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素芬

作品数:8 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黄石市第五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白细胞介素
  • 3篇外周
  • 3篇外周血
  • 3篇细胞
  • 3篇溃疡
  • 3篇白细胞
  • 3篇白细胞介素1...
  • 2篇十二指肠
  • 2篇十二指肠球
  • 2篇十二指肠球部
  • 2篇十二指肠球部...
  • 2篇球部
  • 2篇球部溃疡
  • 2篇外周血IL-...
  • 2篇干扰素
  • 2篇肝炎
  • 2篇肝硬化
  • 2篇白细胞介素-...
  • 2篇IL-12
  • 2篇IL-12水...

机构

  • 8篇黄石市第五医...
  • 1篇武汉生物制品...
  • 1篇黄石市第五人...

作者

  • 8篇吴素芬
  • 6篇张勇
  • 6篇余跃
  • 5篇贺降福
  • 2篇余秀文
  • 1篇谭鸿
  • 1篇黄仕和
  • 1篇刘荣
  • 1篇蔡俊
  • 1篇李红
  • 1篇滕小军
  • 1篇陈新皓

传媒

  • 2篇肝脏
  • 1篇胃肠病学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临床消化病杂...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检验医学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02
  • 3篇2001
  • 1篇200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IL-10、IL-12的水平及其意义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探讨IL -10、IL -12在肝炎后肝硬化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3 4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根据Child -Pugh分级法分为A、B、C级三组 ,应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IL -10、IL -12水平 ,1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结果  3 4例肝炎肝后硬化患者有2 0例HBVDNA(+ ) ,HBVDNA(+ )组患者IL -10水平明显高于HBVDNA(-)组 (4 3 2 9± 18 66pg/mL、2 1 42± 9 47pg/mL ,P <0 0 1) ,而IL -12水平则低于HBVDNA(-)组 (92 45 + 2 9 73pg/mL、2 0 7 3 4± 83 61pg/mL ,P <0 0 1) ;肝硬化患者A级者IL -10水平稍高于对照组 (4 5 2 6± 9 43pg/mL、3 7 42± 5 61pg/mL ,P <0 0 5 )但显著高于B级和C级 (2 0 89± 7 46pg/mL、9 13± 0 2 4pg/mL ,P <0 0 1) ,且C级又明显低于B级 (P <0 0 1) ;肝硬化A、B、C级患者IL -1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12 4 2 7± 5 0 14pg/mL、10 6 42± 49 0 6pg/mL、70 3 6± 2 0 62pg/mL ,2 15 64± 78 3 7pg/mL ,P <0 0 1) ,而以C级患者最低 (P <0 0 1)。结论 IL -10、IL
余跃贺降福吴素芬张勇
关键词:肝炎后肝硬化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12
部分脾栓塞术不同栓塞剂对门静脉高压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部分脾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对门静脉高压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资料与方法采用消化病生存质量指数(gastrointestinal quality of life index,GLQI)测定49例门静脉高压并脾亢患者PSE前及术后2-48周的生存质量值,按栓塞剂的不同随机分为明胶海绵组(明胶组)22例,聚乙烯醇(PVA)组27例,并比较不同栓塞剂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术后第2周,两组间平均GLQI及其他生存质量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各项生存质量指数,除心理情绪状态均明显低于术前,尤以PVA组为著。术后第4周,PVA组的GLQI总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但明胶组已恢复到术前水平。术后第8周,明胶组主观症状及GLQI总分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PVA组较术前略有升高(P〉0.05)。术后第24周及48周,PVA组主观症状、社会活动状态、心理情绪状态及GLQI总分均高于术前(P〈0.01),且较同期明胶组显著增高(P〈0.05),但明胶组已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 PVA作为一种永久栓塞剂,栓塞效果稳定、持久,较明胶海绵颗粒更有利于改善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
吴素芬滕小军蔡俊刘荣贺降福李红
关键词:部分脾栓塞术栓塞剂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球部黏膜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12和干扰素-γ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02年
背景:溃疡病患者常出现各种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障碍。目的:探讨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0、IL-12和干扰素(IFN)-γ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替硝唑一周三联疗法治疗之前和之后4~6周从DU患者的球部钳取轴膜组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IL-10、IL-12和IFN-γ的含量,并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一周三联疗法治疗前,DU患者球部劾膜的IL-10、IL-12和IFN-γ含量(17.983pg/ml±8.676pg/ml、44098 pg/ml±12.842 pg/ml±和82.373pg/ml±17.264p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5.99 pg/ml±4.147 pg/ml、17.550 pg/ml±5.980 pg/ml和26.298pg/ml±10.385 pg/ml,p<0.01),且IL-10与IL-12的含量呈正相关(r=0.87,P<0.01),IL-10与IFN-γ的含量也呈正相关(r=0.92,P<0.01)。治疗后,DU患者球部轴膜的IL-10IFN-γ含量均有所下降(17.289 pg/ml±3.939 pg/ml和27.030 pg/ml±3.753 pg/ml,P<0.01),但IL-10的含量仍持续维持在较高水平(26.098 pg/ml±15.152 pg/ml,P<0.01)。结论:细胞因子IL-10、IL-12和IFN-γ可能在DU的发生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一周三联疗法治疗后,促炎症细胞因子IL-12和IFN-γ分泌得到有效抑制,而抗炎症细胞因子IL-10持续维待在较高水平,为黏?
余跃吴素芬张勇余秀文
关键词: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12干扰素-Γ
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治疗前后IL-10、IL-12、IFN-γ水平变化被引量:7
2001年
余跃黄仕和谭鸿贺降福张勇吴素芬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IL-10IL-12IFN-Γ
肝硬化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0、γ干扰素的水平及其意义
2000年
余跃贺降幅吴素芬张勇
关键词:肝硬化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0Γ-干扰素
大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IL-10、IL-18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探讨大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8(IL-18)的影响。方法 58例SAP患者随机分为A组(22例)、B组(36例)。A组只行综合治疗,B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鼻空肠管注入大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入院时(0 d)、入院后7和14 d时血清IL-10、IL-18水平。以健康体检人群血清作为对照。结果入院(0 d)时A、B组IL-1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IL-10水平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IL-18、IL-10在A、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时A、B组IL-18水平均较入院时下降,其中以B组下降最明显;A、B组之间IL-18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7 d时A组IL-10水平与入院时无差异,但B组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1)。治疗14 d时A、B组IL-18水平均分别较治疗7 d时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B组之间IL-18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4 d时A、B组IL-10水平均分别较治疗7 d时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B组之间IL-10水平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大黄治疗后,B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A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A、B组血清IL-18与血淀粉酶呈正相关(rA=0.55,P<0.05;rB=0.81,P<0.01),与尿淀粉酶也呈正相关(rA=0.51,P<0.05;rB=0.79,P<0.01);A、B组血清IL-10与血淀粉酶呈负相关(rA=-0.46,P<0.05;rB=-0.72,P<0.01),与尿淀粉酶也呈负相关(rA=-0.44,P<0.05;rB=-0.63,P<0.01)。结论通过调节炎症介质IL-10、IL-18的表达,大黄能有效地逆转SAP病情。
余秀文吴素芬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18鼻空肠管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慢性化与外周血IL-10、IL-12水平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
2001年
余跃贺降福张勇吴素芬
关键词:乙型肝炎外周血IL-10机体免疫功能
洛赛克、克拉霉素、替硝唑三联疗法治愈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组织成熟度以及球部粘膜IL-10、IL-12水平的研究被引量:5
2001年
目的 :探讨洛赛克、克拉霉素、替硝唑三联疗法治愈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DU)“再生”粘膜组织成熟度和IL- 10、IL- 12的水平。方法 :将 64例幽门螺杆菌 (HP)阳性 DU患者随机分成 2组 :A组 3 6例 ,应用洛赛克 2 0 mg+克拉霉素 5 0 0 mg+替硝唑 5 0 0 mg,bid,共 1周 ;B组 2 8例 ,采取雷尼替丁 15 0 mg bid+阿莫西林 5 0 0 mg、甲硝唑 4 0 0 mg,tid,共 4周。停药 4~ 6周后复查胃镜 ,从 DU边缘或溃疡疤痕处活检粘膜组织以备组织学检查及 IL- 10、IL- 12的测定。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美蓝染色来检查 HP。结果 :A组溃疡愈合率 90 .91% ,显著高于 B组的 69.2 3 % (P<0 .0 5 ) ;A组 HP根除率也明显高于 B组 (93 .90 % vs69.2 3 % ,P<0 ,0 5 )。从再生粘膜组织成熟度来看 ,A组 73 .3 3 %为“良”,而 B组为“良”者仅 3 3 .3 3 % ,P<0 .0 1。A、B组治疗前球部粘膜 IL- 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IL- 12水平也都高于对照组 ;治疗后 A组 IL-10的水平显著高于 B组和对照组 ,IL- 12水平恢复到正常水平 ;B组 IL- 10、IL- 12的水平基本上也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 :洛赛克、克拉霉素、替硝唑三联疗法治愈的组织成熟度优于含雷尼替丁方案。其可能抑制 IL- 12分泌 ,而促进 IL- 10的分泌 ,使 IL-
余跃贺降福陈新皓吴素芬张勇
关键词: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粘膜白细胞介素-12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