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守仁
- 作品数:26 被引量:189H指数:8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 黔西南三叠系永宁镇组牙形石研究——兼论下、中三叠统界线被引量:9
- 1992年
- 本文首次系统描述了贵州贞丰县龙场、关岭县永宁镇的永宁镇组牙形石5属12种;在永宁镇组中识别出4个牙形石组合带(层)(由下而上):1. Pachycladina obliqua-Parachirognathus delicatulus带,2. Neospathodus homeri-Neospathodus triangularis.带,3. Neogondolella cf. jubata-Neospathodus timorensis带,4. Neogondolella navicula navicula-Neogondolella constricta层;首次将下、中三叠统的界线置于 Neogondolella navicula navicula-Neogondolella constricta层之底,即永宁镇组第4段之底。两统之间为整合接触。
- 杨守仁初庆春
- 关键词:牙形石三叠纪
- 浙江沿海中全新世古气候、古环境初步分析被引量:8
- 1996年
- 首次通过对浙江象山爵溪镇下沙、大岙和岱山大长涂岛小沙河3个中全新世海滩岩剖面进行以动物群分析为基础。应用δ~18O和~14C等手段相结合的综合研究,初步分析了浙江沿海中全新世的古气候、古环境。认为海滩岩中热带贝类的出现是中全新世时气候变暖的结果。当时热带向北扩展到了浙江中北部地区,可分为3个暖期:6040aBP前、5860~3218aBP和2875~2770aBP,其中5860~3210aBP较暖,它又可分为:5860~5490aBP,5490~4110aBP和3765~3210aBP3个阶段,以5490~4110aBP为最暖期,由δ~18O计算的古气温约比现今当地高5~6℃。还由微量元素等特征推测了当时的古环境。
- 江大勇杨守仁
- 关键词:古气候古环境动物群中全新世全新世
- 浙江中全新世海滩岩中的动物群及其古气候古环境意义被引量:11
- 1994年
- 本文首次全面报道了产于浙江象山县爵溪镇下沙、大岙和岱山县大长涂岛小沙河中全新世海滩岩中的动物群,计有43属54种贝类和7属10种有孔虫,8属8种介形类。进行了生态类型的划分和古今对比研究,认为与当地现生动物群有明显差别;发现了16种热带贝类,而有孔虫、介形类未见冷水种,揭示了中全新世时当地气候比现今温暖,也证实了浙江海滩岩是中全新世热带环境条件下的产物。
- 江大勇杨守仁
- 关键词:海滩岩动物群古气候中全新世
- 贵州贞丰姚家湾中晚三叠世之交牙形石特征及其意义
- 在贵州西南部贞丰县姚家湾剖面垄头组顶部至竹杆坡组厚约140 m一段地层采牙形石样126件,分析获得牙形石个体534件。经鉴定有复合型牙形石10属16种(含1新种)个体133件,平台型牙形石1属8种(含1新种)个体401件...
- 刘疆蔡仁杰杨守仁
- 关键词:牙形石
- 文献传递
- 广西东罗二叠-三叠系界线Ni-Ir异常与(竹蜓)类的绝灭被引量:4
- 1997年
- 自W.Alvarez首次利用铱异常解释白垩-第三纪撞击事件及生物大量绝灭以来,在全球已发现了70处以上的白垩-第三系Ni-Ir异常.而比白垩第三纪生物绝灭更大的二叠-三叠纪之交是否也发生过类似的事件。
- 王新平郝维城杨守仁
- 关键词:二叠系三叠系TING类生物绝灭
- 中国三叠纪牙形石的古生物地理分区被引量:5
- 2001年
- 本文根据中国三叠纪牙形石的地理分布、属种的分异度和特征属种的丰度 ,将中国三叠纪牙形石归属Kozur(1973)的特提斯生物大区亚洲生物省 ,在早—中三叠世 ,进一步二分为喜马拉雅生物亚省和华夏特提斯生物亚省 ,后者三分为西华夏特提斯生态区、东华夏特提斯生态区和右江生态区。在晚三叠世时 。
- 杨守仁郝维城江大勇
- 关键词:三叠纪牙形石
- 浙江象山爵溪镇下沙中全新世海滩岩中热带贝类初步研究被引量:5
- 1995年
- 本文报道了浙江省象山县爵溪镇下沙中全新世海滩岩中的部分热带贝类,计有8属9种。这一动物群的现生种均生活于热带海域的潮间带及潮下带。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海滩岩是迄今发现的拥有大量热带生物的最北面的海滩岩,进一步证实了海滩岩是热带海洋的产物,以及浙江沿海地区中全新世时的气候与现代气候有很大差别,这对古气候变迁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江大勇杨守仁
- 关键词:贝类海滩岩中全新世贝类
- 江西信丰县铁石口地区二叠—三叠纪牙形石动物群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6
- 1990年
- 本文首次报道并描述了江西信丰县铁石口地区的二叠—三叠纪的牙形石动物群;根据牙形石和菊石、双壳类、腕足类,将“铁石口系”划分为三部分:下部(层1~10)、中部(层11~20)、上部(层21~23),它们分别相当于Griesbachian阶、Nammalian阶、Spathian阶。层2~8中发现了二叠纪型和三叠纪化石伴生的混生动物群。三叠系与二叠系之间可暂时以层1厚约3cm的黄白色粘土岩为界线,二系为整合关系。
- 杨守仁孙存礼
- 关键词:二叠系三叠系牙形石动物群
- 中国三叠纪牙形石的古生物地理分区
- 田传荣等(1983)、姚建新等(1993)、王成源(1998)对中国三叠纪牙形石地理分区做过有益的研究。但是,据已有资料,Neogondolella一属的许多种,如Neogondolellaconstricta,N.ju...
- 杨守仁郝维城江大勇
- 文献传递
- 中国海相早三叠世弓鲛鱼类(软骨鱼类)的首次报道——华南二叠系—三叠系界线上下鱼类序列研究之一被引量:11
- 2001年
- 广西田东县作登下三叠统罗楼组产出弓鲛鱼类 :作登弓鲛Hyboduszuodengensis(Yangetal.)、乐氏弓鲛H .yohi (Yangetal.)和田东多尖齿鱼 (新种 )Polyacrodustiandongensissp .nov .,其中前二种化石以前曾被作为牙形类报道。这是弓鲛鱼类在中国海相早三叠世的首次报道。另外 ,本组还产出属种未定的硬骨鱼类化石 (Osteichthyesgen .etsp .indet.)。建立了我国海相早三叠世第一个鱼类带化石 ,作登弓鲛—乐氏弓鲛组合带 (Hyboduszuodengensis H .yohiAZ) ;伴生的有Neospathodushomeri N .triangularis牙形类带化石 ,该带化石延续的时限为奥伦尼克阶 (Olenekian)司帕斯期 (Spathian)早期。
- 王念忠杨守仁金帆王炜
- 关键词:海相早三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