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翠翠
- 作品数:47 被引量:160H指数:8
-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一种稳定水稻每穗粒数提高穗型指数的穗期施肥方法及其应用
- 本发明涉及水稻科学施肥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稳定水稻每穗粒数提高穗型指数的穗期施肥方法及其应用,施肥时期为倒三叶,所述倒三叶为倒数第三片叶伸开至完全展开阶段,所述施肥量为110kg ha<Sup>‑1</Sup>,所...
- 柯健孙杰尹传俊王鑫武立权何海兵尤翠翠张强强
- 普通高校农学类专业课“金课”构建思路浅析被引量:1
- 2021年
- 普通高校农学类专业核心课"金课"打造是培育高素质新农科人才的重要途径。在适应"教育信息化2.0"基础上,构建农学类专业课"金课"的统一原则;提出农学专业课+思政课互融的双课模式及实现途径;借助于人工智能大数据提供的可朔源和可视化功能,明确了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方式多元化、教学设计详实化以及考核方式多维化的构建原则。
- 何海兵杨茹尤翠翠柯健武立权
- 关键词:农业学科
- 一种水稻叶片水分含量监测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稻叶片水分含量监测方法,属于植物叶片含水量检测领域,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光谱反射获取水稻不同叶位水稻叶片反射率敏感波段,并基于所述水稻含水量反射率敏感波段构建叶片含水量(LWC)的新型植被指数NDSII(...
- 何海兵 张雪楠武立权杨茹尤翠翠柯健
- 硝普钠在缓解水稻花期高温热害中的应用
- 本发明属于水稻抗逆技术领域,具体为硝普钠在缓解水稻花期高温热害中的应用,提供了硝普钠在缓解水稻花期高温热害中的应用,通过试验验证,喷施硝普钠不仅提高了花期水稻的光合同化能力和氮代谢,也同时增强抗氧化酶SOD、POD、CA...
- 尤翠翠徐鹏贺一哲柯健武立权
- 基于叶片反射光谱估测水稻氮营养指数被引量:8
- 2021年
- 【目的】基于叶片反射光谱建立快速、无损监测水稻氮营养指数(nitrogen nutrition index,NNI)的估算模型。【方法】2018—2019年开展2个水稻品种(徽两优898和Y两优900)及5个氮肥梯度(施氮量为0、75、150、225和300 kg·hm^(-2),分别记为N0、N1、N2、N3、N4)的田间小区试验,测定关键生育期不同叶位叶片反射光谱和植株NNI,构建多种光谱指数的水稻NNI监测模型。【结果】单叶及叶位组合的敏感波段均分布在540 nm的绿光波长处,其与近红外波段构成的窄波段比值指数SR(R_(900),R_(540))可较好反演水稻NNI。但不同叶位叶片窄波段比值指数与水稻NNI的预测精度表现不同,顶3叶(L_(3))预测精度最好(R^(2)=0.731,RMSE=0.130,RE=11.6%),顶2叶(L_(2))次之(R^(2)=0.707,RMSE=0.136,RE=12.2%),顶1叶(L_(1))最差(R^(2)=0.443,RMSE=0.187,RE=14.7%);顶2叶和顶3叶组合平均光谱(L_(23)的预测精度优于单叶水平和其他叶位组合(R^(2)=0.740,RMSE=0.128,RE=11.5%)。再将窄波段比值指数SR(R_(900),R_(540))近红外与绿光区域分别重采样50 nm和10 nm,所构建的宽波段比值指数SR[AR_((900±50)),AR_((540±10))]模型精度较SR(R_(900),R_(540))未明显降低,且在L_(23)水平下2个模型的模型精度和预测精度基本一致(R^(2)=0.740,RMSE=0.128,RE=11.5%)。水稻NNI小于1时与产量呈线性的正相关关系(P<0.05),大于1时产量趋于平稳。【结论】L_(2)和L_(3)叶片反射光谱为监测水稻NNI的敏感叶位,其中叶位组合L_(23)可提高模型预测精度。基于叶片反射光谱构建的多种波段比值指数(SR(R_(900),R_(540))和SR[AR_((900±50)),AR_((540±10))])可快速估测水稻NNI,从而为不同传感器对水稻氮营养指数估测监测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 徐浩聪姚波王权陈婷婷朱铁忠何海兵柯健尤翠翠吴小文郭爽爽武立权
- 关键词:叶片水稻
- 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对大穗型粳稻强、弱势粒灌浆与品质的影响被引量:8
- 2021年
- 为了提高大穗型粳稻的籽粒产量,改善稻米品质,以2个大穗型粳稻W1844和CJ03为材料,花前设置遮荫和疏行疏蘖处理改变抽穗期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贮存量,即T0(对照)、S1(遮光50%)、S2(遮光75%)、D1(每隔一行疏去整行水稻植株)、D2(在D1的基础上,将剩余行中每穴的分蘖疏去,只留主茎),探明抽穗期茎鞘NSC对大穗型粳稻结实特性、灌浆特征和品质的影响以及糖花比(抽穗期茎鞘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与颖花数之比)与产量及品质形成的关系。与T0相比,D1、D2处理显著提高抽穗期糖花比、弱势粒结实率和千粒质量,糖花比增加了47.84%~173.59%,弱势粒的结实率提高4.1~7.2百分点,千粒质量提高6.06%~14.29%。S1、S2处理显著降低抽穗期糖花比、弱势粒结实率和千粒质量,糖花比降低了33.28%~53.79%,弱势粒的结实率下降6.8~32.8百分点,千粒质量降低13.54%~45.02%。D2和S2处理对弱势粒灌浆前期的影响较大,D2处理弱势粒灌浆前期分别缩短了6.80,7.10 d,平均灌浆速率分别提高65.78%,61.15%;而S2处理弱势粒灌浆前期分别延长9.50,8.26 d,平均灌浆速率降低44.35%,43.28%。D2处理能够显著改善弱势粒稻米品质;而S2处理下弱势粒品质变劣。相关性分析表明,糖花比与弱势粒的结实率、千粒质量、加工品质和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弱势粒的垩白粒率、垩白度和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增加抽穗期的糖花比可通过提高弱势粒灌浆前期的灌浆速率,从而提高弱势粒的结实率和千粒质量,进而改善水稻的品质。
- 唐益平李向峰王辉胡王琴任楚婷黄亚茹徐鹏尤翠翠柯健何海兵武立权
- 关键词:灌浆特性稻米品质
- 安徽省单季稻超高产栽培群体特征与高产途径被引量:10
- 2013年
- 根据2009—2011年超高产栽培试验研究和攻关示范,探讨了安徽省单季中稻超高产(11.25~12.00 t/hm2)栽培的群体特征及关键技术,提出了主攻大穗扩库容、提高茎蘖成穗率和有效叶面积率、提高穗下节间长度占株高的比例、增强植株抗倒性、提高结实期物质生产能力和抽穗期糖花比、促进物质运转和提高收获指数的技术途径;初步明确了安徽省单季稻超高产栽培的群体质量指标,提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单季中稻超高产"阶段栽培法"栽培技术模式。
- 武立权黄义德柯建何清华尤翠翠
- 关键词:水稻超高产
- 水稻黄叶突变体叶绿体超微结构与突变基因定位(英文)被引量:1
- 2013年
- 对黄叶突变体-黄玉B的叶绿体超微结构和遗传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野生型和突变体在相同的叶龄期,叶片内叶绿体个数差异不显著(P<0.05),但野生型的叶绿体基质浓厚、基粒片层堆叠比较整齐、有序,突变体基质较淡、基粒片层堆叠比较松散。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体黄叶性状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命名为xl(t);用SSR分子标记将xl(t)定位在第11染色体RM5349和RM21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82 cM和2.34 cM。
- 武立权李娟柯建何清华尤翠翠王荣富
- 关键词:水稻叶绿体超微结构基因定位
- 新农科课程群“1+4”创新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被引量:1
- 2023年
- 新农科课程群建设质量直接决定“三农”发展质量和乡村振兴计划。以学生为中心出发,从教材、教师、教法和考核制度四维度较为系统地阐明了新农科课程群“1+4”创新教学模式的构建原则,重塑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体系。以农科核心专业课“作物栽培学”为例进行应用,实现“以本为本”的教育教学目的。
- 何海兵杨茹张文静余燕陈翔尤翠翠
- 关键词:教学模式
- 叶色白化水稻突变体转绿中若干生理与叶绿体发育特型的研究被引量:8
- 2013年
- 以水稻白化转绿型叶色突变体及其野生型亲本为材料,研究突变体转绿过程中叶片相关生理特性及其叶绿体发育超微结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突变体随着叶色转绿,叶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突变体叶色在完全转绿后,SOD活性电泳中出现了清晰的Fe-SOD谱带;突变体在2叶1心期,叶肉细胞内都是囊状空泡,没有叶绿体,而野生型亲本叶肉细胞内已具有大量叶绿体存在;突变体6叶1心期,叶肉内可以观察到叶绿体的存在,但叶绿体形态不规则或畸形;野生型亲本叶绿体可以直接由前质体正常发育而来,而突变体的叶绿体发育经历了"前质体-白色体-叶绿体"的过程,其叶绿体发育明显滞后。
- 武立权尤翠翠柯建何清华
- 关键词:水稻叶绿体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