒸外洗和益气温阳、清热扶正方剂水煎口服,显效率44.23%(23∕52例);对照组显效率11.54%(6∕51例),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原位杂交技术检测HPV16∕18型对诊断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具有早期、敏感、特异的特点;中药清热解毒扶正方干预、治疗HPV感染者疗效显著,若二者协同使用对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早期筛查与干预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和推广前景。
- 徐侠张培影杨海燕鲍梅淑王旭波
- 关键词:中药干预
- 改良根治术后的乳腺癌免疫组化3种分子亚型的预后特性及年复发变化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改良根治术后的乳腺癌免疫组化3种分子亚型的预后特性及年复发变化。方法:选取两家医院108例行改良根治术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型,分析各类型乳腺癌的年复发情况。结果:Luminal型56例,HER2阳性34例,三阴性乳腺癌18例;三种亚型乳腺癌在内分泌治疗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uminal型乳腺癌患者的年复发风险(40.34±1.02)低于其他两种分子亚型(20.12±1.23、24.56±1.04)(P<0.05)。结论:改良根治术后的乳腺癌免疫组化各分子亚型对乳腺癌年复发有着不同的指导作用,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借鉴。
- 张晴王旭波李丹岳欣李彩红
- 关键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预后
- 257例肛门及肛管尖锐湿疣组织HPV感染的基因分析被引量:32
- 2013年
- 目的探讨肛门及肛管尖锐湿疣病变中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基因型别及临床意义。方法从257例肛门及肛管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a,CA)石蜡组织标本中提取23种HPV DNA,采用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对其组织的23种HPV基因型别进行检测,并对其患者进行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结果 257例肛门及肛管CA病变组织中检出HPV阳性者183例,HPV感染率为71.21%(183/257)。其中一重HPV感染139例,阳性检出率为54.09%(139/257),多重HPV感染44例,阳性检出率为17.12%(44/257)。一重HPV感染中HPV6型66例,阳性检出率为25.68%(66/257),HPV6型是最主要的感染型别;其次是HPV11型,共有64例,其阳性检出率为24.90%(64/257)。多重HPV感染中,HPV6+11型23例,占多重感染的52.27%(23/44),是多重感染的主要型别;其次是HPV6+11+16型3例,占多重感染的6.82%(3/44)。结论 HPV6型、11型、6+11型、6+11+16型感染是肛门及肛管CA的主要致病类型。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是一种比较适合临床进行高、低危HPV分型检测的诊断方法,其敏感性高、特异性好。
- 张金浩耿建祥樊志敏王旭波刘飞吴崑岚王小峰赵雪王宏景
- 关键词:肛门肛管尖锐湿疣基因型别基因芯片技术
- 液基细胞学与分子病理学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意义探讨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和分子病理学检测宫颈HPV高危型(16/18型)感染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价值,评价原位杂交技术对宫颈癌前病变诊断和判断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液基细胞学检查和原位杂交检测方法对妇科门诊和住院的3876例女性患者,进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和高危型HPV DNA检测,判定液基细胞学检查和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相关性,以宫颈活检的组织病理学结果为确诊标准。结果:3876例患者均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患病率6.11%(237/3876例,低度病变以上),其中,LSIL2.71%(105/3876例),HSIL2.92%(113/3876例),SCC0.49%(19/3876例)。218例患者HPV-DNA16/18检出率为47.25%(103/218例),其中CINⅠ16.67%(15/90例)、CINⅡ48.43%(31/64例)、CINⅢ91.11%、(41/45例)、SCC84.21%(16/19例);CINⅠ、Ⅱ、Ⅲ与SCC之间HPV感染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TCT检测宫颈病变客观、准确,HPV-DNA16/18型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特异度、敏感度提高;二者协同使用对宫颈癌的筛查具有早期、敏感、特异的特点,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早期干预提供了实验室依据,此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和推广前景。
- 王旭波张培影徐侠杨海燕杨静王为
- 关键词:宫颈癌分子病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