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荣盛

作品数:14 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蝮蛇
  • 2篇电泳
  • 2篇血清
  • 2篇蛇毒
  • 2篇食性
  • 2篇同工酶
  • 2篇凝胶
  • 2篇凝胶电泳
  • 2篇细胞
  • 2篇聚丙烯酰胺凝...
  • 2篇聚丙烯酰胺凝...
  • 1篇蛋白
  • 1篇动物地理
  • 1篇动物地理学
  • 1篇动物区系
  • 1篇毒性
  • 1篇毒性实验
  • 1篇毒性实验研究
  • 1篇毒性试验
  • 1篇形态学

机构

  • 12篇陕西师范大学
  • 2篇陕西省动物研...

作者

  • 12篇方荣盛
  • 4篇杨章民
  • 2篇梁刚
  • 2篇宋鸣涛
  • 2篇王子浩
  • 1篇李晓晨
  • 1篇路春爱
  • 1篇杨建雄
  • 1篇张育辉
  • 1篇邰发道
  • 1篇张富兴
  • 1篇王德林
  • 1篇邢立宏

传媒

  • 5篇陕西师大学报...
  • 2篇Zoolog...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淡水渔业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5
  • 2篇1993
  • 2篇1991
  • 1篇1982
  • 1篇197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秦岭南坡两栖爬行动物的利用与蛇类食性分析
1982年
巍巍秦岭,重峦叠嶂,是我国中部一大山系,把陕西省横隔成南北两部分。在动物地理学上作为古北界与东洋界之间的一大屏障,因此研究秦岭的动物区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曾引起不少学者的关注。David(1875),Sowerby(1912),Pope(1935),胡淑琴等(1966)分别报导了秦岭中段两栖爬行动物调查资料,但秦岭东、西段的南坡迄今未见有报导。我们于1978年5—10月,1979年6—9月,1980年7—10月,先后对秦岭东西段南坡的两栖爬行动物做了调查。
宋鸣涛方荣盛
关键词:两栖爬行动物动物地理学动物区系古北界秦岭南坡食性分析
陕西3种蝮蛇血清及酯酶同工酶研究被引量:5
2001年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研究了陕西境内 3种蝮蛇 :日本蝮短尾亚种 ( Agkistrodon blomhof-fii brevicaudus)、秦岭蝮 ( A.qinlingensis)及中介蝮 ( A.intermedius)的血清及酯酶同工酶。结果表明 ,3种蝮蛇的血清及酯酶图谱显示一定程度的共性 ,又存在明显差异 ,支持形态学将其划分为 3个独立种的观点 ;秦岭蝮与中介蝮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 ,与日本蝮间的亲缘关系较远。
杨章民方荣盛
关键词:蝮蛇血清蛋白酯酶同工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亲缘关系
陕西乾佑河上游大鲵的生态调查被引量:15
1979年
1978年8月17日至9月13日,我们在陕西省柞水县境内乾佑河上游(红庙河段)对大鲵的生态作了一些调查,结果整理如下,供参考。
宋鸣涛方荣盛
关键词:生态调查
黄帝陵保护区鸟类研究被引量:2
1997年
对黄帝陵保护区鸟类从区系、食性、数量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内有鸟67种(亚种),隶属14目29科,其中东洋种8种,古北种31种,广布种28种;食虫鸟类28种,喜食松毛虫的鸟有7种;并对33种鸟采用遇见频次指数法进行数量统计,其中优势种5种,常见种8种,稀有种20种.
梁刚方荣盛
关键词:鸟纲食性
秦岭蝮蛇毒的急性毒性实验研究被引量:1
1995年
秦岭蝮蛇毒的急性毒性实验研究杨章民,王德林,王子浩,方荣盛(陕西师范大学实验中心陕西师范大学生物学系西安7100621第一作者,男,28岁,硕士)蜂蛇毒是以血循毒为主的混合毒,其成分非常复杂,为酶类、毒素及非蛋白物质构成的混合物,能够使动物出现一系列...
杨章民王德林王子浩方荣盛
关键词:蝮蛇蛇毒毒性试验
陕西蝮蛇的血清LDH同工酶研究
1993年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PAGE)研究了陕西蝮蛇三亚种的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结果表明,蝮蛇短尾亚种仅有5条带,中介亚种和秦岭亚种各显6条带,其中,中介亚种LDH_5分化出一条亚带,秦岭亚种LDH_1与LDH_2间出现一染色稍深的同工酶带。三者间酶带的含量与分布亦有不同。可见,三者间在糖代谢的方式上存在着一定差异。这对应用LDH同工酶分析法解决蝮蛇分类问题提供了新的参考。
莫随青杨章民方荣盛
关键词:蝮蛇血清乳酸脱氢酶同工酶
陕西蝮蛇二亚种血液形态学观察被引量:5
1995年
对陕西产蝮蛇二亚种──秦岭亚种(AgkistrodonhalysginlingensisSong)和短尾亚种(A.h.brevicaudusStejneger)血液形态学作了研究,鉴识了各类血细胞形态,并在两亚种间作了比较.
张富兴方荣盛
关键词:蝮蛇血液血细胞形态学
秦岭蝮蛇的活动节律和反捕行为研究被引量:4
1998年
本文观察研究了秦岭蝮蛇的活动节律和反捕行为。蝮蛇在不同季节活动高峰出现的时间不同,夏季晴天每天上午8点30分~9点30分,下午14点30分~18点30分分别有一活动高峰。下雨前后活动明显加强。蝮蛇的身体姿态也呈明显的节律变化:夏季上午10点以前,身体松散放置,10~18点,身体姿势多呈紧密缠绕或多条堆集在一起。单条蝮蛇多顺时针方向盘卷。蝮蛇受惊吓时的反应行为有收缩、歪头、摆尾、吐舌和逃跑,被捉时的反捕行为有张口、露齿、咬、挣脱,分泌粘臭的物质。
邰发道李晓晨张富兴方荣盛
关键词:活动节律
蝮蛇红细胞内外钠钾离子分布的研究
1993年
钾及纳不仅是维持细胞渗透压,调节酸碱平衡的重要离子,而且与神经肌肉的应激性有关,K^+还是某些是的激活剂,它们在细胞内外液间的分布受细胞膜上钾钠泵的调节.前人研究表明;一些冬眠动物细胞内外液中 K^+,Na^+的数量及其分布比率,常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蝮蛇是一种有冬眠习性的经济动物,对它的研究既具有理论意义.又可为其饲养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为此笔者设计了一套测定蝮蛇红细胞内外 K^+,Na^+分布比值的方法,对它作了初步研究.
莫随青王子浩路春爱杨建雄方荣盛
关键词:蝮蛇钠离子钾离子
中国大鲵视网膜的光镜和扫描电镜研究被引量:10
1991年
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大鲵(Andrias davidianus)视网膜各类细胞的形态及分布,对视细胞和节细胞进行计数。视网膜中三个核层及两个网状层分布均匀,无中央凹。每张视网膜的视细胞总数约130000,节细胞约8000,视杆与视锥之比为8.5:1。扫描电镜下,视杆外节表面的小叶间沟清晰;视杆视锥外节均有从内节伸出的20—30条萼状突起;核周体表面亦有20—30条细胞质突起。文中还报道了幼体视细胞的形态及密度。讨论了上述结构的机能。
张育辉李丕鹏方荣盛马新明邢立宏
关键词:视网膜扫描电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