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繁余
- 作品数:36 被引量:243H指数:9
- 供职机构: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乳腺癌早期筛查方法及其应用被引量:3
- 2012年
-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范围内乳腺癌发病率逐年增高[1]。近年来我国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在中国肿瘤登记地区,乳腺癌发病率已居于妇女恶性肿瘤发病的第一位[2]。
- 曾繁余
- 关键词:乳腺癌早期筛查
- 改良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在喉返神经保护中的应用
- 目的:改进传统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技术,进行精确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总结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探讨其在喉返神经保护中的作用.
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采用精确被膜解剖技术、骨骼化移行血管凝闭技术、神...
- 张帆曾繁余
- 关键词: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安全性
- 文献传递
- 死亡受体3亚型分子及mRNA变异体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观察人乳腺癌组织中死亡受体3(DR3)蛋白亚型分子和DR3 mRNA变异体的表达。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12月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临床Ⅱ~Ⅲ期乳腺癌手术患者20例,均为女性,中位年龄51岁。术中取新鲜癌组织冷冻保存,乳腺癌瘤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4种不同病理类型癌组织DR3分子表达;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6种DR3 mRNA变异体的表达。结果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组织中DR3亚型分子表达数量和强度不同,其中三阴性乳腺癌组织最高,三阳性乳腺癌中最低,而且较对照组中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DR3 mRNA变异体表达存在明显差异。变异体1、4、7,尤其是变异体7在对照组表达明显,显著高于观察组(1.004 691、42.884 210、2.092 605+E7;0.014 625、0.705 964、0.010 859)。变异体2、4、12几乎不表达。在观察组中,变异体4表达最高,12次之,而变异体7表达极弱(0.705 964、0.052 545、0.010 859)。结论DR3亚型分子在不同病理分型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不同,同时DR3 mRNA变异体在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
- 张琳管玉满秦琴张珊陈少华曾繁余张可锋
- 关键词:乳腺癌
- 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对老年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及对术后生活质量及美容效果的影响被引量:47
- 2016年
- 目的比较与分析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与传统改良手术治疗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美容效果影响。方法 60例拟手术治疗的老年乳腺癌患者,按照手术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改良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治疗。比较2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总引流量、胸壁引流管拔管时间、并发症、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术后美容效果,随访1~36个月,平均(22.5±1.2)个月。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为(64.7±24.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59.8±14.9)ml、拔管时间为(5.6±0.8)d、总引流量(102.7±20.9)ml明显少于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01.2±22.3)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59.9±54.1)ml、拔管时间为(32.2±10.9)d、总引流量(264.1±17.1)ml],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2例,占6.7%,明显低于对照组(10例,占33.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各项生活质量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改善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美容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但随访期间死亡和复发及转移率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相比传统手术治疗来说,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较为简单,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术后康复,且术后美容效果好,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张珊曾繁余唐巍黄颖黄玥张显岚
- 关键词:保乳术前哨淋巴结活检术老年乳腺癌生活质量
- Th17细胞与乳腺癌关系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已成为女性因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最近发现的T辅助细胞17(Thelper17cell,Th17)细胞是4个Th细胞亚群之一。关于Th17细胞在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已经有较多研究,
- 曾繁余骆耐香
- 关键词:乳腺癌TH17细胞
- 吲哚菁绿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16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检测分析,随机分为亚甲蓝组、亚甲蓝联合吲哚菁绿组,分别为65例和95例。比较2组患者的检出成功率、准确率和假阴性率。结果亚甲蓝联合吲哚菁绿组的检出成功率和准确性明显高于亚甲蓝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甲蓝联合吲哚菁绿组的假阴性率明显低于亚甲蓝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甲蓝联合吲哚菁绿组检出的前哨淋巴结(2.9±0.9)枚/例,明显多于亚甲蓝组(1.9±0.5)枚/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甲蓝联合吲哚菁绿组的手术用时明显短于亚甲蓝组。结论吲哚菁绿应用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检测可降低其假阴性率,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水平。
- 唐巍张显岚曾繁余
- 关键词:吲哚菁绿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
- TE与TEC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疗效及毒副作用比较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比较TE与TEC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175例接受新辅助化疗的ⅡB~ⅢC期乳腺癌患者的资料,其中89例接受TE方案,86例接受TEC方案,评价两组的疗效和Ⅲ~Ⅳ度毒副作用。结果:TE方案组与TEC方案组在临床疗效方面,OR、cCR、pCR、PR分别是93.25%、20.22%、8.98%、64.04%和93.02%、19.76%、9.30%、63.95%,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毒副作用方面,两组粒细胞减少(20.22%与33.72%,P=0.044)、胃肠道反应(59.55%与79.07%,P=0.00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E方案较TEC方案具有相似的临床疗效而毒副作用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曾繁余
- 关键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TE方案TEC方案疗效毒副作用
- 多种教学法在外科学乳腺疾病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9年
- 在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学中,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实践,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成效的教学体系[1]。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进步以及科技的极大发展,传统的授课式教学法(Lecture-Based Learning,LBL)如“填鸭式”教学,已暴露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学习主动性不足、创新能力弱、缺乏临床思维等越来越多的问题。因此,探索出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法,从而培养出能适应新时代的高素质医疗人才,是医学院校普遍面临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 曾繁余吴炜璐陈军宁
- 关键词:乳腺外科参与式教学启发式教学PBL教学
- 甲状腺两种切除术式喉返神经损伤的比较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对比精确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与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探讨精确甲状腺腺叶切除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6月所行249例438侧精确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共出现6例单侧喉返神经一过性损伤,精确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与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喉返神经伤发生率分别为1.38%(3/216侧)和1.35%(3/222侧),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双侧喉返神经损伤和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结论技术改进后的精确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与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相比,在避免喉返神经损伤方面,具有同等的安全性。
- 曾繁余张帆张显岚
- 关键词:甲状腺腺叶切除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 Foxp3^+调节性T细胞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增殖的关系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探讨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s)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增殖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68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CD4和Foxp3(调节性T细胞标志)的表达,以42例女性乳腺良性病变乳腺组织为对照,分析Tregs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乳腺癌组织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Ki-67表达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CD4^+T细胞与Foxp3^+T细胞(Tregs)的数量均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CD4^+T细胞与Foxp3^+T细胞数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但仅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织中Tregs的浸润数量与Ki-67表达之间无关(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微环境存在免疫抑制,Tregs浸润数量与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但与肿瘤增殖无关,提示Tregs可作为判断乳腺癌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的新指标。
- 曾繁余刘文慧周心怡张秋瑾张杰骆耐香
- 关键词:肿瘤微环境T淋巴细胞调节性淋巴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