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云
- 作品数:16 被引量:44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筐”与“框”:关于非虚构的一个误读被引量:5
- 2013年
- 近年来,《人民文学》、《钟山》、《十月》、《中国作家》、《厦门文学》、《长城》等期刊纷纷亮出“非虚构”或“纪实”旗号加以倡导。这些文学期刊希望借助于“非虚构”写作,弥补当前文学与现实疏离的状态,探讨一种“新的文学可能性”。非虚构写作强调在场性与审美性,但理论与实践往往是背离的。综观所发表的“非虚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都对非虚构存在着某种误读,就像有论者指出的,“非虚构”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非虚构”又是一个“框”。束缚着作者的文体创造性。现结合具体作品。就非虚构作品内容的真实性与非虚构文体建构的缺失展开探讨。
- 孔令云
- 关键词:虚构误读文体建构
- 看徐光启如何周旋于党争
- 2014年
- 明末党争激烈,士大夫竞相结党,争权夺利,相互倾轧,再加上复杂的社会背景,使得明朝的政治环境异常险恶。但在这样的环境里,徐光启却能全身而退。本文从徐光启不参与党派之争,遭到诬蔑时据理力争以及克己奉公为官之道,分析其能够周旋于当党争的原因。
- 李方孔令云侯玉婷
- 关键词:党争中立
- 《冷血》不“冷”——卡波特及其非虚构写作被引量:2
- 2012年
- 因为《冷血》,1966年成了“卡波特年”他有“把猪耳朵变成女人手里的丝绸手袋”的本领卡波特最大的贡献是他提出了“非虚构”的概念.井由此带来了一场波及全美新闻界与文学界的“艺术骚动”
- 孔令云
- 关键词:《冷血》波特虚构写作文学界新闻界
- 采后水果保鲜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30
- 2015年
- 综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分别从物理保鲜技术、化学保鲜技术、生物保鲜技术3个方面综述了采后水果保鲜技术的机理、效果、优缺点,同时指出目前国内水果保鲜中待解决的一些问题,并对未来采后水果的保鲜技术进行展望。
- 侯玉婷施威孔令云李方
- 关键词:保鲜技术
- 整风前后延安对外国文学的接受与转向
- 2016年
-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及整风运动之前,延安文坛对外国文学的译介呈现出多样化的价值取向。1942年整风运动后,延安学界对外国文学接受发生集体转向。考察鲁艺和延安文坛对外国文学的译介、接受及转向,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延安文化工作者在政治氛围逐渐浓郁的环境下,他们的文艺创作思想、审美选择以及精神状态的嬗变,以及这种变化对文学的影响。
- 孔令云
- 关键词:延安整风外国文学
- 追求更大的真实——非虚构的“客观性”、“真实性”之辨被引量:1
- 2012年
- 关于“客观性”与“真实性”问题.是评论界对非虚构写作争议最大、褒贬不一的话题。也正是对于“客观性”与“真实性”问题的不同态度。构成了非虚构写作与传统新闻报道及虚构写作的本质差别。
- 孔令云
- 关键词:客观性虚构新闻报道写作
- 从自然气象看世间万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气象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在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中,风雨雷电、霜雪露雾等常见的自然气象被赋予了审美的属性,应和着世间万象,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甲骨卜辞、《诗经》、中国古代典籍与文学作品中对自然气象的描写,既是自然现象之记录,又是社会意蕴之表征。古人以风、雨、露、云等自然气象喻父母与天子之恩泽,以瞬息万变的气象意象阐发生命意识之哲思。
- 孔令云
- 关键词:《诗经》文化意蕴审美属性
- 杂志文:1940年代散文的另类形态被引量:2
- 2010年
- 1940年代的政治文化语境下,几乎各类文体都具有浓重的意识形态色彩,而西洋杂志文的译介与写作却以疏离政治的另类形态存在。本文以后期论语派期刊为中心,考察其对西洋杂志文的译介及其倡导,探讨这一"极通俗的杂志文体"在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中的意义。
- 孔令云
- 关键词:文体
- 浅谈徐光启的近代科学思想
- 2014年
- 徐光启作为中西科学交流的先驱,为中国科学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本文从数学思想、建立科学教育和科学研究的机构以及实证方法论这几个方面,探究这位伟人的近代科学眼光。
- 李方孔令云侯玉婷
- 关键词:数学思想实证方法
- 民初旧派言情小说中的江南文化特色
- 2011年
- 民初旧派言情小说具有鲜明的地缘特色,即江南文化特色。作品呈现的是充满诱惑的优美诗意而又哀伤颓废的江南。江南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及作家个人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使得民初旧派言情小说字里行间吹拂着诱人与颓废的"江南风"。考察这类小说与江南的关系,对于重新发现此类小说的价值,以及从一个侧面重现丰富的文化江南,具有重要意义。
- 孔令云
- 关键词:诱惑颓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