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爽
- 作品数:60 被引量:66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北核技术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理学核科学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 工作在高次模的太赫兹EIO制作方法及该太赫兹EIO及谐振腔
-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作在高次模的太赫兹EIO制作方法及该太赫兹EIO及谐振腔,在高次模工作环境下,通过对工作电压、电流的优化,在保证太赫兹扩展互作用振荡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确定太赫兹扩展互作用振荡器中谐振间隙数目;与传统的工...
- 李爽王东阳王建国滕雁
- 一种提高真空侧功率容量的高功率微波介质窗
- 本发明属于高功率微波(HPM)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真空侧功率容量的高功率微波介质窗,所述高功率微波介质窗的表面是由若干个曲面周期性结构单元构成的表面。本发明具有三维周期性函数表面的介质窗,周期性函数表面就像是海...
- 常超刘彦升黄文华李爽武晓龙郭乐田陈昌华
- 在横磁电磁场模式下抑制介质表面二次电子倍增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一种在横磁电磁场模式下抑制介质表面二次电子倍增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根据二次电子发射产额曲线的第一交叉点,确定磁场的回旋频率,二次电子发射产额曲线由介质表面材料确定;根据磁场的回旋频率,在介质表面施加磁场,介质...
- 常超李爽孙钧郭乐田武晓龙谢佳玲
- 高功率同轴结构过模表面波振荡器及太赫兹波产生方法
- 本发明设计的轴对称结构同轴高功率过模表面波振荡器以波-束互作用产生太赫兹波段的电磁波辐射为基本工作原理,依据强流相对论电子束与过模同轴慢波结构发生波-束强相互作用,产生高功率太赫兹波。同轴过模表面波振荡器由无箔二极管、过...
- 陈再高王建国王光强李爽王玥
- 利用多馈源激励改善混响室的场均匀性被引量:2
- 2011年
- 研究了多馈源激励对混响室内场分布的影响。根据理想封闭矩形腔体内电磁场表达式,分析了混响室内场分布的影响因素;通过对比电场的最大值、分布标准差及各向同性等统计特征,重点研究了多馈源激励对腔体内场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多馈源激励可以有效地提高场均匀性,有利于构造均匀的电磁场环境。同时也证明了利用该方法在混响室中研究高功率微波效应的可行性。
- 李爽王建国谢海燕陆希成
- 关键词:混响室高功率微波场均匀性
- 源搅拌对混响室场均匀性的改善被引量:3
- 2011年
- 研究了在短脉冲波激励下,源搅拌方法对混响室内场分布的影响效果。分析了混响室内场分布特征的影响因素,得到了影响源搅拌的相关参量。研究改变激励源的位置对腔体内场分布的影响效果,主要对比了电场的最大值、分布标准差等电场统计特征。结果表明:通过连续地移动激励源对场分布进行搅拌,混响室内的电场最大值可以达到约6.7kV/m,而且场值的空间分布标准差降至3dB以下,能量分布也更加均衡。因此,采用源搅拌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腔内的场分布,提高场分布的均匀性,有利于构造均匀的电磁场环境。
- 李爽王建国
- 关键词:混响室高功率微波场均匀性
- 一种工作在基模的低磁场Ka波段RBWO优化设计
- 2019年
- 为研制低磁场条件下的高功率毫米波源,对工作在TM_(01)模的Ka波段相对论返波管(RBWO)开展了深入研究。首先通过理论计算,分析了慢波结构的色散特性及耦合阻抗特性,获得了工作在基模的RBWO结构的基本参数。然后结合数值模拟方法,对器件的工作条件进行了深入分析,对整管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显示,该结构能够产生的输出功率约为400 MW,微波频率约为28.4GHz,工作效率约为31%。器件的起振小于5ns,产生的模式纯净,工作稳定性较好。
- 李爽李爽滕雁吴平王东阳
- 关键词:KA波段低磁场毫米波相对论返波管色散特性
- 一种用于高功率微波系统的相变散热收集极
- 本发明公开一种相变散热收集极,属于高功率微波技术领域。该相变散热收集极由波导、法兰和接口组成。波导内部设有靠内壁面一侧的导热层和靠外壁一侧的真空层。法兰内部设有真空层、导热层、散热骨架和相变材料,法兰内部导热层、真空层分...
- 张锋杨德文滕雁陈昌华孙钧朱晓欣李爽崔新红敖宇黄磊
- 一种过模大功率脉冲太赫兹功率探测器
- 本发明过模大功率脉冲探测器以强电场在半导体内部的热载流子效应为基本工作原理,依据半导体体电阻变化实现测量。探测器由口面较小的WR2.8标准波导,口面由小变大的WR2.8-WR8.0过渡波导,口面相对较大的WR8.0标准波...
- 王雪锋王光强王建国朱湘琴李爽
- 发射度效应占主导线性电子注的临界半径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基于考虑发射度效应的线性电子注边缘电子受力平衡方程,获得了约束电子注所需磁感应强度,通过对比约束不同效应所需磁感应强度的大小,推导了发射度效应占主导电子注的临界半径公式。利用该公式分析了典型电子注的临界半径,分析表明在导流系数小于0.1μA·V^(-3/2)时,电子注发射度效应对电子注的影响随电子注半径减小到亚毫米量级后迅速增大。通过理论推导获得了热阴极发射的线性电子注临界半径下限公式,分析表明采用较大负载的阴极有利于获得较高质量的电子注,且在电子注半径小于0.05mm后,常规热阴极的发射能力已不足以保证电子注工作于空间电荷限制状态。此外,在用缩尺法设计电子枪时,若缩尺后的电子注半径小于临界半径,则缩尺法将失效。
- 曾鹏王光强王建国李爽王东阳滕雁
- 关键词:空间电荷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