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欧阳祯人

作品数:98 被引量:133H指数:6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6篇哲学宗教
  • 11篇历史地理
  • 9篇文学
  • 7篇文化科学
  • 3篇建筑科学
  • 3篇政治法律
  • 3篇语言文字
  • 2篇艺术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 1篇军事

主题

  • 17篇儒家
  • 15篇哲学
  • 10篇心学
  • 8篇先秦儒家
  • 7篇中庸
  • 7篇孔子
  • 7篇《中庸》
  • 6篇道家
  • 6篇性情
  • 6篇刘咸炘
  • 5篇性善
  • 5篇性善论
  • 5篇宗教
  • 4篇对外汉语
  • 4篇学派
  • 4篇阳明学
  • 4篇思孟
  • 4篇宗教性
  • 4篇文化
  • 4篇境界

机构

  • 98篇武汉大学
  • 1篇贵州大学
  • 1篇安徽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山东社会科学...
  • 1篇武汉商学院
  • 1篇四川外国语大...

作者

  • 98篇欧阳祯人
  • 3篇陈中
  • 1篇李想
  • 1篇李想
  • 1篇陈支平
  • 1篇高文强
  • 1篇王本朝
  • 1篇徐昌火
  • 1篇李加武
  • 1篇田文军
  • 1篇张翅飞
  • 1篇何宗美
  • 1篇朱小明
  • 1篇陈微

传媒

  • 11篇人文论丛
  • 6篇孔子研究
  • 5篇中原文化研究
  • 4篇中华文化论坛
  • 4篇贵州文史丛刊
  • 4篇理论月刊
  • 3篇武汉大学学报...
  • 3篇周易研究
  • 3篇武汉大学学报...
  • 3篇船山学刊
  • 3篇北京青年政治...
  • 3篇海外华文教育
  • 2篇社会科学战线
  • 2篇河北师范大学...
  • 2篇深圳大学学报...
  • 2篇贵州社会科学
  • 2篇文史天地
  • 2篇孔学堂
  • 2篇国际儒学论丛
  • 2篇湖南省博物馆...

年份

  • 4篇2024
  • 9篇2023
  • 10篇2022
  • 5篇2021
  • 5篇2020
  • 6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6篇2014
  • 7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09
  • 4篇2008
  • 6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4
  • 4篇2002
9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六德》中政治、道德和宗教的“三位一体”
2014年
《六德》一文立足于现实的人道之礼,详细解说了六位、六职、六德的具体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并且清晰地阐述了处在六位中的人们各行其职、各表其德对于社会稳定和政治和谐的重要作用,充分地体现出儒家政治思想中独具特色的内圣外王之道。其中,政治的治理和运作以道德为根据和依托,而道德的形成和自觉又以天道的超越和神圣作为终极关怀,从而形成了政治、道德与宗教之间相互贯通、彼此寓居的'三位一体'式的关系。本文将政治、道德、宗教分别视为'三位一体'中的现实极、人文极和超越极,并详细解读了三者各自的内涵以及彼此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从中总结出儒家政治哲学中资源和负担的双重性以及儒学'极高明而中庸'的宗教特性。
欧阳祯人朱小明
关键词:政治道德伦理
孟子的战争观被引量:5
2007年
孟子坚决反对诸侯之间攻城略地的战争。孟子的战争理论是一种努力向孔子"大同"理想不断进发的政治理论。孟子最根本的措施是要把战争的可能性消除在未萌之际。只有从根本上消除社会的不公正、不公平、不诚信、不和谐,战争的根源才能真正消除。
欧阳祯人
关键词:先秦儒家战争观克劳塞维茨
论孟子教育思想的社会性
2014年
我们过去对孔子的教育思想予以了高度重视,但是对孟子的教育思想却重视不够。孟子被后世称为中国的"亚圣",在教育思想方面,他也可谓是中国的"亚圣",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从社会的自然环境与政治环境对人的影响,政府官员的修养、社会的公正性对人的影响,以及社会对知识分子独立性与创造性的保护等三个方面可以考察孟子教育思想的社会性问题。从孟子的教育思想研究入手,可以为中国当代社会的教育思想建设挖掘出可供借鉴的重要资源。
欧阳祯人
关键词:教育思想社会性知识分子
朱熹与王阳明为学之法的哲学追寻
2023年
朱熹坚守的是正统的为学之法,强调为学当从读书开始,但又指出,读书是为学的“第二义”,第一义是志在圣贤。这样的思想切中了时代的弊端。在为学的终极目标上,他与王阳明并无二致。但是,在为学的“工夫”上,朱熹是“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以期最后豁然贯通。王阳明则认为应该更加重视良知本体的培护,否则,一切的读书学习都将因为现实的诱惑而成为“义袭而取”,最后都会陷入招摇撞骗,害人害己。王阳明传承了孟子人性本善的思想,为学的过程就是致良知的过程,提出了坚守“诚”“减”“纯”的为学路径而直指人心。这种针对时弊的精一之功,是对每一个生命个体特殊的尊重、悲悯、拯救和勉励,在中国哲学史上翻开了新的一页。
欧阳祯人
试论冯友兰与唐君毅的道德观之异同——以《新原人》与《道德自我之建立》为中心被引量:1
2020年
冯友兰与唐君毅在相近时期先后完成道德哲学的著作《新原人》和《道德自我之建立》,冯友兰重视道德之理、社会规律和人的觉解,有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之分;唐君毅关注心之本体的自觉,论述心能"超越现实自我限制"。冯友兰主张恶的根源在于颠倒了"真我"的主从次序,唐君毅强调人的自我陷溺。冯友兰和唐君毅皆承认超道德的领域,它又不离于日用平常。
欧阳祯人李想
关键词:冯友兰觉解
王阳明《朱子晚年定论序》思想再探
2022年
一、成序背景本序乃阳明为《朱子晚年定论》所定之序,现收录于《王阳明全集》((1))第一册(卷七·文录四),另可见于《王阳明全集》第一册(卷三·语录三)所附录的《朱子晚年定论》。然此两处关于阳明作序年份却有不同说法:文录四认为此序作于正德十三年戊寅(1518),而语录三所附的《朱子晚年定论序》则明确载有“正德乙亥冬十一月朔,后学余姚王守仁序”(2),说明此序作于正德乙亥也即正德十年(1515)。
欧阳祯人张旭
关键词:语录
《太一生水》与先秦儒家性情论被引量:5
2002年
先秦儒家的哲学构架是始于性情论,而又终于性情论的。在先秦儒家的思想体系中,人的性情是天玄地黄、阴阳大化、风雨薄施的摩荡结果。先秦儒家吸收了《太一生水》的自然哲学思想。这不仅体现在儒家哲学的表述方式上,更为重要的是对儒家性情论,乃至整个儒家哲学的整体架构的建立,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欧阳祯人
关键词:太一生水神明
论孔子的政治理想被引量:8
2013年
孔子的政治理想是人之所以为人的解放,就是要恢复周礼。孔子要实现的是文武、周公的政治理想。孔子的思想体系与专制集权主义,尤其是与大一统的专制主义,事实上是格格不入的。在中国历史上,孔子始终是一个游魂,数千年来被人歪曲和误解,始终没有实现他的政治理想,找到他的精神家园。
欧阳祯人
关键词:孔子政治理想封建制和而不同
先秦儒学是中国历代农民起义的理论依据被引量:2
2009年
孔子的政治理想是恢复西周礼乐相依的"德政",是一位非常注重"礼"的思想家,但是,孔子的政治理想与春秋时期的社会现实具有尖锐的冲突。本文从孔子与子路非同寻常的关系中探究了孔子晚年急于投身于现实政治的思想背景。孟子的"变置"理论是对孔子相关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孟子的"仁政"学说因为有性善论、自由论和民本思想作为基础,因而,在国家权力的合法性问题上孟子就必然要提出何以面对"独夫民贼"的问题。中国历代的农民起义在孟子的理论中明显吸取了丰富的营养,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欧阳祯人
关键词:农民起义孔子
乐是心之本体:阳明心学的美学向度
2024年
阳明心学以心即理为基础,把主体之心落实在事事物物之中,强调知行合一、物我交融,体现了一定的审美取向,心学的审美向度由此派生出来。阳明心学强调我与物之间本来相续相联,物是主体性的一个组成部分,更是天地万物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心与物的不断投射、涵摄重组,不断磨砺、接引之间,构筑起一个性情世界不断趋于完美的审美景象,在惟精惟一的行动之中开出鸢飞鱼跃的审美情境。阳明心学重视天植灵根激发出来的情感的当下呈现,重视审美人生的生活化、平民化、世俗化,重视在知行合一、致良知的过程中人的性情的收摄、疏导、净化并且自悟、自救、自成,丰富了先秦以来“乐感文化”的哲学内涵和美学境界。
欧阳祯人
关键词:阳明心学心即理审美人格审美境界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