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长琴

作品数:140 被引量:693H指数:17
供职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兵器科学与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0篇期刊文章
  • 25篇专利
  • 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1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65篇棉花
  • 23篇栽培
  • 15篇育苗
  • 15篇直播
  • 13篇抗虫
  • 13篇花生
  • 12篇麦后
  • 11篇栽培技术
  • 11篇直播棉
  • 11篇麦后直播
  • 9篇氮肥
  • 9篇作物
  • 9篇麦后直播棉
  • 9篇抗虫棉
  • 9篇基因
  • 8篇氮素
  • 8篇生育
  • 7篇棉铃
  • 6篇盐碱
  • 6篇盐碱地

机构

  • 128篇江苏省农业科...
  • 13篇南京农业大学
  • 11篇扬州大学
  • 7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江苏省农业委...
  • 3篇江苏沿海地区...
  • 3篇天地成微生物...
  • 2篇安徽省农业科...
  • 2篇淮阴工学院
  • 2篇湖南省棉花科...
  • 2篇江苏省农林厅
  • 2篇江苏省作物栽...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安阳工学院
  • 1篇新疆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兴化市农业技...

作者

  • 135篇杨长琴
  • 94篇刘瑞显
  • 67篇张国伟
  • 40篇张培通
  • 39篇徐立华
  • 26篇杨德银
  • 19篇杨富强
  • 16篇郭文琦
  • 13篇倪万潮
  • 12篇束红梅
  • 12篇史伟
  • 10篇陈德华
  • 9篇李国锋
  • 8篇吴云康
  • 8篇周治国
  • 6篇何循宏
  • 5篇纪从亮
  • 5篇陈新
  • 4篇邹方刚
  • 4篇陈源

传媒

  • 23篇江苏农业科学
  • 15篇江苏农业学报
  • 15篇中国棉花
  • 14篇棉花学报
  • 5篇作物学报
  • 4篇应用生态学报
  • 4篇中国生态农业...
  • 3篇江西棉花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Agricu...
  • 2篇花生学报
  • 2篇2014年全...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中国油料作物...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耕作与栽培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农机化研究
  • 1篇核农学报

年份

  • 4篇2024
  • 6篇2023
  • 2篇2022
  • 6篇2021
  • 6篇2020
  • 8篇2019
  • 6篇2018
  • 4篇2017
  • 7篇2016
  • 10篇2015
  • 13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9篇2011
  • 10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 5篇2007
  • 5篇2006
  • 5篇2005
1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江流域棉区棉花“三集中”的轻简高效理论与栽培途径被引量:26
2018年
长江流域棉区轻简化栽培是棉花生产的必然选择。改传统育苗移栽棉为麦(油)后机械化直播棉的种植方式,并完善集中现蕾、集中成铃和集中吐絮的"三集中"调控技术是实现棉花生产轻简高效的有效途径。基于棉花"三集中"轻简高效理论和以此形成的麦(油)后早熟棉精播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真正实现了棉花种植从"传统劳动密集型"向"轻简快乐型"的转变,为加快提升棉田生产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信息化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
刘瑞显周治国陈德华张志刚郑曙峰杨长琴张国伟
关键词:棉花长江流域棉区
抗虫杂交棉地膜精播稀植技术营养枝利用效果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2008、2009年分别用南农2191和科棉6号进行田间试验,研究抗虫杂交棉地膜精播稀植技术及优化整枝技术的产量构成和形成特点。结果表明,利用"双秆棉"技术克服抗虫杂交棉地膜精播稀植技术的不足,进一步提高其产量和品质是完全可行的,具体操作和技术措施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适当保留2个左右营养枝有利于增加结铃数,处理得当可以增产;不整枝处理在低密度和气候条件较好时结铃数增加,有一定的增产效果,但在密度较高时和雨涝年份成铃数降低,影响产量。因此,抗虫杂交棉地膜精播稀植技术应强调合理整枝。
张培通纪从亮卞曙光史伟邹芳刚顾兴门仇璇刘瑞显杨长琴郭文琦
关键词:杂交种地膜整枝技术
棉花机械化微钵育苗技术规程被引量:3
2008年
徐立华张培通李国锋杨长琴
关键词:棉花育苗技术规程
氮肥运筹对麦后直播棉光合性能、生物量、氮素累积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9
2017年
以早熟棉中棉所50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施氮量(0 kg/hm^2、75 kg/hm^2、150 kg/hm^2、225 kg/hm^2和300 kg/hm^2)和施用次数(1次和2次)对麦后直播棉光合性能、生物量、氮素累积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麦后直播棉功能叶SPAD值、净光合速率、生物量和氮素累积量及果枝数、果节数和节枝比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功能叶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果枝数、果节数和节枝比在初花期以施用1次处理较高,吐絮期则以施用2次处理较高;生物量在盛花期前以施用1次处理较高,其后以施用2次处理较高;氮素累积量初花期以施用1次处理较高,初花后以施用2次处理较高。施氮量与施用次数互作分析结果显示,吐絮期功能叶SPAD值与净光合速率、果枝数、果节数及皮棉产量均以150~300 kg/hm^2、施用2次处理较高。理论生物量和最大累积速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以施用2次处理较高,且以施氮量150 kg/hm^2、施用2次处理生物量快速累积起始期较早、持续期较短而速率较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初花后氮素累积有利于提高生物量快速累积期的最大速率和最终的生物量,初花后生物量和氮素累积量与吐絮期果枝数、果节数及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氮肥运筹显著影响麦后直播棉光合性能、生物量和氮素累积,以施氮量150 kg/hm^2,施用2次处理生物量累积特征值较优,有利最终产量的形成。
杨长琴张国伟刘瑞显倪万潮王致春
关键词:麦后直播棉氮肥运筹光合性能产量性状
棉花无土育苗棉苗移栽后的生长表现初报被引量:12
2005年
张培通徐立华何循宏杨德银杨长琴
关键词:育苗移栽技术无土育苗技术棉花棉苗生育进程
不同生育期渍水对棉花恢复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在田间池栽条件下,通过设置盛蕾期和花铃期渍水,研究不同生育期渍水对棉花恢复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盛蕾期渍水后棉花受到的伤害较重,恢复难度大,最终产量损失多。盛蕾期渍水后,棉花经过恢复生长干物质积累、果节量、铃数、铃重和皮棉产量可恢复至对照的71.0%、77.8%、72.6%、86.5%和61.6%;花铃期渍水后,棉花经过恢复生长上述指标可恢复至对照的87.7%、90.1%、83.4%、94.3%和74.7%。进一步分析产量构成因素发现,渍水对棉花铃数的影响大于对铃重的影响,铃数的减少是产量损失的重要原因。因此,棉花抗渍栽培应以防范盛蕾期渍水为重,在做好棉田排涝降渍工作的同时,通过叶面营养或激素调控防止渍水后棉铃脱落、保铃促铃是挽回产量损失的关键。
杨富强杨长琴刘瑞显张国伟
关键词:渍水棉花生育期干物质
二氢卟吩铁对花针期干旱及复水后花生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0
2023年
为阐明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二氢卟吩铁(ICe6)影响花针期干旱及复水后花生光合特性的生理机制,于2021和2022年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防雨旱棚内进行盆栽试验,研究干旱及复水后ICe6对花生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结束时,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花生叶片的光合参数和RuBPCase活性,光合基因AhRuBP相对表达量下调、AhPORA上调,喷施ICe6显著提高干旱植株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_(n))和蒸腾速率(T_(r)),叶片AhPORA和AhLHCB3的基因相对表达量亦显著上调,叶片干物质分配比例增加,胁迫指数WSI降低。复水后第7天,干旱胁迫植株的光合参数迅速恢复,喷施ICe6的干旱植株的Tr、RuBPCase活性显著大于喷施清水植株,Tr两年增幅为11.7%和20.8%,RuBPCase活性增幅达14.9%和69.9%;AhRuBP基因相对表达量亦显著上调。复水后第20天,喷施ICe6的干旱植株叶绿素a(Chl a)含量、P_(n)、气孔导度(G_(s))、Tr、RuBPCase活性仍显著高于喷施清水处理;喷施ICe6亦显著提升植株的生殖生长,荚果干物质量增加26.7%,荚果干物质分配比例增大15.6%。综上所述,ICe6可以显著提升干旱胁迫下花生叶片的光合性能,并促进复水后花生光合性能的快速恢复。
陈嘉敏刘瑞显张国伟李佳男杨长琴王飞兵束红梅陈新红
关键词:花生复水光合特性
棉花施用脱叶剂对相邻未着药叶片生理活性的影响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研究脱叶剂噻苯隆(Thidiazuron, TDZ)处理后,未着药叶片对脱叶剂的响应机理。【方法】以中棉所50为材料,分析TDZ涂抹叶片不同时间(1 d、3 d、6 d、10 d)后其相邻未着药棉花叶片的光合与叶绿素荧光特性、内源保护酶活性及内源激素含量等的变化。【结果】棉花叶片涂抹TDZ 6 d后着药叶片脱叶率达到100%,而其相邻未着药叶片在试验期内(TDZ处理后10 d)无脱落。在TDZ施用的前期,未着药棉花叶片净光合速率(Pn)迅速降低,之后逐渐升高恢复至清水对照(CK)水平。TDZ施用亦降低了未着药棉花叶片光系统II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II量子产量(ΦPSII)、电子传递速率(Ret)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提高了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P);但在处理后10 d,各叶绿素荧光参数逐渐恢复到CK水平。TDZ施用显著提高了相邻未着药棉花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对过氧化物酶活性影响较小,而降低了丙二醛含量。TDZ施用后的3 d、6 d,未着药叶片的脱落酸(Abscisic acid, ABA)含量显著低于CK,而在处理后10 d,ABA含量与CK无差异;TDZ处理对未着药棉花叶片的生长素含量影响较小。【结论】棉花施用噻苯隆显著影响相邻未着药叶片的光合、叶绿素荧光特性、内源保护酶活性及内源激素含量,但药后10 d时未着药叶片的生理活性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这可能是其未脱落的部分原因。
王晓婧李思嘉刘瑞显张国伟张国伟杨长琴
关键词:棉花噻苯隆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内源激素含量
减库对大豆叶片碳代谢的影响被引量:10
2022年
植物的碳代谢过程与植株生长和产量形成密切相关,是受源库关系影响最明显的生理过程之一。研究减库对大豆叶片碳代谢的影响,可为明确源库关系失衡导致的减产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以早熟大豆品种苏豆13为材料,于2019年和2020年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大豆试验站进行池栽试验,在大豆R4期设置减库处理(去除全部豆荚、去掉1/2豆荚和全部种子损伤处理),以正常植株为对照,研究减库对大豆碳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库处理延缓了叶片衰老和脱落,导致叶片持绿。减库处理显著抑制了短期内的净光合速率(Pn),但是未影响初始羧化速率(a)。Pn降低主要受气孔限制,随时间延长,光合抑制作用逐渐减弱并转为促进作用,在生育后期,减库处理的叶片仍能保持相对较高的a、蔗糖磷酸合成酶(SPS)、蔗糖合成酶(SuSy)和酸性转化酶(SAI)活性及光合色素、可溶性糖、淀粉、蔗糖和果糖含量,利于维持相对较高的光合性能。减库处理导致更多的光合产物向营养器官分配,茎、叶片和叶柄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新的库器官,利于生育后期的叶片光合产物输出并保持相对较高的碳代谢水平。去除全部豆荚和种子损伤处理延缓叶片衰老和脱落、光合性能和碳代谢水平降低的作用显著高于去除1/2豆荚。总之,在同等的源条件下,减小库容量可以诱导大豆出现持绿现象,减库程度越大,持绿现象越重,减库处理显著影响大豆叶片碳代谢,虽然短期内抑制了"源"叶片的光合性能,但是生育后期叶片仍能保持相对较高的光合活性和碳代谢关键酶活性利于合成较多的碳水化合物,且刺激茎、叶和叶柄转化为新的库器官。
张国伟李凯李思嘉王晓婧杨长琴刘瑞显
关键词:大豆碳代谢源库关系光合性能
棉花机械化微钵育苗技术的试验研究
2009年
为了解决当前我国手工制钵、现有的机械制钵以及钵体育苗中存在的作业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和成本高等问题,在借鉴现有的钵体育苗技术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创新、设备改造与攻关,研制出高效、新型的机械化制钵机具。该机具采用上下对压形式,将模腔内的营养土挤压成一定形状的钵体,以满足棉花等作物营养钵育苗移栽的需要。为此,介绍了该机具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的结构设计,进行了钵体成型参数试验、最佳参数的确定以及田间育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具工作性能稳定、作业效率高以及微钵育苗可行等特点,应用该技术设备符合棉花栽培技术要求,为棉花等作物今后钵体育苗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朱德文徐立华陈永生朱德泉张培通杨长琴
关键词:棉花机械化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