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
- 作品数:27 被引量:107H指数:6
- 供职机构:武汉体育学院武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 我国优秀大级别男子散打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结构的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以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国家散打队大级别男子散打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对其16项指标进行了测量,并运用SPSS10.0软件的主成分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测量结果进行处理,得出专项身体素质主要构成因子及素质指标;构建结构模型,正确分析了专项身体素质与运动成绩的关系,旨在为科学化训练以及选材提供较为科学的参考依据。
- 金玉柱李丽
- 关键词:专项身体素质散打
- 中国武术“点到为止”理念的身体伦理学论绎被引量:21
- 2018年
- 中国武术"点到为止"的技击理念迥异于西方格斗项目之技击观,体现了一种独特的中国智慧与生命关怀。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从身体伦理学的视野出发,研究认为,中国武术的"点到为止"体现了一种中国人独有的辩证法思想,它遵循着"以身为度"的身体行为规范,深契着"为仁由己"的身体伦理教化,践履着"利用安身"的身体处世智慧;它是"德性与能力"内在交融的修养之方,内矩与外矩相互关联的自在之境,成人与成己彼此交错的高扬之维。它演绎了一种智慧形态的境界,这一境界进一步赋予了意义世界以深沉的价值内涵,习武者的主体性价值在这种"身德互训"的场域之中最终得以真正落实与开显。
- 金玉柱王岗王岗
-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中国武术点到为止为仁由己哲学
- 语言人类学下的武术谚语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运用语言人类学理论的四个维度对"武术谚语"进行了一次新的理论描述。研究认为:武术谚语是一种文化的武术谚语、一种规训的武术谚语、一种记忆的武术谚语、一种实践的武术谚语。武术谚语的时代价值主要体现在武术文化传播的有效路径、历史追忆的"诗化"语言、民族精神的完美展现以及武术传授者"言不尽意"的有效补偿。
- 李丽
- 关键词:语言人类学武术谚语
- 中国武术文化主体性困境与重构被引量:18
- 2017年
- 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以文化主体性为切入点,对中国武术的近现代发展与变迁进行剖析,认为:体育化下的"强制性阐释"之路是造成中国武术文化主体性困境的主要原因;在这种主体隐退的发展模式下,中国武术的发展出现了空间的挤压、文化的失根、技术的异化,以及记忆的消逝等危机现象;消除文化焦虑,回归中国武术的文化主体性,必须坚持"主体性阐释"的文化发展之路,因为这是一种"内生的力量",具有较强的"可塑力"。认为修复武术文化、彰显文化身份、确立中国立场、重塑中国形象是重构中国武术文化主体性的主要路径和必然选择。
- 金玉柱王岗李丽
- 关键词:武术文化主体性武术文化文化身份
- 对“拳之势”的哲学论绎被引量:9
- 2017年
- "拳"作为中国武术的俗称,一直被人们接受和认可,早已成为中国武术的代名词。"势"作为一个思想史的概念,在政治、军事、书法、绘画、诗歌等诸多场域中表达一种相似的哲学思维与意义结构,它们为"势"文化的理论研究打开了广阔的论域空间。研究以"势文化"为切入点,以内家三拳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拳之势"进行理论探索。结果表明:架势是"拳之势"生成的结构之力;理势是"拳之势"生成的逻辑之力;气势是"拳之势"生成的生命之力;情势是"拳之势"生成的表达之力。习武演练自觉追求"势",它体现的是一种美学之道与生命规律。
- 金玉柱张再林李丽
- 关键词:中国武术气势情势身体哲学
- 中国武术“身礼一体”的智慧表达及其时代转化被引量:11
- 2017年
- 中国核心思想理念、人文精神的有效阐发、诠释及转化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时代任务。本文主要采用身体现象学的方法,依据儒家文化之礼仪观、身体观,从实践智慧的视角对中国武术"身礼一体"的传统意蕴进行了深度的理论阐发与诠释,揭示了"身礼一体"的文化意义。研究认为,中国武术"身礼一体"体现在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自身的身与心关系等四重维度的智慧表达,彰显了显著的根身性、反身性、切身性的具身性特点。最后,根据中国武术"身礼一体"的内在特征以及创新转化的时代诉求,提出了加强"身礼互训、契合"内容与形式"、建构"主体间性"、对话"传统与现代"等复魅及重构路径,旨在促使"身礼一体"的中国武术得以真正可能。
- 金玉柱张再林王岗李丽
- 关键词:中国武术
- 齐鲁传统体育项目国际传播现状与未来
- 2016年国务院颁发了《全民健身计划》以及《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弘扬优秀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促进优秀中国传统体育项目"走出去"。2018年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沙芮伊李丽
- 文献传递
- 全球化视野下世界格斗类项目的新格局被引量:5
- 2013年
-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世界格斗类项目的历史发展以及全球化背景下的新格局、新趋势进行梳理及探讨。研究得出:和衷共济是世界格斗类项目的共存之道;和合共生是世界格斗类项目的融合之道;和而不同是世界格斗类项目的理想之道。认为守正创新、互体互用应为我国散打运动未来发展的新理念与新路向。
- 金玉柱李丽王柏利
- 关键词:和而不同
- 筚路蓝缕大道行健--记著名武术家马贤达先生被引量:1
- 2016年
- 马贤达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武术教育家,是现代中国武术杰出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中国武术发展的跋涉者与见证者,他有着浓厚的守护传统武术文化与精神的赤子情怀。西安交通大学成人学院副教授金玉柱,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讲师李丽,马贤达先生幼子、通备武学传人马廉卿根据相关史料文献,采用口述史研究方法,系统总结了马贤达先生对中国武术的贡献,记述了他教书育人的感人事迹。
- 金玉柱马廉卿李丽
- 关键词:武术家大道中国武术传统武术文化口述史研究
- 中国武术“以屈求伸”之身道及其意象表达被引量:5
- 2018年
- 中国武术文化精神决定了其以思考与实践美好的生命之道为根本旨趣,对其内蕴的思想理念进行阐释与表达具有提供精神支撑与生存智慧的现实意义。研究指出:中国哲学视域中的屈伸相感触类旁通地体现在阴阳两极之间,体现了一种具有交互、生生以及变化意义的生命辩证法。反观中国武术中的"以屈求伸",可以从"水"的意象、"龙"的意象、"弓"的意象、"势"的意象中得以完美演绎与表达,它以一种"显微无间"的方式贯穿于中国武术的技法演练之中,充满了身体之美。这种身体的"以屈求伸",从形象来看充满了力量,彰显了一种中国式的实践智慧;从精神维度来看,更是开显了一种"生存智慧"的文化建构,从而再次揭橥了中国武术是文、质兼摄的身体符号系统,为我们彰显中国智慧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
- 金玉柱李丽张再林
- 关键词:中国武术屈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