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娟

作品数:18 被引量:57H指数:4
供职机构:天津市儿童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儿童
  • 4篇疾病
  • 4篇不耐受
  • 3篇食物不耐受
  • 3篇系统疾病
  • 3篇消化系
  • 3篇消化系统疾病
  • 3篇螺杆菌
  • 3篇螺杆菌感染
  • 3篇发病
  • 3篇杆菌感染
  • 2篇胆汁
  • 2篇胆汁反流
  • 2篇婴儿
  • 2篇幽门螺
  • 2篇幽门螺杆菌
  • 2篇幽门螺杆菌感...
  • 2篇治疗儿童
  • 2篇胃电
  • 2篇胃电描记术

机构

  • 18篇天津市儿童医...
  • 1篇天津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18篇李娟
  • 12篇赵煜
  • 11篇张书红
  • 10篇刘风林
  • 7篇司徒爱明
  • 5篇李妍
  • 5篇王婧
  • 3篇张金婷
  • 2篇宋华
  • 2篇李伟
  • 1篇甄丽娜
  • 1篇刘风霖
  • 1篇吴颖萍
  • 1篇夏志伟
  • 1篇付宏娜
  • 1篇刘楠
  • 1篇徐晓华
  • 1篇袁向飞
  • 1篇李娟
  • 1篇张琳

传媒

  • 8篇天津医药
  • 3篇第十届全国儿...
  • 2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6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聚乙二醇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聚乙二醇(PEG)对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Pubmed、Cochrane数据库、Embase、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资源,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6年12月,收集国内外应用PEG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的所有随机对照试验或前瞻性对比研究。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风险偏倚评估。采用Stata 11.0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数据分析,并计算各文献合并的标准化均数差(SMD)及其95%置信区间(95%CI),通过分析PEG治疗组和非PEG治疗组临床效应指标的差别来了解PEG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计算机初步检索和纳入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最终纳入Meta分析的文献为7篇。合计纳入研究患儿662例,其中PEG治疗组318例,非PEG治疗组344例。Meta分析结果:主要效应指标"每周大便次数"按照对照组措施不同绘制的森林图显示,PEG治疗组临床主要效应指标显著高于乳果糖组。按照临床疗效观察时间点不同绘制的森林图显示,PEG治疗组临床主要效应指标显著高于非PEG治疗组。次要效应指标"大便性状改善"按照不同观察时间点进行Meta分析后发现,PEG治疗组在大便性状改善上显著高于非PEG治疗组。结论 PEG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安全有效。
赵煜张书红司徒爱明李娟李伟
关键词:聚乙烯二醇类便秘儿童META分析
儿童胆汁反流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儿童胆汁反流性胃炎(BRG)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 25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儿为BRG组,1 749例无胆汁反流的胃黏膜炎症患儿为对照组,根据病情分级(轻度、中度、重度)将BRG患儿分为3组,根据胆汁反流程度(Ⅰ度、Ⅱ度、Ⅲ度)将BRG患儿再分为3组,对各组间HP感染率进行分析。结果 BRG组HP感染率为46.12%(119/258),高于对照组的34.02%(595/1 7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RG组中病情轻度、中度和重度患者的HP感染率分别为40.86%(38/93)、45.53%(56/123)和59.52%(25/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089,P>0.05)。BRG组中按胆汁反流Ⅰ度、Ⅱ度和Ⅲ度患者的阳性率分别为37.32%(53/142)、53.68%(51/95)和71.43%(15/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22,P<0.01)。结论在儿童患者中HP感染是BRG的致病因素之一,随HP感染率增高,胆汁反流程度加重。
赵煜张书红刘风林李娟李妍
关键词:胆汁反流胃炎病情分级
婴儿迁延性和慢性腹泻病因分析
<正>目的婴儿迁延性和慢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症状,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病因较为复杂,只有结合病史和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逐步寻找诊断线索明确病因,方能做出正确诊断。以期合理调整治疗方案,提高婴儿迁延性及慢性腹泻的诊疗...
刘风林司徒爱明李妍李娟
关键词:慢性腹泻病乳糖不耐受食物过敏
文献传递
杜氏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5年
杜氏病又称Dieulafoy溃疡、Dieulafoy损害、黏膜下恒径动脉综合征等,是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罕见原因之一,其出血部位隐匿,出血量大且易反复,诊断困难,病死率高。Dieulafoy病的确切发病率尚不清楚。对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手段等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李娟
关键词:杜氏病诊疗
食物不耐受在消化系统疾病发病中的作用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探讨食物不耐受(FI)在小儿胃肠道疾病发病中的作用,为诊断、预防和治疗由FI引起的小儿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提供更有效的手段。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82例消化系统疾病(研究组)和32例择期手术患儿及健康儿童(对照组)血清FI特异性IgG(sIgG)抗体,并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及血清sIgG检测结果剔除相应食物,观察随访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中158例有1-9种血清sIgG水平升高,总阳性率为86.81%;对照组7例血清sIgG呈阳性反应,且均为单一抗体阳性,sIgG阳性程度均为轻度,阳性率为21.88%,二组sIgG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IgG水平升高的消化系统疾病158例患儿中,1种sIgG升高者48例(占30.38%),2种及2种以上sIgG升高者110例(占69.62%)。优势敏感食物为牛奶、鸡蛋,sIgG升高例数分别为117例(74.05%)和105例(66.46%),其余依次为巧克力31例、大豆25例、虾21例、小麦20例、米7例、花生5例、猪肉1例。对sIgG阳性程度达+2级及以上患儿采取忌食过敏食物治疗1-3个月,并予回访。其中迁延性慢性腹泻患儿回访49例,症状明显改善45例(91.84%),症状改善4例(8.16%),总有效率100%;再发性腹痛回访21例,症状明显改善10例(47.62%),症状有改善6例(28.57%),无效5例(23.81%),总有效率76.19%;胃食管反流病回访12例,症状均明显改善,有效率100%;周期性呕吐综合征回访6例,症状有明显改善2例(33.33%),症状改善2例(33.33%),无效2例(33.33%),总有效率66.67%。结论由IgG介导的FI在某些小儿消化系统疾病特别是慢性胃肠道疾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检测血清食物sIgG,进而了解患儿FI情况,可为一些不明原因的小儿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预防及调整饮食治疗提供更客观的依据。
刘风林李娟王婧赵煜司徒爱明张金婷
关键词:食物不耐受消化系统疾病儿童
食物不耐受在小儿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发病作用
食物不耐受(food intolerance,FI)是由食物特异性IgG介导的食物过敏。FI起病隐匿,常于进食数小时或数天后发病,涉及多种食物诱发,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多表现为亚急性或慢性病变,诊断比较困难。目前研究证实由...
刘风林李娟王婧赵煜司徒爱明张金婷
关键词:食物不耐受消化系统疾病特异性抗体
文献传递
以呕血为首发症状的儿童少见疾病20例并文献复习
<正>目的了解以呕血为首发症状的儿童少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对比口鼻腔出血与上消化道出血的鉴别与诊断,尽快减轻患儿痛苦,挽救患儿生命。方法呕血是儿童常见的重要的临床症状,除消化性溃疡、出血性胃炎、胃底食道静脉曲张等消化系统...
张书红刘风林司徒爱明李娟李妍
关键词:首发症状食管裂孔疝文献复习
文献传递
儿童胆汁反流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正>目的探讨儿童胆汁反流性胃炎(BRG)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25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儿为BRG组,1749例无胆汁反流的胃黏膜炎症患儿为对照组,根据病情分级将BRG患儿分为3组,根据胆汁反流分度将B...
赵煜张书红刘风林李娟李妍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感染胆汁反流
文献传递
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误诊为菌痢45例被引量:1
2012年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 associated diarrhea, AAD)是指临床使用抗生素后导致患者肠道正常菌群失调所致的腹泻。本文对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1月收治的45例误诊为菌痢的AAD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宋华张书红李娟刘风林
关键词:腹泻抗菌药痢疾杆菌性儿童
有消化系统表现的大疱性表皮松解症1例被引量:1
2016年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pidermolysis bullosa,EB)是一种较少见的遗传性皮肤病,町为常染色体屁性遗传及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本病以轻微摩擦或碰掩后即可引起皮肤或黏膜水疱及大疱为特点,根据水疱/大疱病变发生的位置小同,可分为单纯型(病变位丁表皮内)、交界型(病变位于基底膜透明层)及营养不良捌(病变位于坫底膜致密版下方真皮质)。
李伟赵煜张书红李娟李妍张琳
关键词: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遗传性皮肤病营养不良表皮内单纯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