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波

作品数:85 被引量:312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沙市科技局基金湖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期刊文章
  • 21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8篇医药卫生
  • 4篇理学
  • 2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4篇激光
  • 13篇瘢痕
  • 12篇点阵
  • 12篇激光治疗
  • 10篇皮肤
  • 10篇细胞
  • 9篇疗效
  • 8篇外科
  • 8篇面部
  • 8篇病毒
  • 7篇手术
  • 7篇肝细胞
  • 7篇肝炎
  • 7篇丙型
  • 6篇蛋白
  • 6篇增生
  • 6篇肝炎病毒
  • 5篇增生性瘢痕
  • 5篇黄褐斑
  • 5篇CO_2激光

机构

  • 45篇湖南省人民医...
  • 23篇中南大学
  • 18篇湖南师范大学
  • 3篇爱尔眼科医院
  • 1篇吉首大学
  • 1篇南华大学
  • 1篇卫生部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作者

  • 85篇李波
  • 53篇谭军
  • 37篇李高峰
  • 27篇吴东辉
  • 23篇钟茜
  • 22篇罗明灿
  • 19篇刘东平
  • 15篇朱轶
  • 13篇邹勃生
  • 10篇冯德云
  • 9篇罗滔
  • 8篇程瑞雪
  • 8篇何琼琼
  • 6篇郑晖
  • 5篇欧阳华伟
  • 5篇丁卫
  • 5篇喻亿玲
  • 4篇黄元秋
  • 4篇王启常
  • 4篇秦晓东

传媒

  • 16篇中国美容医学
  • 5篇中国烧伤创疡...
  • 4篇中华医学美学...
  • 4篇医学临床研究
  • 4篇2010中华...
  • 3篇中南大学学报...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吉首大学学报...
  • 2篇临床小儿外科...
  • 2篇湖南文理学院...
  • 2篇中国美容整形...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华医学会整...
  • 1篇中国激光医学...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年份

  • 1篇2025
  • 4篇2024
  • 2篇2019
  • 6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11篇2011
  • 19篇2010
  • 3篇2009
  • 11篇2008
  • 9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8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丙型肝炎病毒NS3基因对人肝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建立稳定转染HCVNS3的人源肝细胞系,探讨HCVNS3对肝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通过脂质体将HCVNS3的真核表达质粒稳定转染至QSG7701细胞(pRcHCNS3/QSG细胞),PCR,WesternBlot,免疫组化检测基因的整合和表达;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转染前后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变化;生长曲线,软琼脂集落实验,成瘤性实验探讨HCVNS3对肝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HCVNS3基因在pRcHCNS3/QSG细胞中得到整合和表达,定位于细胞浆。形态学显示出增殖旺盛的的特点,流式细胞仪检测pRcHCNS3/QSG细胞G0/G1期细胞数目减少而S期细胞数目增加,生长曲线和软琼脂集落实验表明pRcHCNS3/QSG细胞倍增时间明显缩短,停泊非依赖性生长能力明显增强,并能接种裸鼠成瘤,免疫组化证实肿瘤组织有HCVNS3蛋白表达。电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HCVNS3能促进pRcHCNS3/QSG细胞凋亡。但其促增殖速度远大于凋亡率,表现为pRcHCNS3/QSG细胞获得恶性表型和致瘤性。结论:HCVNS3能明显促进人肝细胞QSG7701恶性转化,pRcHCNS3/QSG细胞可作为研究HCVNS3致癌机理的细胞模型。
何琼琼肖旭贤冯德云李波郑晖程瑞雪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基因转染生物学特性
局部旋转皮瓣修复头面部皮肤缺损被引量:1
2011年
头面部病变组织切除后与外伤缺损的创面多数近似圆形或椭圆形,利用邻位或局部皮瓣转移修复是最佳方法。自2005年9月至2010年9月,我们对26例因肿瘤、瘢痕、外伤形成的近似圆形中小面积的头面部皮肤缺损,应用局部旋转皮瓣进行Ⅰ期修复,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邹勃生李波朱轶李高峰吴东辉
关键词:面部皮肤缺损皮瓣修复皮瓣转移修复病变组织中小面积
右耳及周围皮肤巨大蓝痣1例被引量:1
2007年
某女,32岁,已婚。出生时即发现右耳及周围皮肤呈蓝色样改变,感觉无异常,无痛痒等不适,生长发育正常,一直未予治疗,随所龄增长,病变范围,颜色无明显变化。患者自觉影响美观,要求治疗。既往体健,家庭无类似病史,查体均正常。
谭军李波李艳春吴东辉罗明灿
关键词:周围皮肤右耳蓝痣生长发育病变范围出生时
弱激光结合射频治疗仪在医学美容外科颜面部除皱的应用
皱纹的出现是面部衰老的临床特征之一,颜面部皱纹对人整体外观的影响也最为突出。皱纹产生的原因有多种,归纳起来主要有:随年龄增长和各种理化因素的影响,面部表情肌的运动,使皮肤真皮胶原、弹力
谭军李波吴东辉李高峰罗明灿刘东平
关键词:弱激光面部除皱射频治疗仪美容外科
文献传递
点阵CO2激光治疗中国人面部皱纹的临床观察
面部皱纹是衰老的主要表现之一,是医疗美容学科最重要的治疗领域,临床上对面部皱纹的治疗需要极为迫切。除了经典的手术方法外,近年来,激光、强光和射频等技术被引入这一治疗领域,其中最新的进展是点阵激光技术。在白色人种的初步应用...
谭军吴东辉刘东平罗明灿李高峰朱轶李波
关键词:面部皱纹CO2激光治疗
文献传递
互联网在医疗美容外科的作用被引量:2
2006年
医疗美容外科的发展离不开网络,该文列述了互联网在医疗美容外科的作用,与国际国内利用网络的现状,以及该组的建议,用以提高医疗美容外科对互联网作用的认识。
李波谭军钟茜吴东辉罗明灿曹薇罗滔
关键词:医疗美容互联网
完全腹腔镜与开放Kasai手术治疗Ⅲ型胆道闭锁的对比研究
2025年
目的对比分析完全腹腔镜与开放Kasai手术治疗婴儿Ⅲ型胆道闭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湖南省儿童医院14例完全腹腔镜Kasai手术(为完全腹腔镜组)与66例开放Kasai术胆道闭锁患儿(为开放组)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性别、手术日龄、体重、术前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氨酰转移酶(gamma-glutamyl transferase,GG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to-platelet ratio index,APRI),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恢复进食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胆瘘、肠瘘、肠梗阻、伤口裂开)及术后胆管炎发生率、早期胆管炎发生率、频发胆管炎发生率、黄疸清除率、1年及2年自体肝生存率(survival rate of native liver,SNL)、生存率等临床资料。结果完全腹腔镜组与开放组相比,手术时间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出血量、恢复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胆管炎发生率(71.4%比48.5%)、早期胆管炎发生率(28.6%比19.7%)、频发胆管炎发生率(14.3%比15.2%)、黄疸清除率(71.4%比69.7%)、1年SNL(57.1%比75.8%)、2年SNL(57.1%比71.2%)、1年生存率(78.6%比84.8%)及2年生存率(78.6%比81.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腹腔镜Kasai手术治疗婴儿胆道闭锁安全、可行,与开放Kasai手术相比更加微创,而疗效无明显差异。
冯勇周崇高夏仁鹏邹婵娟许光董洁李波
关键词:腹腔镜胆道闭锁外科手术儿童
联合面中部提升的下睑袋整复术被引量:3
2007年
下睑袋的形成与面颊部软组织松弛下垂是面中部老化的表现,两者可同时出现,也可先后形成。以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为多。以往单纯行睑袋整复术,仅解决了眼下部组织松弛老化的问题,而对同时伴有面中部下垂的患者则需要另行面部提升除皱手术来纠正。为了同时达到睑袋整复与面中部提升的效果,使手术更加简单,并尽可能降低面中部提升的手术风险和并发症发生率,从2001年到2004年我科采用下睑袋整复术的同时通过下眼睑切口提升下降的面中部,使面中部年轻化有显著的效果。
钟茜罗滔谭军李高峰李波罗明灿刘东平
关键词:下睑袋整复术并发症发生率除皱手术中老年人手术风险软组织
不良隆鼻修复策略
李波谭军钟茜喻亿玲王晶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对人源肝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被引量:12
2005年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蛋白对人源肝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表达HCV核心蛋白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core转染人源永生化肝细胞QSG7701,建立稳定表达HCV核心蛋白的细胞株——QSG7701/core,利用生长曲线、平板克隆实验和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检测HCV核心蛋白对细胞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其对活化的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利用Western印迹从磷酸化和非磷酸化水平检测核心蛋白对丝裂原蛋白激酶(MAPK)的影响;运用报道基因和凝胶电泳阻滞迁移实验(EMSA)等方法检测转录激活因子1(AP1)、核因子κB(NFκB)等转录因子活性的改变。结果HCV核心蛋白可明显抑制人源永生化肝细胞QSG7701的增殖和凋亡;同时下调MAPK通路激酶磷酸化水平和AP1、NFκB等转录因子的活性。结论HCV核心蛋白对MAPK通路和AP1、NFκB等转录因子的活性的负调控可能是其抑制增殖和凋亡的主要机制,并在病毒持续感染和病变慢性化以及肝癌(HCC)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李波冯德云程瑞雪何琼琼胡忠良郑晖文继舫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HCV核心蛋白WESTERN印迹永生化肝细胞丝裂原蛋白激酶病毒持续感染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