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平
- 作品数:17 被引量:143H指数:6
- 供职机构:泰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计算机化的医院信息系统与医院管理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该文首先提出了计算机化在医院建设中的重要性,其次提出了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计算机化的医院信息系统与医院管理。
- 虞水刘爱平
- 关键词:计算机化医院信息系统医院管理信息系统
- 人工肝联合磷甲酸钠治疗重症肝炎21例效果观察
- 2005年
- 目的:观察人工肝联合磷甲酸钠对重症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单重血浆置换疗法治疗21例重症肝炎,3~5d进行一次,共48例次。同时予磷甲酸钠3.0g/d静滴,28~56d;并取患者治疗前后静脉血作血生化和病毒学检测行自身对照分析。结果:人工肝联合磷甲酸钠治疗后血清TBil、HBsAg、HbeAg含量明显下降,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磷甲酸钠疗程结束后,HBeAg和(或)HBV-DNA阴转率52.4%。结论:人工肝联合磷甲酸钠可作为治疗早中期重症肝炎的有效方法。
- 刘爱平徐洪涛康大庆庞晓鹰耿爱文
- 关键词:人工肝磷甲酸钠重症肝炎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细胞内HBsAg、HBcAg的表达与肝组织病理、血清HBV DNA定量关系被引量:14
- 2013年
-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细胞内HBsAg、HBcAg的表达与肝组织病理及血清HBV DNA定量、肝组织HBV DNA定量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88例CHB患者进行肝组织穿刺活检,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肝细胞内HBsAg、HBcAg的表达,采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肝炎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同时测定其肝组织及血清中HBV DNA含量。结果在CHB患者肝组织内HBsAg和HBcAg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5.7%和77.1%。HBsAg表达方式主要为胞浆型(98.3%);HBcAg表达方式为浆膜型和胞核型,分别为62.1%和37.9%,浆膜型组炎症活动度分级和纤维化分型均高于胞核型组(P<0.05);浆膜型组血清和肝组织的HBV DNA含量均显著高于胞核型组,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14,P=0.042;χ2=11.250,P=0.010)。结论在CHB患者肝组织免疫损伤发生的免疫应答中,HBcAg的表达方式与病毒的复制有关,与肝组织炎症、纤维化损伤有直接关系。肝组织中HBcAg的表达结合HBV DNA载量作为抗病毒治疗指标更为可靠。
- 刘爱平叶军耿爱文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DNA表面抗原核心抗原
- 乙肝病毒基因分型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和病理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了解本地区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的特点,探讨基因型与临床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120例CHB患者的HBV基因型,同时检测血清HBVDNA、HBV-M、肝功能等,并进行肝组织病理检查。结果:120例CHB患者B基因型43例,占35.83%,C基因型77例,占64.17%;在年龄、性别、肝功能及病情程度之间,B、C基因型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C基因型患者的HBVDNA水平、HBeAg阳性率均显著高于B基因型(P<0.05),其肝组织炎症评分和纤维化评分也均明显高于B基因型(P<0.05)。结论:本地区CHB患者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C型血清HBVDNA水平及HBeAg阳性率高于B型,C型引起的肝组织病变较B型严重。HBV基因分型对判断肝脏病变的严重程度和指导临床抗病毒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刘爱平徐洪涛邢同京咸建春朱学俊
- 关键词:乙肝病毒基因型
- 降钙素原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指导抗生素使用的价值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评价降钙素原(PCT)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使用抗生素的指导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74例AECOPD患者,随机分成PCT组和对照治疗组。其中PCT组根据PCT策略决定抗生素的使用;对照组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进行经验性抗生素使用。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抗生素的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加重例数和死亡例数等。结果:两组数据结果对比显示,在死亡率和病情加重例数无显著差异的情况下,PCT组患者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减少,与对照治疗组具有显著差异。结论:PCT指导AECOPD抗感染治疗在不影响病情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减少抗生素使用并且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 刘爱平周大明姜继军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降钙素原抗生素使用
-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初探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 探讨目前临床应用单纯血浆置换(PE)人工肝支持治疗方法对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可靠性。方法 对25例慢性重型肝炎应用PE方法进行治疗32次,通过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PAT)、乙型肝炎病毒学指标(HBV-M)定量。三个月生存率等指标测定判断疗效,观察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及患者的耐受性情况判断安全性及可行性。并将22例病情相近者作为对照。结果 人工肝治疗组治疗后患者乏力、腹胀、食欲等症状明显好转率达93.75%;血清胆红素(TBIL)平均下降51.81%。PAT平均上升12.45%,HBsAg、HBeAg定量分别下降52.80%和48.81%,三个月生存率88.00%(对照组40.91%)。治疗组不良反应主要为皮疹占25.00%,2例在治疗结束前半个小时出现下肢肌肉痉挛及口唇麻木,经过处理患者均能耐受直至治疗结束,仅一例发生插管处少量渗血,未发生大出血、休克、感染等不良反应。结论 PE可显著改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只要及早治疗,生存率可明显提高,且较安全。
- 庞晓鹰顾艺难刘爱平
- 关键词:慢性重型肝炎人工肝
- 肝衰竭的临床诊断和分类新探被引量:3
- 2009年
- 邢同京徐洪涛康大庆刘爱平
-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
-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被引量:5
- 2011年
- 重型肝炎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至今仍未完全阐明,炎症与凝血共同参与并相互影响。本研究观察了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及其与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关系,探讨D二聚体对重型肝炎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以期对早期识别和治疗重型肝炎提供帮助。
- 尹有美刘爱平耿爱文张韵
- 关键词:D-二聚体凝血酶原活动度
- 苦参碱抗肝纤维化临床研究被引量:78
- 2001年
- 目的:探讨苦参碱在慢性病毒性肝炎抗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4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病人,分苦参碱组及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肝功能、病毒指标及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HA、PCⅢ、Ⅳ-C、LN)。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肝纤维化指标均明显下降,HA、PCⅢ、Ⅳ-C、LN分别为112.43±39.18ng/ml、113.33±38.77ng/ml、60.13±19.72ng/ml、95.54±39.08ng/ml,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均P<0.01)。结论:苦参碱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 刘爱平庞晓英顾艺难王开林孙翠萍
- 关键词:苦参碱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医药疗法
-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与数据库安全管理探析被引量:10
- 2020年
-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如何保证系统的稳定、高效、安全运行是大多数医院面临的难题。为了确保医院信息系统能够安全稳定地运行,医院的相关负责人员,除了要对信息系统的后台数据库进行维护,也应该做好数据库安全管理工作。基于此,笔者根据数据管理、日常维护等实际工作需要,对数据库的安全管理进行了相关探讨,并提出了相关的安全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借鉴。
- 虞水刘爱平
- 关键词: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备份与恢复数据库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