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卞新南

作品数:13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苏州市立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轮状
  • 4篇轮状病毒
  • 4篇儿童
  • 4篇病毒
  • 3篇轮状病毒肠炎
  • 3篇患儿
  • 3篇肠炎
  • 2篇新生儿
  • 2篇新生儿硬肿
  • 2篇新生儿硬肿症
  • 2篇药物疗法
  • 2篇硬肿
  • 2篇硬肿症
  • 2篇治疗新生儿
  • 2篇治疗新生儿硬...
  • 2篇哮喘
  • 2篇小儿
  • 2篇疗法
  • 2篇疗效
  • 2篇疗效观察

机构

  • 6篇苏州第四人民...
  • 5篇苏州市立医院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苏州市立医院...

作者

  • 12篇卞新南
  • 3篇薛雪
  • 2篇徐亮
  • 2篇汪淼
  • 2篇洪庆成
  • 2篇孙永虎
  • 2篇汪淼
  • 1篇胡茗
  • 1篇陈建芳
  • 1篇李萍
  • 1篇孙惠娟
  • 1篇薛黎明

传媒

  • 4篇中国误诊学杂...
  • 2篇苏州医学杂志
  • 1篇苏州医学院学...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小儿急救医学
  • 1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苏州医学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轮状病毒肠道内外感染患儿细胞免疫功能检测与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肠道内、外感染时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对2009年10月~2010年3月40例因轮状病毒肠道内、外感染住院的患儿,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并与20例正常婴幼儿进行比较。结果轮状病毒肠炎并发肠道外感染组患儿外周血CD4+、CD4+CD25+T淋巴细胞及CD4+/CD8+比值均增高,而NK细胞下降;轮状病毒肠炎肠道内感染组患儿外周血仅NK细胞下降。轮状病毒肠炎并发肠道外感染组患儿CD3+、CD4+、CD4+CD25+T淋巴细胞、CD19+B淋巴细胞比肠道内感染组组患儿高。结论轮状病毒肠炎并发肠道外感染组患儿细胞免疫功能明显紊乱,而肠道内感染组未见明显异常。免疫功能紊乱可能与轮状病毒肠道外播散存在一定关系。
薛黎明卞新南薛雪
关键词:淋巴细胞亚群儿童
哮喘患儿体外过敏原104例测定结果及分析
2002年
目的 了解哮喘患儿中各种过敏原所占比例及结果分析。方法 对104例哮喘患儿进行体外过敏原特异性IgE的定性检测。结果 对一种以上的过敏原阳性者达81.7%,螨的阳性率为61.5%,依次分别为屋尘25%、霉菌21.2%、花草树木20%左右、虾/蟹21.2%、鱼15.4%、牛奶12.5%。结论 过敏因素仍是哮喘的重要病因之一。其中螨为最重要的过敏原。在婴幼儿哮喘患儿中食物过敏原阳性比吸入过敏原阳性占更高比例。
汪淼洪庆成卞新南
关键词:哮喘体外患儿阳性
布地奈得联合沙丁胺醇溶液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发作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以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疗法,通过雾化器吸入布地奈得和沙丁胺醇溶液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疗效。方法 62例儿童哮喘发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得、沙丁胺醇溶液以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疗法。结果治疗组儿童在止咳天数,平喘天数,哮鸣音消失天数,住院天数等方面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疗法,吸入布地奈得、沙丁胺醇溶液是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首选方法 。
孙永虎徐亮卞新南
关键词:吸入法
婴幼儿克罗恩病一例
2004年
卞新南
关键词:婴幼儿克罗恩病
酚妥拉明治疗新生儿硬肿症23例疗效观察
1998年
23例新生儿硬肿症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酚妥拉明治疗,结果其总有效率为82.11%,显著优于一般治疗的对照组(53.33%)(P<0.05),并对酚妥拉明治疗的机理进行讨论。
卞新南
关键词:新生儿硬肿症酚妥拉明药物疗法
先锋必致药物热1例
1996年
患儿女,3岁.因持续发热26天收住院。患儿困咳嗽.曾以“肺炎”在当地医院予丁胺卡那霉素、氧哌嗪青霉素治疗11天热不退。又在某院拟诊败血症、先天性心脏病(室缺)、亚急性心内膜炎,先后用过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新青霉素Ⅱ,丁胺卡那霉素等治疗均无效而改用复达欣8天.后加用灭滴灵、激素等治疗三天。体温曾一度下降.但未退净。继之体温又高,家属自动出院就诊我院。
卞新南
关键词:先锋必药物热小儿药物不良反应
小儿支原体肺炎26例临床分析
1997年
肺炎支原体(MP)肺炎,是儿科较常见的感染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且小龄化的趋势。其肺外合并症发病率高、病情复杂、易被误诊。本文收集我院儿科1994~1995年收治的26例作一分析。
卞新南洪庆成
关键词:小儿支原体肺炎合并症发病机制
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两种检测方法比较
2011年
目的研究粪便中轮状病毒病原体的两种快速检测方法的比较。方法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轮状病毒核酸,与WHO推荐的轮状病毒检测方法酶联免疫测定平行检测,对比评价。结果荧光定量RT-PCR体系具有高度灵敏度和特异性,与酶联免疫测定方法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42,P<0.01)。结论轮状病毒荧光定量RT-PCR体系优于酶联免疫测定方法,可用于临床检测。对及时明确病因,防止轮状病毒暴发、流行,做好公共卫生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徐亮李萍陈建芳卞新南
关键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超微量肝素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03年
卞新南胡茗汪淼
关键词:超微量肝素新生儿硬肿症疗效观察
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轮状病毒肠炎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7年
汪淼卞新南薛雪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