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宁健

作品数:54 被引量:103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肿瘤
  • 11篇疗效
  • 9篇伽马刀
  • 8篇伽玛刀
  • 8篇晚期
  • 8篇放疗
  • 8篇肺癌
  • 7篇伽玛刀治疗
  • 7篇腺癌
  • 7篇肝癌
  • 6篇胰腺
  • 6篇胰腺癌
  • 6篇立体定向放射
  • 6篇立体定向放射...
  • 6篇疗效分析
  • 5篇适形
  • 5篇细胞
  • 5篇疗法
  • 5篇放射疗法
  • 4篇伽马刀治疗

机构

  • 46篇武警总医院
  • 8篇中国人民武装...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54篇宁健
  • 29篇穆晓峰
  • 20篇杨远游
  • 17篇曹京旭
  • 17篇王迎选
  • 15篇程海民
  • 14篇赵水喜
  • 13篇赵卫东
  • 12篇杨书明
  • 10篇黎功
  • 7篇布洁
  • 7篇程海明
  • 6篇李韧
  • 6篇郑静晨
  • 6篇宋薇
  • 5篇付淑云
  • 5篇肖利华
  • 4篇芮玉珍
  • 4篇史铭
  • 3篇叶道斌

传媒

  • 13篇武警医学
  • 7篇解放军医学杂...
  • 4篇临床肿瘤学杂...
  • 4篇实用老年医学
  • 3篇现代肿瘤医学
  • 2篇中国肿瘤
  • 2篇肿瘤防治研究
  • 2篇解放军护理杂...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中华放射肿瘤...
  • 1篇国际消化病杂...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第四届中国肿...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8篇2013
  • 3篇2012
  • 10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2
  • 1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儿童眼眶横纹肌肉瘤的治疗(附21例报告)被引量:2
2011年
横纹肌肉瘤是常见的儿童软组织恶性肿瘤。眼眶横纹肌肉瘤占全身横纹肌肉瘤的10%。手术、放化疗联合合理应用可以明显改善眼眶横纹肌肉瘤的预后。本文分析武警总医院采用放射治疗眼眶横纹肌肉瘤的资料,旨在为本病的治疗提供经验。
赵水喜肖利华宁健曹京旭王迎选布洁李韧宋薇俞立权
关键词:横纹肌肉瘤眼眶手术化学药物治疗
伽马刀治疗22例巨块型原发性肝癌临床观察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分析伽马刀治疗巨块型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2005年8月至2012年4月22例巨块型肝癌行伽马刀治疗,以40%-60%等剂量曲线为处方剂量线,中位剂量42Gy(范围30-50Gy),3-5Gy/次,9-13次完成。靶区为肝内病灶包括或不包括门脉癌栓。治疗后每1-3个月行血液和影像学检查(CT或MRI)。随访时间3-36个月,2013年9月结束。结果:总生存期3-36个月,中位生存期6.5个月,1-3年生存率分别为31.8%、22.7%、4.5%,有效率68.2%(CR 3例,PR 12例,SD 6例,PD 1例)。5例出现RTOG标准III级晚期放射性肝损伤。Kan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显示AFP(P=0.002)、等效生物剂量(P=0.002)的生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FP<1171ng/ml好于≥1171ng/ml,≥60Gy好于<60Gy);COX多因素分析显示等效生物剂量是有意义的预后影响因素(P=0.009)。结论:伽马刀治疗为巨块型肝癌可选方式之一,巨块型肝癌仍应给予足够剂量以改善肿瘤局控率和预后。
杨远游程海明宁健穆晓峰
关键词:巨块型原发性肝癌伽马刀疗效预后因素
放疗联合槐耳颗粒治疗Ⅳ期原发性肝癌1例
病史摘要患者男性59y农民2008-2-20于解放军总医院行手术切除肝右叶肿瘤,术后病理:肝细胞肝癌。2010-2肝右叶肿瘤复发,行介入治疗2次,碘油沉积良好。2010-6出现双下肢、阴囊浮肿明显严重影响行走,咳嗽,痰中...
杨远游程海民穆晓峰宁健
关键词:槐耳颗粒原发性肝癌下腔静脉癌栓
文献传递
伽马刀治疗31例原发性肝癌门脉和/或下腔静脉癌栓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分析伽马刀治疗原发性肝癌门脉和/或下腔静脉癌栓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2006年至2012年我院收治31例原发性肝癌门脉癌栓和/或下腔静脉癌栓患者行伽马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以40%-60%等剂量曲线为处方剂量线,中位处方剂量44Gy(范围:32-52Gy),1次/日、5次/周、3.5-5Gy/次,8-13次完成,临床靶区根据需要为癌栓包括或不包括肝原发病灶。治疗后每1-3个月复查血常规、血生化、肿瘤标志物、影像学检查(CT或MRI)。随访时间4-5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随访结束时间2013年6月。结果:总生存期4-50个月,中位生存期(MST)12个月,癌栓有效率(CR+PR)83.9%,其中CR 15例(48.4%),PR 11例(35.5%),SD 4例(12.9%),PD 1例(3.2%)。1年生存率58.1%,2年生存率9.7%。Kan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显示癌栓部位(P=0.039)、处方剂量(P=0.009)的生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VC组好于PVTT组,处方剂量>44Gy组好于≤44Gy组),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处方剂量是影响预后的有意义因素(P=0.015)。结论:伽马刀治疗原发性肝癌门脉/下腔静脉癌栓安全有效、毒副反应轻、并发症少,可延长生存期,是原发性肝癌门脉/下腔静脉癌栓治疗可选方式,处方剂量是影响预后的有意义因素。
杨远游程海明穆晓峰宁健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伽马刀
非共面布野方式的调强放射治疗泪腺腺样囊性癌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改进调强放射治疗的照射野布野方法,在提高靶区剂量的同时,尽量减少患侧晶体及其他正常组织的受照射剂量,提高患者长期生存质量。方法 5例患有泪腺腺样囊性癌患者(左侧),所有患者靶区均包括患侧眶左下壁和眶顶壁。布野方式采取以下三种:(1)常规共面均分9野;(2)非常规共面不均分5野;(3)非常规非共面不均分6野(以下分别简称为9野、5野和6野)。比较以上三种布野方式完成计划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 volume histogram,DVH)、剂量分布图及物理和生物学参数(最大、最小、平均剂量,适形指数(conformity indexes,CI)和等效均匀剂量(equivalent uniform dose,EUD)。结果 6野计划靶体积(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的D98%、V95%分别比9野和5野增大1.3%、0.6%和11.4%、3.5%,D2%比5野小1%,CI及EUD无明显差别。对于危及器官(organ at risk,OAR),6野除了脑干的Dmin略差于5野以外,其余均优于9野和5野。结论从PTV和OARs所受剂量比对情况来看,非常规不均分6野明显具有剂量学优势,要优于其他两种方法。
赵卫东宁健赵水喜郑子薇穆晓峰
关键词:腺样囊性癌调强放射治疗
低熔点铅在Graves眼病放疗中的剂量学优势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对低熔点铅(LML)和多叶光栅(MLC)两种照射野成形方法在眼眶放疗中的剂量学差异进行比较,以便使用晶体剂量更低的技术用于临床Graves眼病的治疗。方法选择适于放疗的单、双侧Graves眼病患者各10例,采用相同的靶区勾画原则,计划靶区(PTV)处方剂量为2000cGy/10次,单侧组布野方法为3野(2个X线平野+1个电子线野),双侧组为4野(2个X线平野+2个电子线野),分别采用LML和MLC形成照射野。比较两种照射野成形方法的靶区适形指数(CI)和剂量体积直方图(DVH);采用免冲洗胶片和剂量分析软件分析两种方法形成半野照射野的有效半影区大小及其对晶体受量的影响。结果 MLC单侧组患侧晶体剂量为582±34cGy,健侧晶体剂量为160±22cGy,CI为0.69;双侧组左右晶体剂量分别为591±47cGy和585±52cGy,CI为0.67。LML单侧组患侧晶体剂量为252±45cGy,健侧晶体剂量为148±19cGy,CI为0.71;双侧组左右晶体剂量分别247±44、256±42cGy,CI为0.68。在X线能量设定为4MV和8MV时,半野照射野5cm×5cm,深度4cm,LML的有效半影区与MLC比较小约3mm。结论用LML来形成小面积照射野可能更加适形,并可减小照射野半影,显著降低患者患侧晶体的受量。
赵卫东宁健赵水喜杨书明郑子薇穆晓峰
关键词:GRAVES眼病放射疗法多叶光栅低熔点铅放射治疗计划
呼吸运动对食管癌靶区影响的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索食管癌适形放疗中呼吸运动对靶区的影响,为靶区的勾画提供依据。[方法]对23例确诊食管癌患者分别于平静呼吸、平静吸气末、平静呼气末状态下对靶区行CT扫描,将扫描图像传输至治疗计划系统,进行图像融合,并测量靶区动度数据。[结果]肿瘤靶区几何中心在Y轴、X轴、Z轴方向上呼吸动度的平均值,10例中段食管癌患者分别为0.46±0.14cm,0.52±0.26cm,0.59±0.26cm;13例下段食管癌患者分别为1.17±0.69cm,0.95±0.74cm,0.82±0.35cm。取95%可信区间作为GTV外扩边界,23例食管癌靶区在三维方向上位移分别为上侧0.74cm,下侧1.62cm,左侧0.91cm,右侧0.66cm,前侧0.87cm,后侧0.59cm。[结论]受呼吸运动影响食管癌GTV几何中心在Y轴、X轴、Z轴方向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移位,勾画靶区时中应充分考虑这一因素。
谢生智黎功郑静晨宁健杨书明赵水喜高建华牛中喜
关键词:食管肿瘤呼吸动度图像融合靶区
医用加速器的工作原理及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2016年
医用加速器是生物医学上一种为放射治疗提供符合临床治疗要求的医用装置,研究主要肿瘤治疗设备的医用加速器十分必要。文章首先介绍了什么是加速器,加速器的工作原理,然后介绍了医用加速器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为临床医用加速器的使用提供了参考。
冯冲李东博李坤鹏宁健
关键词:医用加速器恶性肿瘤
双眶Grave’s眼病三种放射治疗技术比较
2014年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含电子线照射野)的照射技术治疗双眶Grave’s眼病的实施方法及其剂量学优势。方法10例确诊为双侧Grave’s眼病的患者,均用三维适形(含电子线照射野)照射技术、传统的对穿野照射技术以及近年来主流的调强照射技术等三种技术完成治疗计划,比较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和危及器官(organ at risk,OAR)的剂量分布图、剂量体积直方图和剂量学参数。结果对于PTV的参数D98%、V95%、Dmean、CI和HI,双侧晶体的参数Dmin、Dmean和Dmax,双侧泪腺的参数Dmin和Dmean,三维适形和调强技术二者与对穿野技术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维适形与调强技术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PTV的参数D2%和双侧泪腺的参数Dmax,则三种技术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维适形(含电子线照射野)和调强技术与传统的对穿野技术相比都有着同样的剂量学优势,在患者不愿意接受调强技术昂贵的价格或者没有调强设备的时候,可以用三维适形技术代替。
赵卫东宁健赵水喜孙化冬穆晓峰
关键词:调强放射治疗
^(18)F-FDG-PET与CT对肿瘤放疗疗效评价的对比实验研究
2009年
[目的]研究18F-FDG-PET与CT对肿瘤放疗疗效评价的差异。[方法]将18只荷VX2肿瘤的新西兰兔随机分成3组,分别接受伽玛刀单次剂量放疗,剂量分别为0Gy、25Gy、35Gy(50%等剂量曲线包括靶区)。所有试验兔治疗前、治疗后2d进行18F-FDG-PET扫描,治疗前、治疗后2d、7d进行CT扫描,得到肿瘤的SUVmax和体积。[结果]治疗后2d与治疗前,PET显示各组SUVmax均有变化。0Gy组放疗后SUVmax变化值的均值为0.1867±0.1945,25Gy组放疗后SUVmax变化值的均值为-1.1767±0.4360,35Gy组放疗后SUVmax变化值的均值为-2.3533±0.6249。在治疗后2d和治疗前各组CT显示体积变化值均无变化;而治疗后7d和治疗前的CT显示各组体积变化明显。0Gy组放疗后体积变化值的均值为(1.0417±0.6969)cm3,25Gy组放疗后体积变化值的均值为(-0.2483±0.1499)cm3,35Gy组放疗后体积变化值的均值为(-1.0317±0.5732)cm3。[结论]对肿瘤放疗的早期反应评价PET优于CT,PET对肿瘤放疗疗效评价具有时效性。
金帅黎功郑静晨陈燕张弛叶道斌高建华宁健程海民
关键词:肿瘤放射疗法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X线计算机脱氧葡萄糖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