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波
- 作品数:69 被引量:494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针刀、电针和圆利针对实验性KOA模型兔股直肌Bcl-2,Bax,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
- 目的:从细胞凋亡角度探讨不同干预方法对制动致关节损伤的治疗机理,观察针刀、电针和圆利针干预对对实验性膝骨关节炎模型兔股直肌中B淋巴细胞瘤-2 (B-cell lymphoma-2,Bcl-2),bcl2相关的X蛋白(Bc...
- 黄怡然金英利李娜雷林丹余飞李玉波陶琳张茜郭长青
- 关键词:针刀电针圆利针股直肌
- 活血化瘀中药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及AQP4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7
- 2011年
-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药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及AQP4表达的影响,以期从分子水平探讨其治疗出血性脑水肿的机制。方法:将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活血高、低剂量组(10.4,2.6 g.kg-1),采用自体不凝血注入尾状核法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组织干湿重法计算脑含水量,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eal-timePCR法检测脑组织AQP4蛋白和基因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各时间点病灶侧脑含水量、血肿周围组织AQP4蛋白和基因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活血高、低剂量组大鼠病灶侧脑含水量及血肿周围组织AQP4的表达与同一时间点模型组相比均明显降低,活血高、低剂量组间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活血化瘀药能够减轻脑出血后脑水肿,其机制可能与降低AQP4表达有关。
- 李妍崔向宁陈泽涛李玉波
- 关键词:活血化瘀脑出血脑含水量水通道蛋白4
- 针刀、电针和圆利针对实验性膝骨关节炎兔关节软骨病理和超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从形态学角度探讨不同干预方法对制动致关节损伤的治疗机理,观察针刀、电针和圆利针干预对关节软骨形态学的影响。方法 6月龄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刀组、电针组和圆利针组,每组9只,用改良的Videman法左后肢伸直位固定制动法建立兔膝关节损伤模型。电针组电针KOA兔左侧"阳陵泉—阴陵泉""内膝眼—外膝眼",疏密波,连续波,频率2/100 Hz,强度3 mA,每次20 min,隔日1次,1周3次,共6周;针刀组KOA兔左侧内、外侧副韧带及髌韧带的中点前缘、起、止点进入,刀口线与韧带方向平行,分别松解5次,每周1次,共6次;圆利针进针点与针刀组一致,分别松解5次,每周1次,共6次。通过HE染色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实验性KOA兔关节软骨潮线及间隙、钙化层及深层软骨改变情况;并于扫描电镜下观察关节软骨表面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关节软骨HE染色切片显示,针刀、电针和圆利针有效抑制了软骨基质的退变,促进了软骨的再生修复,且针刀组效果优于电针组和圆利针组,圆利针组优于电针组;扫描电镜下,可见三种疗法均有效改善了软骨表面结构的破坏,且针刀组优于电针组和圆利针组,圆利针组优于电针组。结论针刀、电针和圆利针均能有效改善实验性KOA模型兔软骨组织的损伤情况,并促进软骨细胞的再生修复,进而恢复组织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以松解法为主的针刀和圆利针的疗效优于电针。
- 黄怡然李文迅张茜李娜余飞金英利雷林丹李玉波郭长青
- 关键词:针刀电针圆利针膝骨关节炎软骨
- 针刀、电针和圆利针对膝骨关节炎模型兔股直肌Bcl-2、Bax、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6
- 2014年
- 目的:从细胞凋亡角度探讨不同干预方法对制动致关节损伤的治疗机制。方法:6月龄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刀组、电针组和圆利针组,每组9只,用改良的Videman左后肢伸直位固定制动法建立兔膝关节损伤模型。电针组电针左侧"阳陵泉"-"阴陵泉""内膝眼"-"外膝眼",每次20min,隔日1次,每周3次,共3周;针刀组从兔左侧内、外侧副韧带及髌韧带的中点前缘进针,刀口线与韧带方向平行,分别松解5次,每周1次,共3次;圆利针进针点与针刀组一致,分别松解5次,每周1次,共3次。分别于造模后4、8和12周各时间窗评定各组兔双侧膝关节被动活动范围。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兔患肢股直肌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的X蛋白(Bax)、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造模后4周出现稳定的实验性膝骨关节炎兔模型。造模后4、8、12周时,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兔患侧膝关节被动活动度明显降低(P<0.01);治疗结束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电针组和圆利针组兔患侧膝关节被动活动度显著提高(P<0.01)。各组患肢股直肌Bcl-2蛋白表达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患肢股直肌Bax、Caspase-3蛋白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Bcl-2/Bax比值明显降低(P<0.05);针刀组、圆利针组Bax、Caspase-3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Bcl-2/Bax比值明显升高(P<0.05);电针组上述各指标的变化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圆利针和电针干预膝骨关节炎兔均有治疗效果,针刀和圆利针可通过下调Bax、Caspase-3蛋白表达,升高Bcl-2/Bax比值抑制膝骨关节炎兔股直肌细胞凋亡,从而发挥治疗作用,这与电针治疗关节损伤的机制存在差异。
- 黄怡然金英利李娜雷林丹余飞李玉波陶琳张茜郭长青
- 关键词:针刀电针圆利针股直肌
- 抑郁症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其生物学基础研究
- 一、目的 探索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UMS)和利血平拮抗两种抑郁症大鼠模型肝郁脾虚证的证候时间窗;通过对证方剂反证两种抑郁症大鼠模型肝郁脾虚证证候时间窗的可靠性。探索抑郁症大鼠肝郁脾虚证的下游即蛋白水平和上游即基...
- 李玉波
- 关键词:抑郁症肝郁脾虚证利血平生物学基础
- 2020—2021年度中医证候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22年
- 本文基于近两年的中医药文献,对中医证候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主要围绕辨证方法、证候理论、实验和临床研究展开。辨证方法学上从过去的辨证过程研究转变为以疗效评价为基础的中医辨证指标体系研究,并创新性地提出经筋辨证和经系辨证方法;证候理论研究方面涌现了许多基础性工作,如中医证候术语的规范化研究、老年人群常见证候分布特征、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医证候的英译研究;证候的实验研究百花齐放,构建了一部分能反映证候特异性的生物学指标,并重视方剂反证的作用,同时引进交叉学科技术丰富证候研究手段;证候的临床研究进展主要体现在证候标准化逐渐完善,证候演变规律的研究取得突破,证候类中药的研发体现了证候临床研究的创新。
- 李玉波杜松彭鑫苗苗杨金生
- 关键词:证候辨证方法
- 二仙汤对去卵巢大鼠血压、心率变异性及心肌基因编码的影响
- 目的:观察去卵巢对大鼠血压、心率变异性及心肌基因编码的影响并探讨二仙汤对其保护作用。方法:13周雌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模型、雌激素、二仙汤4组,灌胃给药12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大鼠血清雌二醇(E2),无创法检...
- 陈彦静向丽华张治国李玉波马亚銮薛欣
- 关键词:去势大鼠二仙汤
- 肥胖中医体质与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究肥胖人群中医体质的分布情况,进一步研究肥胖中医体质与肥胖FTO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关系。方法收集健康人群/肥胖人群样本量分别为48、52例,测量体质量指数(BMI)、采外周血标本,采用改良多重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iMLDR)检测FTO基因上的3个SNP位点(rs9939609、rs1421085、rs8057044)。使用对其中的肥胖人群进行中医学体质分类。对健康人群和肥胖人群的FTO基因SNP位点进行分析,将健康人群/肥胖人群SNP突变结果、肥胖人群不同中医体质SNP突变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2例肥胖组人群中,按照中医体质由多到少依次为:肝郁气滞型、脾虚湿阻型、胃热湿阻型、脾肾两虚型、阴虚内热型,全身脂肪含量(FM)和体脂百分比上,5种体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rs9939609中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概率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1421085中C基因及CC+CT基因型分布频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rs8057044中A基因及AA+AG基因型分布频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1421085的CT与CC基因型在脾虚湿阻型中大量分布,概率分别为61.53%、23.08%。rs8057044的AG与AA基因在脾肾两虚型中大量分布,概率分别为:50%、50%。rs8057044的AG与AA基因阴虚内热型中大量分布,概率分别为75%、25%。结论FTO基因的rs9939609的A基因在肥胖组和对照组中未见明显差异,且不推荐作为中医体质分型的指标,rs1421085与脾虚湿阻型高度相关,rs8057044与脾肾两虚型和阴虚内热型高度相关。
- 郑毅赵友云汤琪黄洁谭婕李玉波
- 关键词:肥胖中医体质SNP位点
- 抑郁症肝郁脾虚证大鼠中枢及外周5-羟色胺的变化规律研究
- 目的:观察中枢及外周5-羟色胺(5-HT)在抑郁症肝郁脾虚证大鼠中的变化规律,探索抑郁症肝郁脾虚证的生物学基础,为证候的客观化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UMS)建立大鼠抑郁症模型,通过肝郁脾虚证...
- 李玉波马雪玲武志黔张文婷郭淑贞王伟
- 关键词:抑郁症肝郁脾虚证5-羟色胺
- 文献传递
- 乌梅丸、逍遥散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继发抑郁症的临证探讨被引量:1
- 2024年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视力障碍的重要原因,极大的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易导致患者继发抑郁。视网膜微循环障碍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病理基础,而中医学认为眼部病变应从肝论治。抑郁症属中医郁证范畴,其发病亦多从疏肝论治,“木郁达之”是其基本治法。基于“肝开窍于目”,结合临床实践应用及现代药理学研究,应用乌梅丸、逍遥散之平衡阴阳、疏肝升肝,既可治疗抑郁症,又可辅助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 李佳欣郝改梅晏育棚卢征敏吴朦苗青李改芬贾海骅李志更李玉波
-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木郁达之乌梅丸逍遥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