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智军
- 作品数:16 被引量:46H指数:4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95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莆田市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5-BrdU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椎间盘退变中的示踪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5-溴脱氧尿嘧啶(5-BrdU)示踪时效及5-BrdU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移植椎间盘后存活及细胞增殖情况。方法:分离、培养并鉴定兔BMSCs;使用模拟人后外侧入路针吸髓核法建立兔的椎间盘退变模型;注入经5-BrdU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移植后第2、4、8、12周观察MSCs的增殖情况及5-BrdU示踪情况。结果:经体外标记的5-溴脱氧尿嘧啶标记率>90%;BrdU标记的BMSC移植于退变的椎间盘2周、4周、8周和12周后,在实验椎间盘内均可见BrdU染色的阳性细胞,随着时间推移,阳性细胞逐渐增多,且排列逐渐规则。结论:5-BrdU完全能够满足移植细胞的标记需要。5-BrdU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在所移植的椎间盘内存活及增殖。
- 陈国仙王国荣林宗锦李国山罗元标曾清东王万明林智军刘航涛
- 关键词:椎间盘退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示踪
- 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应用体会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 观察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MIS-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均行MIS-TLIF术,观察记录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并于术前1 d、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腰痛评分,采用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腰椎功能。结果 8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4~15个月,平均8.85个月,手术切口长度(4.3±0.8)cm,术中出血量(184.4±45.4)ml,手术时间(162.6±35.2)min,术后卧床时间(5.3±2.4)d。术后出现相关并发症7例(8.75%),其中切口感染1例,硬膜囊撕裂2例,椎间融合器位置欠佳2例,椎弓根螺钉位置欠佳1例,肺部感染1例。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及ODI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1 d(P〈0.05)。结论 MIS-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较满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 林智星李玉茂谢晓勇张玉九林智军杨雁峰
- 关键词:腰椎退变性疾病微创临床疗效
- 成骨蛋白-1对髓核抽吸术后兔腰椎间盘影像学改变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观察成骨蛋白-1(osteogenic protein-1,OP-1)对髓核抽吸术后椎间盘影像学改变的影响。方法:32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2周、4周、8周、12周4组,所有兔子用21号针头行L3/4椎间盘后外侧穿刺,抽吸出部分髓核组织,用微量注射器注射OP-125μl作为实验组(OP-1组),行L1/2椎间盘穿刺抽吸部分髓核组织并注射25μl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Saline组),术后2周、4周、8周、12周时按照分组取8只兔子行腰椎侧位X线摄片检查,测量施术椎间隙高度并计算椎间盘高度指数(DHI),行正中矢状位MRI检查,观察T2加权信号强度改变。结果:X线检查结果表明,OP-1组及Saline组术后2周、4周、8周、12周椎间盘高度呈降低趋势,但OP-1组较Saline组高度降低缓慢,各时间点两组DHI差异显著(P<0.05);MRI检查结果表明,OP-1组椎间盘术后2周、4周、8周、12周的髓核信号强度均较同期的Saline组椎间盘髓核信号强度高,二者Thompson评分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OP-1能延缓后外侧纤维环穿刺髓核抽吸术后兔椎间盘X线高度的降低和MRI T2加权信号强度的减低。
- 刘航涛王万明庄颜峰林智军陈国仙陈冠宏林国叶李平生
- 关键词:椎间盘退变成骨蛋白-1影像学
-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被引量:12
- 2017年
-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自2015-12—2016-12诊治110例Sanders Ⅱ~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分为试验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和观察组(采用闭合手法在复合部位外部用石膏进行稳固治疗)。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210,P=0.006;t=9.330,P=0.005)。术后疗效按照Maryland评分进行评定:试验组优32例,良18例,可2例,差3例,优良率90.9%;对照组优19例,良16例,可8例,差12例,优良率63.6%。试验组优良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1,P=0.006)。结论对于Sanders Ⅱ~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选择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进行医治,对骨折部位痊愈有利,而且能够促进骨折部位功能慢慢复原。
- 李玉茂林智军林奇益
- 关键词: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 骨盆肿瘤切除同种异体半骨盆人工全髋置换2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6
- 2008年
- 陈国仙王万明张志宏陈庆泉林智军刘航涛陈冠宏
- 关键词:半骨盆切除文献复习全髋置换同种异体骨科技术
- 枢椎脊索瘤1例报告
- 2007年
- 患者女性,69岁,因“颈部不适1年半,咽后壁发现肿块、呼吸困难1月余”入院。患者于1年半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颈部僵硬不适,在当地卫生所诊治,未明确诊断,行药物治疗(具体不祥)后症状缓解: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呼吸困难,在当地医院检查发脱咽后壁肿物,约0.5×1.Ocm.发病以来无潮热、盗汗、低热、消瘦等不适,经抗炎、消肿等药物治疗无效,遂来我院求治。
- 刘航涛林智军王万明
- 关键词:脊索瘤枢椎颈部不适颈部僵硬症状缓解医院检查
- 某地区交通事故多发伤一体化救治经验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对某地区交通事故多发伤伤员采用一体化救治模式救治的经验进行总结分析。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月在院采用一体化救治模式救治的305例交通事故多发伤伤员的救治效果,与2005年1月-2007年12月医院救治的186例伤员进行比较。结果采用一体化救治模式后,接警到现场时间、从接警到将伤员送达医院的时间、从接警到伤员接受院内救治时间均较未采用一体化救治模式缩短(P<0.05),入院后施行损伤控制性手术能提高交通事故多发伤伤员救治成功率。结论在交通事故所致的多发伤救治中,一体化救治模式是一种高效的救治模式,施行损伤控制性手术能提高救治成功率,值得推广应用。
- 宋斌王怀云王剑火胡海波林智军
- 关键词:交通事故多发伤损伤控制性手术
- 椎间盘内注射生长分化因子5及成骨蛋白1对椎间盘退变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介绍生长分化因子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5,GDF-5)、成骨蛋白1(osteogenic protein1,OP-1)在椎间盘退变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方法广泛查阅国内外近年相关文献,并行综合分析。结果生长因子是治疗椎间盘退变潜力最大的一类蛋白质。体外研究表明,外源性GDF-5显著增加髓核和纤维环细胞的脱氧核糖核酸酶和蛋白聚糖的含量,GDF-5(200ng/mL)、OP-1明显刺激蛋白聚糖和胶原合成。体内研究表明,GDF-5(100μg)、OP-1(100μg混入10μL5%乳糖中)椎间盘内注射能促进椎间隙高度的恢复,增加MRI评分,组织学分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人GDF-5、OP-1能有效刺激椎间盘细胞的新陈代谢、增加ECM合成,因此椎间盘内单一注射重组人GDF-5、OP-1对退变椎间盘具有可修复能力。单一外源性生长因子直接注射对延缓椎间盘退变显示出美好前景。
- 林智军刘航涛王万明
- 关键词:椎间盘退变生长分化因子5椎间盘内注射
- 成骨蛋白-1对髓核抽吸术后兔腰椎间盘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观察成骨蛋白-1(osteogenic protein-1,OP-1)对髓核抽吸术后兔椎间盘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32只日本大耳白兔,用21号针头行L1/2、L3/4椎间盘后外侧穿刺,抽吸出部分髓核组织,L3/4用微量注射器注射OP-1 25μl作为实验椎间盘(OP-1组),L1/2注射25μl生理盐水作为对照椎间盘(Saline组),L2/3作为正常对照椎间盘(正常组),术后2周、4周、8周、12周分别随机处死8只兔,每只取L1/2、L2/3和L3/4椎间盘,切片,行Masson染色,观察椎间盘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结果:正常对照组椎间盘髓核组织胶原稀疏、排列有序,细胞可呈岛状分布,纤维环胶原纤维排列整齐,无扭曲及无分层现象,术后2周、4周、8周、12周椎间盘组织病理变化不明显。Saline组椎间盘术后2周时髓核部分缺失,胶原排列紊乱,出现大量分布不均匀的无定型颗粒;术后4周髓核组织裂隙形成,出现较多的类软骨细胞,胶原纤维扭曲严重;术后8周髓核组织广泛裂隙,胶原排列极其紊乱,出现介于类软骨细胞及纤维细胞之间的细胞,较明显的分层裂隙,胶原纤维极度扭曲,部分断裂;术后12周凝胶状髓核组织呈现明显纤维化,髓核内出现较多纤维样细胞,类软骨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纤维环出现巨大分层裂隙,伴有部分纤维环断裂。OP-1组椎间盘术后2周髓核胶原排列尚有序,髓核细胞仍较多,纤维环形态接近正常;术后4周髓核组织轻微裂隙,胶原排列紊乱,髓核细胞减少,出现类软骨细胞,内层纤维环胶原纤维轻度扭曲;术后8周髓核组织较多裂隙,胶原扭曲,类软骨细胞增多,内层纤维环胶原纤维明显扭曲,排列紊乱;术后12周时类软骨细胞仍较多,出现少量介于类软骨细胞与纤维细胞之间的细胞,全层纤维环胶原纤维扭曲,排列紊乱,但外层纤维环仍完整,纤维环无巨大裂隙出现。结论:OP-1能延缓后外侧纤维环穿刺髓核抽吸术后兔腰椎间盘髓核细胞及纤维环的�
- 刘航涛林国叶李平生林智军黄云梅陈国仙王万明
- 关键词:成骨蛋白-1纤维环髓核组织病理
- 胸腰段多节段巨大椎管内肿瘤一例报告
- 2008年
- 患者,女.50岁,因腰痛伴左下肢放射性疼痛18年,加重伴腰腹部束带感、二便失禁1年余入院。查体:脊柱生理弯曲存在,无畸肜,脊住活动痛性受限,T12-L2棘突正中深部叩击痛,无明显压痛。双下肢肌力Ⅳ级,会阴部及肛周感觉减退、双下肢深浅感觉减退.以左侧为甚。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对称存在,肛门反射消失、双膝腱反射减退,双侧直腿抬高试验(-),余肢体未见明显异常,病理征未引出。
- 林智军王万明庄颜峰李杰魏梅洋刘航涛陈国仙
- 关键词:脊髓肿瘤腰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