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艳艳

作品数:11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篇药物
  • 2篇药学
  • 2篇药学监护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治疗
  • 1篇血功能
  • 1篇血清
  • 1篇血清药理
  • 1篇血清药理学
  • 1篇血性
  • 1篇氧化应激
  • 1篇药动学
  • 1篇药理
  • 1篇药理学
  • 1篇药物动力学
  • 1篇药药
  • 1篇抑制剂
  • 1篇隐球菌
  • 1篇隐球菌性
  • 1篇隐球菌性脑膜...

机构

  • 10篇郑州大学第五...

作者

  • 10篇李艳艳
  • 9篇时磊
  • 7篇王延虹
  • 4篇赵杨
  • 2篇赵峻
  • 1篇杨学琪
  • 1篇蒋超
  • 1篇张华
  • 1篇宋玮娟
  • 1篇王寅

传媒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中国药事
  • 1篇世界科学技术...
  • 1篇中国执业药师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2014年中...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药学监护
2014年
目的探讨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药物治疗方案及药学监护要点。方法对1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进行药学监护,对治疗方案中药物的选择、用法用量、滴注速度及药物不良反应等进行监护,为医师和护士提供药学意见与建议,并对不良反应的处理提出相应的参考建议。结果治疗后患者病情得以控制,且未出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对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患者实施药学监护,为临床医师提供药学相关知识与建议,提高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同时提高了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合理用药的工作能力。
李艳艳
关键词:隐球菌性脑膜炎药学监护
两性霉素B及其脂质体的临床应用
两性霉素B脂质体在疗效及安全性方面优于两性霉素B普通制剂,但其价格昂贵。在临床应用给药途径方面静脉给药较鞘内给药安全性高;两性霉素B及其脂质体被推荐用于隐球菌感染的首选治疗,同时也被推荐用于念珠菌、曲霉菌等感染中的治疗。
李艳艳时磊王延虹赵杨
一例癫痫患者换药过程中的药学监护
目的:探讨癫痫合理化治疗方案及药学监护要点.方法:对1例转换抗癫痫药物过程中出现过敏反应的癫痫患者,结合国内外相关治疗指南及研究资料,分析用药安全性、有效性等,实施全程药学监护.结果:确定患者对拉莫三嗪过敏,丙戊酸钠控制...
李艳艳时磊张华
关键词:癫痫拉莫三嗪丙戊酸钠药学监护
文献传递
基于真实世界医药数据库的PD-1/PD-L1抑制剂相关不良反应信号挖掘
2023年
目的利用真实世界中的医药大数据,挖掘肿瘤免疫治疗药物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1/PD-L1)抑制剂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信号,促进此类药物在临床安全合理使用。方法收集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反应数据库中2014年9月1日至2022年9月30日的不良反应报告。经过数据标准化处理,使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及数据交叉对比分析,对PD-1/PD-L1抑制剂的不良反应信号进行数据挖掘。结果获得PD-1/PD-L1抑制剂的不良反应报告106946份。经数据挖掘,有显著意义的不良反应风险信号2741个,其中帕博利珠单抗886个、纳武利尤单抗956个、阿替利珠单抗545个、度伐利尤单抗255个、阿维鲁单抗99个。全部风险信号共累及25个系统或器官,主要为神经系统疾病、胃肠系统疾病、感染类疾病等。报告数前20位的不良反应中未在说明书中出现的信号有22个。所有PD-1/PD-L1抑制剂均存在的风险信号包括自身免疫性结肠炎、肿瘤溶解综合征、血肌酸磷酸激酶升高、心肌病等。结论临床使用PD-1/PD-L1抑制剂时,应关注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胃肠道症状以及可能出现的感染,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个体化给药,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李军伟宋玮娟李艳艳时磊王延虹
关键词:肿瘤免疫治疗
槲皮素通过抑制氧化应激改善3×Tg-AD小鼠的认知功能障碍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探讨槲皮素(Quercetin,QT)对含有3个突变等位基因(PS1、APP、Tau)的纯合子小鼠(3×Tg-AD)的认知功能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基因鉴定确定小鼠的基因型,将9月龄的3×Tg-AD小鼠和其同窝野生对照小鼠随机分为4组:野生型组(wildtype,WT)、野生型+QT组(WT+QT)、模型组(3×Tg-AD)和模型小鼠+QT组(3×Tg-AD+QT),每组8只。WT+QT组和3×Tg-AD+QT组的小鼠灌胃给予QT 15 mg/kg/天,WT组和3×Tg-AD组的小鼠灌胃给予等体积溶剂,共治疗8周。第7周进行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脑组织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和小鼠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的含量;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含量以及脑组织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中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和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的表达水平。结果3×Tg-AD组小鼠存在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而3×Tg-AD+QT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提高(P<0.05)。另外,3×Tg-AD组血清中MDA水平较WT组升高,SOD与GSH-Px水平较WT组下降;3×Tg-AD+QT组小鼠血清中MDA水平下降,SOD和GSH-Px水平则升高。3×Tg-AD组小鼠脑组织中的NO、TNF-α、IL-1β水平明显升高;3×Tg-AD+QT组小鼠脑组织中的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3×Tg-AD组小鼠脑组织中的Nrf2表达降低,Keap1表达升高;3×Tg-AD+QT组中,Nrf2表达上调,Keap1表达下调(P<0.05)。结论QT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因子和MDA,Keap1的水平,上调SOD,GSH-Px,Nrf2的表达,发挥改善3×Tg-AD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
杨宜歆时磊赵杨王延虹李艳艳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槲皮素氧化应激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凝血功能异常的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使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患者病例,观察用药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血小板计数(PLT)变化情况,并分析患者性别、年龄、肾功能、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日剂量、疗程与凝血功能异常的相关性。结果:126例患者中出现凝血功能异常20例,发生率为15.8%;用药后PT、INR、APTT较用药前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LT无明显变化(P> 0.05);停药或给予维生素K_1均能恢复凝血功能;正常组APACHEⅡ评分低于异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可对部分患者特别是危重患者的凝血功能造成影响,停药或给予维生素K_1可使凝血功能恢复。
李艳艳时磊王延虹赵杨赵峻
关键词: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神经营养类药物临床使用综合管控模式探讨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建立神经营养类药物综合管控模式,规范此类药物临床合理使用,减少患者药品费用。方法:从多角度出发建立综合管控模式,包括依据循证证据制订神经营养类药物的临床使用标准;动态监测神经营养类药物的患者次均费用;制定管理制度以及行政干预手段。对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使用神经营养类药物的疾病进行综合管控并考察管控效果。结果:在综合管控模式下,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神经营养类药物使用不合理率由26.2%下降至11.4%,患者次均费用由1196.1元/人下降至751.6元/人。结论:多角度综合管控模式可以有效促进神经营养类药物的规范化、合理化使用。
李艳艳王延虹时磊
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9年
探讨中药药动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以及提出新的药动学方法如血清药理学、证治药动学、时辰药动学、微透吸技术及分子生物学在药动学中的应用。展望了中药药动学的发展前景。
时磊李艳艳
关键词:中药药动学血清药理学证治药动学时辰药动学
我院西药处方量动态分析及预测
目的 分析我院西药处方动态变化,预测2015年西药处方量.方法 统计分析2011-2014年间西药处方量月份分布规律和年度增长规律,探讨门诊量的季节指数变动规律,采用季节指数预测2015年门诊西药处方数量.结果 我院处方...
王寅王延虹李艳艳时磊赵杨杨学琪
人血白蛋白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及安全性系统评价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系统评价人血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Clinical Trials、CNKI及万方数据库,收集HSA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随机对照试验,提取资料并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 1. 0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5. 3系统软件对14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4 d和90 d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项RCT,共1 946例患者。试验组14 d NIHSS评分(MD=-2. 74,95%CI-3. 89~-0. 16,Z=4. 7,P<0. 000 01)、14 d有效率优于对照组(OR=2. 73,95%CI 1. 77~4. 22,Z=4. 55,P<0. 000 01),而2组90 d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 85,95%CI 0. 76~4. 6,Z=1. 36,P=0. 18)。试验组48 h肺水肿或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率高于对照组(OR=6. 43,95%CI 4. 83~30. 84,Z=6. 27,P<0. 000 01)。结论HSA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整体有效性需要根据NIHSS评分、HSA给药时机以及HSA剂量等进行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肺水肿或充血性心力衰竭。
李艳艳李军伟蒋超赵峻王延虹时磊
关键词:人血白蛋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性脑梗死安全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