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喆

作品数:5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理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文化科学
  • 2篇理学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篇大涡模拟
  • 1篇低矮建筑
  • 1篇优化设计
  • 1篇在线教育
  • 1篇指标体系
  • 1篇中间体
  • 1篇三氯
  • 1篇数字化
  • 1篇水解反应
  • 1篇平衡计分卡
  • 1篇平衡计分卡方...
  • 1篇评价指标
  • 1篇溴化
  • 1篇溴化反应
  • 1篇羟基
  • 1篇羟基二苯醚
  • 1篇脱甲基
  • 1篇流线
  • 1篇流线型
  • 1篇氯苯

机构

  • 5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市政工程...

作者

  • 5篇王喆
  • 1篇何文娟
  • 1篇祝慧
  • 1篇杨易
  • 1篇付建龙

传媒

  • 1篇化学试剂
  • 1篇出版广角
  • 1篇科技管理研究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1
  • 2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新在线教育模式的出版数字化过程探究--基于5G时代背景被引量:4
2021年
5G时代的到来为在线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同时为在线教育的延伸提供了技术支持。在此背景下,教育出版作为在线教育的素材基础,如何推动出版数字化创新升级成为重要的探究点。5G技术将促进人工智能的发展,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内容服务与生产中的作用逐渐显现。此前人工智能技术在出版领域的应用较少,而近年来在5G赋能下人工智能技术水平大幅提升,5G与大数据技术整合将成为出版业数字化改革的重要措施。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将与数字出版产业全方位融合。
王喆罗娜何文娟
关键词:在线教育出版数字化
流线型构件对TTU模型风荷载影响的大涡模拟研究
2025年
低矮建筑屋盖角区出现的高极值负压,是其围护结构抗风设计的重点。基于空气动力学原理,依据屋面角区绕流形态,基于TTU(Texas Tech University)标准建筑模型设计了一种屋面角区新型流线型附加构件,并通过改变附加构件高度、长度等参数,进行了10种工况的刚性模型测压风洞试验和大涡模拟(LES)对比研究,以探讨这类新型附加构件对屋面角区风荷载的影响和屋面抗风气动优化以及LES精度等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屋面角区设置附加构件均可有效降低角区出现的极值负压,在所研究的10种工况中,屋面角区最不利平均负压最大可降低10%,最不利极值负压最大可降低25%;利用NSRFG(Narrowband Synthesis Random Flow Generation)方法生成入流湍流,采用LES得到的TTU模型各工况下的风荷载分布规律,虽然部分工况下屋面平均风压系数绝对值模拟结果偏大(平均误差为13.88%),而极值风压系数偏小(平均误差为9.72%),但整体上与风洞试验一致,表明利用NSRFG方法建立的低矮建筑绕流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度;附加构件长度相对于高度而言对屋面角区风荷载的影响更大,等长附加构件高度增加1倍后,屋面角区极值风压系数降低6.15%,等高附件长度增加0.8倍后,屋面角区极值风压系数降低10.77%。
杨易王喆张之远
关键词:低矮建筑风荷载大涡模拟风洞试验优化设计
2,4,4'-三氯-2'-羟基二苯醚及其中间体的合成新工艺研究
本文研究了以邻甲氧基苯酚和间二氯苯为原料,经过邻甲氧基苯酚氯化,间二氯苯溴化,上述两步反应产物缩合醚化和脱甲基化四步反应,得到2,4,4-三氯-2'-羟基二苯醚(Triclosan)。在邻甲氧基苯酚氯化反应中,以羟基对位...
王喆
关键词:羟基二苯醚中间体间二氯苯脱甲基溴化反应
文献传递
N,N′-双(4-氯苯基)脲合成新工艺的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提出了一种从对氯苯基异氰酸酯部分水解一步合成N,N′-双(4-氯苯基)脲的新工艺。在对氯苯基异氰酸酯部分水解反应合成N,N′-双(4-氯苯基)脲时,首先把对氯苯基异氰酸酯用丙酮溶解,然后在搅拌下滴加适量水,回流下反应1 h,然后过滤,用丙酮洗涤,干燥,得N,N′-双(4-氯苯基)脲白色晶体,产率为93%。
付建龙王喆祝慧
关键词:水解反应
高校博士后科技人才培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基于平衡计分卡方法被引量:12
2021年
基于高校战略管理理论,采用平衡计分卡方法构建高校博士后科技人才培养绩效评价模型与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进行深入探讨与系统验证,总结提炼了科研活动、培养服务、品质素质、客户满意、学习交流、职业发展等六个主要因子。最后基于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为高校改进博士后科技人才培养绩效提出针对性建议。
王喆杨国栋
关键词:高校平衡计分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