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雨苗

作品数:39 被引量:91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2篇皮肤
  • 10篇分枝杆菌
  • 10篇杆菌
  • 5篇细胞
  • 5篇结核
  • 4篇疗效
  • 4篇慢性
  • 3篇体外
  • 3篇凝胶
  • 3篇皮肤科
  • 3篇角化病
  • 3篇CLSI
  • 2篇单抗
  • 2篇单抗治疗
  • 2篇血管
  • 2篇药敏
  • 2篇药敏试验
  • 2篇影响因素
  • 2篇症状
  • 2篇生活质量

机构

  • 2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5篇南京医科大学
  • 5篇苏州大学
  • 3篇苏州市立医院
  • 2篇苏州大学附属...
  • 2篇北京协和医学...
  • 2篇苏州市立医院...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杭州市第三人...
  • 1篇常熟市第一人...
  • 1篇南京市胸科医...
  • 1篇宜兴市人民医...
  • 1篇江苏大学附属...

作者

  • 39篇冯雨苗
  • 18篇林麟
  • 14篇孙澜
  • 11篇王洪生
  • 9篇张彩萍
  • 8篇吴丽娟
  • 8篇陈朝潮
  • 6篇华纲
  • 5篇马一平
  • 5篇吴勤学
  • 5篇王淼淼
  • 5篇魏云
  • 4篇崔盘根
  • 4篇潘春梅
  • 3篇姚煦
  • 3篇陈敏
  • 2篇文术
  • 2篇林彤
  • 2篇刘苏俊
  • 2篇徐秀莲

传媒

  • 9篇中华皮肤科杂...
  • 8篇中国麻风皮肤...
  • 4篇中国皮肤性病...
  • 4篇国际皮肤性病...
  • 2篇临床皮肤科杂...
  • 2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医学美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实用皮肤病学...
  • 1篇皮肤性病诊疗...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7篇2010
  • 9篇2009
  • 2篇2008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WHOQOL-BREF量表用于慢性荨麻疹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评价WHOQOL-BREF中文版用于我国CU患者生活质量评估的可行性、信度和效度,并探讨CU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用WHOQOL-BREF和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标(DLQI)分别对210名CU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用S...
马一平姚煦林麟吴建兵冯雨苗
关键词:患者生活质量慢性荨麻疹WHOQOL-BREF
文献传递
钠晶微针导入联合氨甲环酸口服治疗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2022年
探讨钠晶微针导入联合氨甲环酸口服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5月在笔者医院皮肤科门诊确诊的92例黄褐斑患者为研究对象,行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即钠晶组31例(钠晶微针导入)、药物组31例(氨甲环酸口服)、联合组30例(钠晶微针导入联合氨甲环酸口服),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后黄褐斑面积及严重程度评分(MASI)、疗效、患者满意度。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MASI值明显低于钠晶组和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率联合组(90%)显著高于钠晶组(52%)和药物组(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联合组(87%)明显高于钠晶组(58%)和药物组(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钠晶微针导入联合氨甲环酸口服治疗黄褐斑疗效显著。
马伟冯雨苗华纲
关键词:氨甲环酸黄褐斑疗效
慢性荨麻疹患者生活质量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0年
评价我国慢性荨麻疹(CU)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探讨其影响因素。选用WHOQOL-BREF中文版作为测量工具,对21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一般情况、临床特征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对不同分型患者各个领域的生活质量得分进行方差分析,并对各领域得分与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CU患者生活质量得分普遍较低。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家庭摩擦、食欲、自评分、视觉模拟评分、皮肤科症状评分等。CU患者生活质量偏低,改善患者的家庭关系和食欲等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马一平姚煦林麟吴建兵冯雨苗
关键词:荨麻疹生活质量问卷
毛囊角化病一例
2008年
患者女,18岁。因全身皮肤油腻性褐色丘疹14年就诊。患者4岁时无明显诱因胸部出现多数群集分布的针头至米粒大小的淡褐色坚实毛囊性小丘疹,表面有褐色油腻性痂皮覆盖,无不适症状。2年后皮疹渐增多,并波及至头而、耳后、颈侧、腹、后背、腋窝、腹股沟、双手足背,对称广泛分布。皮损夏重冬轻,日晒出汗后加重并伴瘙痒。既往体健,否认药物过敏史。
冯雨苗周展超徐秀莲吴绍熙
关键词:毛囊角化病药物过敏史不适症状毛囊性丘疹油腻
皮肤异色病样表现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一例被引量:1
2018年
患者男,22岁。因全身皮疹伴右睫毛变自1年余至苏州市立医院东区皮肤科就诊。患者于2015年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牙龈出血,可自行止血。随后出现发热,伴咽部疼痛,无畏寒、寒战,无咳嗽、咳痰,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MO型。2015年5月25日行母供子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血型A+,供体A+)。移植后数天曾出现腹泻、发热、咽痛、夜间尿频、尿胀,无肉眼血尿,最高体温38.1℃。患者造血重建期予广谱抗感染治疗,并用环孢素、短程甲氨蝶呤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好转后出院。
魏云吴丽娟丁高中冯雨苗姚盛潘春梅马伟陈朝潮华纲孙澜
关键词: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急性髓系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夜间尿频无肉眼血尿
Peutz—Jeghers综合征一例STK11基因序列分析
2010年
目的探讨Peutz—Jeghers综合征(PJs)患者STK11基因突变情况,为该病的基因诊断与遗传咨询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方法提取PJS家系成员(包括1例女性PJS患者及其双亲和妹妹)和100例正常对照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PCR扩增STK11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并行DNA测序。结果检测到患者STK11基因中第1外显子217位碱基发生T→A的杂合突变,导致编码蛋白73位的半胱氨酸被色氨酸替代,患者父母及与家系无血缘关系的100名正常对照均未发现此突变,提示C73S为一种新生种系突变。结论STK11基因C73S新生错义突变是导致该例PJS患者的特异突变。
李诚让顾宁琰冯雨苗林麟
关键词:突变
18例海鱼分枝杆菌皮肤感染的治疗分析
目的 :海鱼分枝杆菌常导致人类游泳池肉芽肿或养鱼池肉芽肿。多种抗生素已经用于治疗海鱼分枝杆菌感染,然而本病多为散在性发病,病例数较少,进行多中心临床试验难度大,缺乏足够的数据比较不同治疗方案。本研究旨在对我们所遇的较多病...
林麟王洪生冯雨苗
关键词:皮肤感染克拉霉素利福喷丁多西环素
肽聚糖对正常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分泌趋化因子的影响及Toll样受体2的作用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肽聚糖对正常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NHEK)分泌IL-8、调节激活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细胞因子(RANTES)以及巨噬细胞来源的趋化因子(MDC)的影响以及Toll样受体2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金黄色葡萄球菌肽聚糖(3、10、30、100mg/L)处理NHEK 24h,以及100mg/L肽聚糖处理NHEK3、6、12、36h后,采用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8、RANTES以及MDC的水平。预先加用功能性Toll样受体2单克隆抗体处理培养细胞,再以100mg/L肽聚糖处理NHEK 12h,检测上述趋化因子的浓度。结果NHEK可以自发地分泌IL-8和RANTES。3、10、30、100mg/L的肽聚糖可诱导NHEK分泌IL-8(分别为209.96±10.31、250.28±9.52、285.11±10.28、359.40±6.93ng/L),且较未处理组(135.41±14.37ng/L)明显升高(P〈0.05);10、30、100mg/L的肽聚糖可抑制NHEK分泌RANTES(分别为110.72±8.51、90.50±2.45、49.89±13.74ng/L),且较未处理组(149.94±18.71ng/L)明显降低(P〈0.05)。Toll样受体2单克隆抗体可以明显抑制肽聚糖诱导分泌IL-8,但对其分泌RANTES无明显影响。未检测到NHEK自发性产生或肽聚糖刺激作用下产生MDC。结论肽聚糖可能通过激活Toll样受体2途径诱导NHEK增加分泌IL-8。肽聚糖能够抑制NHEK产生RANTES。
刘苏俊林麟张彩萍周武庆冯雨苗马一平
关键词:肽聚糖角蛋白细胞RANTES白细胞介素8TOLL样受体2
液基微量稀释法体外测定脓肿分枝杆菌的药物敏感性被引量:1
2009年
脓肿分枝杆菌(Mabseessus)属于速生非结核分枝杆菌(NTM),常导致人局部皮肤软组织和肺部感染。我们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制定的《分枝杆菌药敏试验确认标准》(CLSIM24-A),采用液基微量稀释法对临床分离的2株脓肿分枝杆菌和1株脓肿分枝杆菌标准株做了7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测定,建立统一的标准化分枝杆菌快生菌药物敏感试验方法。
冯雨苗林麟胡忠义王洁张彩萍王洪生
关键词:脓肿分枝杆菌药物敏感性体外测定非结核分枝杆菌皮肤软组织
Microsphaeropsis arundinis引起面部皮肤暗色丝孢霉病一例被引量:1
2018年
患者男,55岁,面部斑块20余年,未发现合并免疫缺陷疾病。皮肤科检查:鼻部、双面颊、口唇上方大片淡红色斑块,少量脱屑,鼻背部疣状增生,鼻尖1个黄豆大小的疣状突起物。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假上皮瘤样增生,角质层中可见菌丝样结构。真皮内弥漫炎症细胞浸润,主要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组织细胞以及多核巨细胞。在多核巨细胞内见孢子样结构,过碘酸-雪夫染色阳性。皮损组织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培养出灰褐色绒毛状菌落。玻片小培养(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见内含大量孢子的分生孢子器及分隔分支的暗色菌丝。真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Microsphaeropsis arundinis。诊断为Microsphaeropsis arundinis所致皮肤暗色丝孢霉病。治疗:CO2激光去除鼻尖部位疣状突起,口服伊曲康唑胶囊200 mg,每天2次,3个月后皮损消退停药,随访6个月无复发。
冯雨苗吴丽娟王森淼孙澜曾学思沈永年吕桂霞刘雏达
关键词:着色真菌病序列同源性核酸面部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