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玮
- 作品数:8 被引量:31H指数:4
- 供职机构:湖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一种超声科用耦合剂涂抹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超声科用耦合剂涂抹装置,属于辅助器械领域,该超声科用耦合剂涂抹装置,包括瓶体,所述瓶体的顶部螺纹连接有盖子,所述瓶体的底部设有出料管,所述盖子中心处镶嵌有套管,套管与盖子固定连接,所述套管的中心活动插...
- 吴玮
- 文献传递
- 超声双重造影在胃癌肝转移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9
- 2019年
- 目的探讨超声双重造影在胃癌肝转移(GCLM)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2017年10月在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行新辅助化疗的GCLM患者80例,根据其疗效分为有效组(54例)和进展组(26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微血管密度(MVD)及峰值强度(PI)、开始增强时间(RT)、到达峰值时间(TTP)、增强强度(EI)等双重造影参数,并分析双重造影参数与MVD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PI、EI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RT、TTP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 <0.05)。治疗后,有效组PI、EI明显低于进展组(P <0.05),RT、TTP明显高于进展组(P <0.05)。治疗后,进展组MVD明显高于有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相关性分析,MVD与PI、EI呈正相关(r_(PI)=0.275,P=0.013;r_(EI)=0.436,P=0.000),与RT、TTP呈负相关(r_(RT)=-0.287,P=0.021;r_(TTP)=-0.320,P=0.047)。结论超声双重造影参数PI、EI可用于评估GCLM新辅助化疗疗效,且灵敏性较高。
- 吴玮阳建军范慧慧施林枫莫丹绯胡明芳
- 关键词:胃癌肝转移超声双重造影新辅助化疗微血管密度
- 多模态超声技术在乳腺良恶性肿块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多模态超声技术在乳腺良恶性肿块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37例女性共检出肿块289个,分别进行常规超声、乳腺三维超声(ABVS)及超声造影检查,经多模态超声技术判断,并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评估良恶性肿瘤的超声表现特点以及多模态超声技术的诊断价值。结果经病理证实良性肿块137个,恶性肿块152个。137个良性病灶中15个可见汇聚征;152个恶性病灶中78个可见汇聚征,恶性病灶中出现汇聚征的机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799,P<0.01)。与良性肿块比较,恶性肿块不均匀增强比例较高,且造影后病灶范围较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常规超声、ABVS、超声造影在乳腺肿瘤良恶性诊断的准确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模态超声联合应用准确性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态超声联合应用可以提高乳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能力。
- 吴玮张丽施林枫范慧慧莫丹绯
- 关键词:乳腺肿瘤超声三维超声超声造影检查
- 小肾癌的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照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直径≤3cm小肾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肾癌病例的实时超声造影和增强CT资料,比较两种方法中小肾癌的灌注特征、准确性及对坏死灶和假包膜的显示率。[结果]肾细胞癌在超声造影和增强CT中的灌注特点表现为"快进快退"者分别为74.29%和78.57%。超声造影鉴别诊断小肾癌的准确性为84.29%,对假包膜和坏死灶的显示率分别为61.43%、55.71%;增强CT诊断小肾癌的准确性为87.14%,对假包膜和坏死灶的显示率分别为64.29%、58.57%。超声造影和增强CT对小肾癌诊断的准确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者对假包膜及坏死灶的显示率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造影可作为诊断小肾癌的一种重要方法,与增强CT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 吴玮沈健
- 关键词:超声造影造影剂小肾癌
- 彩超检查UAPI、MCAPI指数在双胎妊娠胎儿发育畸形诊断中的作用及其对新生儿结局的预测价值研究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究在双胎妊娠胎儿发育畸形的临床诊断中应用彩超检查的效果,并探究该检查方法对新生儿结局的具体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12月医院到本院接受诊断的100例双胎妊娠孕妇,均为复杂性双胎妊娠孕妇,均予以超声检查,并仔细分析其脐动脉搏动指数(Umbilical-artery pulsatility index,UAPI)、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middle cerebral artery pulsatility index,MCAPI)。结果 100例双胎妊娠孕妇中检出胎儿异常共16例(16.00%),包括3例TTTS、6例FGR、1例IUFD、6例FSD。异常组的UAPI1指数明显高于正常组,其MCAPI2指数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异常组的新生儿存活率、另一胎儿足月分娩率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异常组母婴的并发症发生率(56.25%)明显高于正常组(28.57%)(P<0.05)。结论在双胎妊娠胎儿发育畸形诊断中采取彩超检查,可通UAPI、MCAPI指数诊断出胎儿发育异常情况,诊断价值及对新生儿结局的预测价值高,值得推广。
- 秦薇秦莉吴玮
- 关键词:双胎妊娠新生儿
- 经阴道和经腹超声在诊断良性子宫肌瘤中的临床价值分析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探究经阴道超声和经腹超声在诊断良性子宫肌瘤上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妇科收治的413例良性子宫肌瘤患者(632个肌瘤)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经阴道超声和经腹部超声结果等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病理学结果对经阴道超声、经腹部超声以及联合诊断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除浆膜下肌瘤以外,经阴道超声在诊断不同类型子宫肌瘤上的诊断准确率均高于经腹部超声,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超声和经腹部超声在诊断子宫肌瘤上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3.51%和73.10%。联合诊断的诊断准确率为99.53%,准确率高于单一诊断方式(P<0.05)。结论在超声诊断良性子宫肌瘤上,经阴道超声的诊断准确率高于经腹部超声。两种超声诊断的联合应用,进一步提高其临床诊断准确率,减少子宫肌瘤漏诊和误诊情况的发生。
- 莫丹绯吴玮范慧慧
- 关键词:经阴道超声经腹部超声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其病理特征的研究
- 蒋雪生王雍立吴玮姬亚锋詹碧水李雄峰李建有陈晓平施雪菲华
- 该项目自2017年立项以来,课题组严格按照下达的目标任务,经过不懈努力,完成预定目标,效益总结如下:该项目应用猪弹性蛋白酶及脂多糖均成功构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动物模型,探索较快速造模方法,验证了这两种方法的在短期内构建CO...
- 关键词:
- 关键词:阻塞性肺疾病骨质疏松症动物实验
- 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高频超声联合免疫组化检查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 探究高频超声联合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及细胞核增值抗原(Ki-67)表达在诊断、评估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病情发展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19年10月在湖州市中心医院进行高频超声检查的137例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术前高频超声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查,观察分析其高频超声表现与ER、PR、Her-2及Ki-67表达的关系。结果 137例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ER、PR、Her-2及Ki-67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18%、61.31%、37.23%及78.83%。肿块直径>2 cm、纵横比>1及肿块边界有毛刺征患者的ER、PR阳性率均明显低于肿块直径≤2 cm、纵横比≤1及肿块边界无毛刺征者,肿块直径>2 cm、血流信号分级Ⅱ~Ⅲ级患者的Her-2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肿块直径≤2 cm和血流信号分级0~Ⅰ级者,肿块直径>2 cm、肿块内部有微钙化及血流信号分级Ⅱ~Ⅲ级患者的Ki-67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肿块直径≤2 cm、肿块内部无微钙化者及血流信号分级0~Ⅰ级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ER、PR表达与肿块直径、纵横比及肿块边缘毛刺征呈负相关关系,Her-2表达与肿块直径、肿块内部微钙化及血流信号分级呈正相关关系,Ki-67表达与肿块直径、血流信号分级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高频超声图像特征与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ER、PR、Her-2及Ki-67阳性表达存在一定相关性,二者联合能够对其病情发展进行初步评估,对其个性化诊治和预后评估均具有重要价值。
- 范慧慧吴玮邵霞
- 关键词:高频超声孕激素受体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