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兆荣

作品数:82 被引量:743H指数:1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理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期刊文章
  • 2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3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医药卫生
  • 6篇理学
  • 5篇天文地球
  • 5篇建筑科学
  • 4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7篇污染
  • 14篇颗粒物
  • 11篇VOCS
  • 10篇挥发
  • 10篇挥发性有机
  • 9篇有机物
  • 9篇挥发性有机物
  • 9篇臭氧
  • 7篇空气污染
  • 7篇空气质量
  • 6篇蒎烯
  • 6篇Β-蒎烯
  • 6篇大气颗粒
  • 6篇大气颗粒物
  • 5篇气相
  • 5篇健康风险评价
  • 5篇降水
  • 5篇苯系物
  • 5篇LP-FTI...
  • 5篇大气化学

机构

  • 81篇北京大学
  • 10篇中国疾病预防...
  • 3篇广东省环境监...
  • 3篇酒泉卫星发射...
  • 2篇清华大学
  • 2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北京联合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北京建筑大学

作者

  • 81篇刘兆荣
  • 33篇白郁华
  • 25篇李金龙
  • 16篇谢鹏
  • 13篇李湉湉
  • 11篇王雪松
  • 11篇刘晓途
  • 11篇刘晓云
  • 9篇霍铭群
  • 8篇骆娜
  • 7篇孙倩
  • 7篇闫美霖
  • 6篇段恒轶
  • 6篇程艳丽
  • 6篇陈忠明
  • 6篇王立鑫
  • 5篇邵可声
  • 5篇吴亚涛
  • 4篇颜敏
  • 4篇罗铭

传媒

  • 12篇中国环境科学
  • 9篇北京大学学报...
  • 5篇环境科学
  • 5篇环境化学
  • 4篇环境与健康杂...
  • 4篇中国化学会第...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建筑科学
  • 2篇环境污染与防...
  • 2篇计算机与应用...
  • 2篇光谱学与光谱...
  • 2篇中国环境监测
  • 2篇2005年中...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食品科学
  • 1篇中国科学(B...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现代仪器
  • 1篇光散射学报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15篇2010
  • 9篇2009
  • 10篇2008
  • 6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8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空气中羰基化合物的分析条件优化
刘晓途骆娜刘兆荣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羰基化合物
人体呼出气中内源性挥发性有机物筛选研究
2016年
人体代谢产生的内源性挥发性有机物(VOCs)可用作健康状况的标志物.本研究选择17-26岁无呼吸系统疾病的高校学生(73人)作为观察对象,使用气相色谱-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质谱联用仪(GC-FID/MS)分析收集到的呼出气样本,对呼出气中VOCs的种类、浓度进行研究,发现了其5种卤代物的浓度高于室内浓度,其次是室外浓度.其中,在人体呼出气中1,1-二氯乙烯的浓度为室内浓度的近20倍,是室外浓度的近300倍,人体呼出气是环境中1,1-二氯乙烯的一个重要源.定量分析健康人呼出气,对比其与环境空气样本的浓度差异,并进行统计学检验,共筛选出1,1二氯乙烯、丙酮、1-己烯、甲基环己烷、2-戊酮、反-2-戊烯、2,4-二甲基戊烷、3-戊酮、四氯乙烯、对二氯苯、间二氯苯11种特征性内源性VOCs.
刘畅郑云昊刘兆荣要茂盛
关键词:呼出气
偏二甲肼的氧化机理研究(系列二)
详细分析了偏二甲肼与氧气和空气的氧化过程,合成了五种标准样品,利用GC-MS、GC等手段分析了氧化反应主要的产物、过程中水分的变化,并且做了定量的研究,据此提出了反应的化学机制.通过实验确定偏二甲肼的氧化反应动力学为一级...
刘兆荣李金龙陆思华李志鲲邹利鹏张康征
关键词:推进剂偏二甲肼反应机理化学动力学
贵阳市民居室内外空气污染物分布及来源研究被引量:8
2007年
对贵阳市部分家庭室内外空气污染物进行了监测,并对其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了CO浓度未超标外,SO2、NO2、PM10、CO2、甲醛和氨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超标,超标率在0.5%~38%,最大超标倍数1.1~2,7,其中PM10的超标率扣甲醛的超标倍数最明显。室内空气污染物中,PM10、CO、CO2和甲醛主要来自室内源的贡献,SO2则受室外源的影响大。污染物在室内不同房间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关系。
程艳丽颜敏白郁华刘兆荣邵敏李金龙程群吴德刚田伟
关键词:室内空气质量环境污染
不同人为源排放对珠江三角洲地区O3生成贡献的数值模拟被引量:10
2008年
利用改进的二维欧拉空气质量模式对珠江三角洲地区不同类型人为源排放对该区域臭氧生成的贡献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区域臭氧生成受VOCs排放控制,流动源排放VOC最多,对臭氧生成的贡献也最大,分别占臭氧最大小时浓度和平均小时浓度的44%和67%;其次是溶剂和油漆挥发的贡献.点源和面源排放VOC较少,但排放NOx量大,二者对臭氧生成影响是负的.控制所有类型人为源排放,珠江三角洲区域臭氧日均浓度和最大浓度将分别减少78%和90%.模拟结果还显示,受气象场和光化学反应共同影响,珠江三角洲南部区域是臭氧浓度高值区.
程艳丽白郁华李金龙刘兆荣
关键词:空气质量模式人为源臭氧贡献率
珠江三角洲区域大气二次有机气溶胶的数值模拟被引量:6
2009年
二次有机气溶胶是大气颗粒物污染的重要组分之一,确定大气中二次有机气溶胶污染状况及来源是深入了解大气颗粒物污染发生、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前提.基于珠江三角洲区域的污染源和气象资料,利用耦合了二次有机气溶胶模块的二维空气质量模式对区域尺度上的大气二次有机气溶胶污染状况和来源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具有明显的光化学反应特征,浓度高值出现在14:00左右;源排放较大的广州和东莞的部分地区及其下风向的中山、珠海和江门部分地区SOA浓度较高;几类主要污染源对SOA的贡献率分别为:生物源72.6%,流动源30.7%,点源12%,溶剂、油漆源12%,面源不足5%.
程艳丽李湉湉白郁华李金龙刘兆荣王雪松
关键词:空气质量模式二次有机气溶胶贡献率数值模拟
呼出气VOCs在上呼吸道感染病患与健康人间的异同被引量:3
2018年
研究健康人与病患呼出气VOCs成分的异同,为上呼吸道感染分型的无创快速诊断提供信息。采集6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30例健康人呼出气,利用GC-MS定量检测97种VOCs,分析健康人及病患呼出气中烷烃、烯烃、卤代烃、含氧烃、芳香烃等物质的分布特点,并利用ANOVA-PCA,分析室内空气以及健康人和病患呼出气中VOCs的异同。结果表明,异戊二烯浓度在病患、健康人呼出气及室内空气中均有显著差异(P<0.05),且呈现病人>健康人>室内空气的特点;正戊烷浓度在病患组显著高于健康人组(P<0.05);丙醛浓度在细菌性上感组显著高于健康组(P=0.019)。PCA分析结果显示,健康人与上呼吸道感染病患呼出气差异明显,不同类型病患呼出气VOCs没有明显差异。
王珏郑云昊刘兆荣要茂盛李晓光庄嘉彭望远
关键词:上呼吸道感染健康人
我国城市住宅室内空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被引量:31
2012年
通过调研1990年以来我国城市住宅室内空气污染的研究资料,提炼城市住宅室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浓度数据,总结甲醛、苯系物等常见住宅室内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水平和分布规律,并且对主要由装修引起的污染物浓度与装修时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分析发现,我国城市居民住宅室内普遍呈现以甲醛、苯、二甲苯等污染物为主的装修型污染,甲醛是首要污染物,ρ(甲醛)平均值为0.05~0.61 mg/m3,ρ(苯)、ρ(甲苯)、ρ(二甲苯)、ρ(乙苯)和ρ(TVOC)平均值分别为0.001~0.134、0.003~0.645、0.001~1.012、0.001~0.091和0.11~1.81 mg/m3.新装修住宅室内空气中各种污染物均呈现较高的浓度水平,除甲醛外,其他挥发性有机物随着竣工时间的推移而快速下降.
刘晓途闫美霖段恒轶刘兆荣
关键词:城市住宅甲醛苯系物
LP-FTIR跟踪β-蒎烯与臭氧的气相反应研究
1999年
利用LPFTIR系统跟踪β蒎烯和O3的气相反应,研究了β蒎烯和O3随反应时间的衰减情况,初步确定了反应中诺蒎酮和甲醛随反应时间的生成情况,定性讨论了反应的可能机理,为进一步的定量分析提供了基础。
刘兆荣陈忠明王雪松邵可声邵可声
关键词:LP-FTIRΒ-蒎烯气相反应臭氧环境化学
北京市幼儿园地面尘中有毒金属浓度及其健康风险被引量:7
2014年
灰尘摄入是儿童金属暴露的重要来源.为了解北京市区幼儿园环境中有毒金属污染水平及其对儿童健康的影响,利用自制采样器采集北京市区代表幼儿园地面尘,并分析其中的Pb、Cd、Hg、As浓度.结果表明Cd、Hg、Pb在室内地面尘中具有不同程度的富集且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夏季地面尘中Pb、Cd、Hg、As浓度的几何均值分别为63.12、1.67、0.06、0.22μg·g-1;冬季分别为117.40、4.52、0.95、0.88μg·g-1.通过计算地理累积指数发现,北京市区幼儿园受到严重的Cd、Pb污染.暴露及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儿童对地面尘中有毒金属的经口摄入量远大于皮肤摄入量.4种金属对儿童均无显著的致癌和非致癌风险.但相比于其他金属,Pb的非致癌风险较高,其危险指数达0.12,需要引起重视.
段恒轶吴亚涛王珏刘兆荣
关键词:有毒金属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