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牛新湘

作品数:66 被引量:377H指数:10
供职机构:新疆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7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8篇棉花
  • 14篇土壤
  • 10篇滴灌
  • 10篇膜下滴灌
  • 9篇棉田
  • 7篇水肥
  • 7篇水肥耦合
  • 6篇养分
  • 6篇南疆
  • 6篇黄萎病
  • 5篇小麦
  • 5篇干旱
  • 5篇干旱区
  • 5篇SPAD值
  • 4篇氮肥
  • 4篇氮素
  • 4篇滴灌棉花
  • 4篇芽孢
  • 4篇芽孢杆菌
  • 4篇生防菌

机构

  • 60篇新疆农业科学...
  • 24篇新疆农业大学
  • 10篇新疆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新...
  • 2篇新疆慧尔农业...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塔里木大学
  • 1篇云南民族大学
  • 1篇石河子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新疆和田地区...
  • 1篇新疆农业科学...
  • 1篇新疆农业科学...
  • 1篇乌鲁木齐京诚...
  • 1篇新疆生产建设...

作者

  • 62篇牛新湘
  • 43篇马兴旺
  • 35篇杨涛
  • 21篇王斌
  • 16篇杨红梅
  • 16篇史应武
  • 16篇楚敏
  • 14篇许咏梅
  • 13篇娄恺
  • 12篇刘骅
  • 12篇王宁
  • 11篇林青
  • 9篇陈宝燕
  • 8篇杨金钰
  • 8篇詹发强
  • 8篇包慧芳
  • 7篇龙宣杞
  • 7篇杨蓉
  • 7篇薛向荣
  • 6篇姚青青

传媒

  • 22篇新疆农业科学
  • 8篇中国农学通报
  • 5篇西北农业学报
  • 3篇棉花学报
  • 2篇食品工业科技
  • 2篇微生物学通报
  • 2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棉花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农机化研究
  • 1篇保鲜与加工
  • 1篇灌溉排水学报
  • 1篇中国土壤与肥...
  • 1篇中国科协20...

年份

  • 3篇2024
  • 6篇2023
  • 5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8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5
  • 1篇2003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棉花根际溶磷菌WJP-7发酵培养基优化及防病增产效果
2023年
【目的】研究棉花根际溶磷菌WJP-7发酵培养基优化及防病增产效果。【方法】采用实验室筛选的高效溶磷菌株P.taiwanensis WJP-7为出发菌株,在优化的假单胞菌发酵培养基上增殖培养。【结果】利用正交试验优化摇瓶发酵培养基,培养基配方为蛋白胨20 g/L,MgCl_(2)15 g/L,K_(2)SO_(4)1.4 g/L。使活菌数达到3.6×10^(9)CFU/mL。摇瓶增菌发酵最优培养基发酵验证试验结果最高活菌数为3.60×10^(9)CFU/mL。菌株WJP-7水剂处理对花期黄萎病防治效果为44.57%,絮期防治效果为50.53%。施用WJP-7水剂对棉田土壤除全氮含量增加不显著,对其它养分和pH值均有显著影响(P<0.05)。菌剂增产率为14.35%和19.51%,【结论】优化了台湾假单胞菌WJP-7摇瓶发酵培养基,菌株WJP-7水剂处理对棉花黄萎病防治效果为50.53%,对棉田土壤除全氮含量不显著外,对其它养分和pH值均显著影响(P<0.05),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王宁史应武史应武杨红梅楚敏牛新湘杨红梅杨蓉楚敏丁荣荣
关键词:棉花溶磷菌田间应用
干旱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节水效应
本文通过对在新疆南部干旱地区开展的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地表覆盖情况、土壤水分损失情况、水分利用效率等方面与传统耕作技术比较,并结合对保护性耕作原理和效益的分析,提出干旱区进行保护性耕作能有效增加土壤蓄水保墒能力、降低土壤水分...
马兴旺牛新湘汪玉河巴吾东冯耀祖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节水干旱区
文献传递
新疆棕漠土棉田施N水平对棉花产量和品质及光合特性的影响被引量:9
2009年
为探明新疆内陆区干旱区棉花生育期施N肥用量,通过棕漠土棉田膜下滴灌试验,研究了在常规施N(24 kg/666.7m2)、优化施N(16 kg/666.7m2)条件下,棉花需肥比例、生产常用施肥比例、推荐施肥比例三种施N方式对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施N量下的推荐施N比例可获205.24 kg/666.7m2的皮棉产量;常规施N和优化施N对棉花纤维长度、纤维强度、纤维可纺系数影响差异可达到显著水平,而对棉花纤维整齐度、伸长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常规施N的推荐施N比例可使棉花净光合速率在盛铃期达到20μmolCO2/(m2.s),并可获得高产;常规施N和优化施N条件下,推荐N比例的棉花叶绿素SPAD值最优。
杨涛马兴旺刘骅许咏梅王斌牛新湘杨金钰陈宝燕
关键词:棕漠土膜下滴灌光合特性
棉花冠层结构测定方法探讨被引量:7
2011年
应用CI-110数字式植物冠层图像分析仪研究测定位置、时间和高度等对棉花群体冠层结构准确性影响。结果表明:植物冠层图像分析仪测定棉花冠层结构时,鱼眼镜头应放置在小区中间行的棉株主茎附近、地面10 cm上方,最适测定时间为19:00-21:00或多云天气;分析鱼眼图像时,阈限宜设置为50%,天顶角分区为5,方位角分区为4。
姚青青王斌杨涛牛新湘马兴旺
关键词:棉花冠层结构
机采棉模式下氮肥运筹对棉花产量和养分吸收的调控被引量:3
2015年
为探明机采棉种植模式下氮运筹技术模式,通过田间试验,在不同施氮水平下,对不同产量水平下机采棉各生育期定点采集有代表性的植株样品,分析其干物质N、P、K含量,研究不同产量水平下机采棉各生育期吸收N、P、K的量与比例及其区别,以期探明确土壤-棉花体系养分吸收利用特征,及其与产量变化的匹配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氮肥基施比例由0%提高到40%,在机采棉模式下,可形成7667.15 kg/hm^2超高产,7376.12 kg/hm^2的中高产,7212.33 kg/hm^2的一般产量3种水平;机采棉在苗期—蕾期主要吸收氮素养分,占棉花苗期—蕾期吸收养分总量的34.57%-48.52%。蕾期—花铃期对养分的需求量最大,吸收N量占棉花整个生育期吸收总N的66.14%-83.22%、吸收P2O5占总P2O5的52.39%-73.07%、吸收K2O占总K2O的75.57%-79.08%。机采棉种植模式下棉花对养分的需求表现出对氮需求较早,且量也较大;对磷的需求稍晚,但需求持续时间长;对钾的需求时间和强度处于居于氮、磷之间。结论:机采棉种植模式下,通过氮肥的基追比例运筹,能够调控棉花达到不同的产量水平。机采棉超高产棉花在单位面积上对N、P2O5、K2O的吸收量高于一般产量和中高产棉花的吸收量,而且对K2O吸收的绝对量最大。在不同产量水平下棉花对N、P2O5、K2O养分吸收比例总体上是相似的,但各生育期养分吸收比例有所差异。
龚双凤杨涛陈宝燕马兴旺牛新湘娄善伟
关键词:机采棉氮肥运筹养分吸收利用
棉花叶片不同位点SPAD值与植株氮营养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为了确定最能代表棉花氮素营养水平的叶片SPAD值测定位点,采用水培试验方法,设7个供氮水平,分3次测定棉花6片主叶(倒1叶至倒6叶)17个不同位点的SPAD值,对棉花不同叶位及同一叶片不同测定位点SPAD值与棉株氮素营养水平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倒4叶SPAD值与棉株地上部氮含量的相关性最好,相关系数为0.6524,达到了显著水平,可认定倒4叶为棉花的功能叶。而棉花倒4叶17个测定位点中,叶片上缘位置SPAD值与地上部氮含量的相关性较靠近叶柄的部位更好,其中S3位点即叶尖位置的相关系数最高,为0.4597,达极显著水平。可以初步确定棉花倒4叶叶尖位置为测定SPAD值以判断棉花氮素营养水平的最佳位点。
薛向荣杨涛马兴旺王斌牛新湘
关键词:氮素棉花SPAD值
地面灌溉条件下高产棉田水肥耦合的产量效应被引量:5
2009年
以中棉43号为材料,采用"3414"方案,在新疆沙雅新垦农场,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地面灌溉条件下不同水肥耦合水平对棉花产量的影响,并建立了棉花产量的水肥回归数学模型。结果表明:不同水肥耦合水平对棉花产量都有显著影响;各因素对棉花产量的效应顺序为:施磷量>灌溉量>施氮量;各因素间耦合效应顺序为:氮、磷>氮、水>磷、水;水肥调控的最佳组合为:氮肥用量为545.55 kg/hm2,磷肥用量为199.8 kg/hm2,灌溉量为6 429.3 m3/hm2。
牛新湘许咏梅马兴旺杨涛王斌郭勇
关键词:棉花地面灌水肥耦合
乌鲁木齐土壤资源与无公害生产信息平台开发与应用
马兴旺李毳陈署晃许咏梅李平严莉蒋文何生丽张亚平杨红莉何云义赵清燕郭海峰刘雁彬努尔亚刘福林周鑫田新平李蕴玲马万喜朱小红苏有福徐雪华阎锦玲马英克赵玲彭星斗任爱军何江帆牛新湘杨金钰杨涛毛端明
成果从无公害生产发展的迫切技术需要和农业发展的信息化需求出发,把先进的信息技术与平衡施肥技术结合,并采用精准农业的原理和部分技术,开发了具有指导平衡施肥、指导农药施用、评价土壤环境、指导无公害生产、专题分析和制图、土壤和...
关键词:
关键词:乌鲁木齐无公害生产土壤资源生产信息
拮抗葡萄灰霉病贝莱斯芽孢杆菌的生长特征及对相关防御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6
2023年
为了明确贝莱斯芽孢杆菌TP-1对葡萄灰霉病的抗病机制,通过抗生素标记法筛选抗性标记菌株,成功获得能抗300μg/mL利福平的标记菌株TP-1R,研究了标记菌株的抗性遗传稳定性及其对葡萄灰霉病的拮抗作用,并分析其在葡萄中的定殖情况以及对葡萄果实内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标记菌株在经15次传代培养后,仍能在含利福平的培养基中稳定生长,且标记菌株对灰霉病的拮抗作用与原始菌株无明显差异。检测到标记菌株在葡萄上的定殖量于贮藏(20℃)第15 d达到峰值,为4.32×10^(6)CFU/g,在贮藏第30 d菌株定殖数量仍可达到3.11×10^(6)CFU/g,菌株TP-1能在葡萄上稳定定殖;接种菌株TP-1发酵液能有效抑制灰霉病的发生,降低葡萄采后腐烂率。在贮藏期间,葡萄防御酶PAL、PPO、APX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拮抗菌TP-1处理组的3种酶活性显著高于CK(P<0.05),在第15 d时,拮抗菌处理组PAL、PPO、APX活性是CK的1.23、1.19、2.01倍。菌株TP-1在葡萄上的定殖可诱导葡萄PAL、PPO、APX活性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葡萄对灰霉病的抗性。本研究为揭示贝莱斯芽孢杆菌TP-1的生防机理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邹强牛新湘刘萍杨红梅杨红梅王宁楚敏包慧芳王宁张雨萌林青佐长赓包慧芳史应武
关键词:定殖酶活性灰霉病
棉花功能叶不同位点SPAD值与氮素养分相关性被引量:12
2013年
通过水培试验,设N0(0,不供氮)、N1.5(1.5mmol/L,适量供氮)、N15(15mmol/L,过量供氮)3个供氮处理,分4次测定棉花功能叶1~17个不同位点SPAD值和含氮量,分析棉花功能叶片不同位点SPAD值与植株氮素养分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增加,棉花生长量也显著增加,N0、N1.5、N15处理的施氮量与棉花生长量、氮吸收量及叶片氮含量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相关系数分别为0.669 0、0.769 1和0.742 0,而棉花叶片平均SPAD值与施氮量、氮素吸收量相关性不显著,相关系数仅为0.241 8。可见,棉花地上部生物量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增加,地上部的植株氮素水平与功能叶平均SPAD值相关性低,另外,选择适宜的观测位点十分必要,棉花功能叶中远离叶柄而靠近叶缘的位点适宜作为SPAD仪的测定区域。
杨涛薛向荣马兴旺陈宝燕姚青青牛新湘王斌
关键词:氮素棉花不同位点SPAD值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