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振

作品数:18 被引量:64H指数:5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同仁医院院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7篇胸腺
  • 5篇胸腺瘤
  • 5篇切除
  • 5篇腺瘤
  • 4篇食管
  • 4篇肿瘤
  • 4篇腹腔
  • 3篇手术
  • 3篇切除术
  • 3篇外科
  • 3篇腹腔镜
  • 2篇胸腔
  • 2篇胸腔镜
  • 2篇医师
  • 2篇预后
  • 2篇食管癌
  • 2篇头颈
  • 2篇头颈部
  • 2篇无力
  • 2篇腺瘤切除

机构

  • 18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欧蒙医学诊断...

作者

  • 18篇余振
  • 17篇于磊
  • 11篇杨兴国
  • 8篇于涛
  • 8篇张葆勋
  • 7篇李飞
  • 5篇柯冀
  • 5篇张云峰
  • 4篇陈晓红
  • 3篇蒋俭
  • 2篇李建业
  • 1篇于磊
  • 1篇景筠
  • 1篇马山
  • 1篇康雯婷
  • 1篇王佳伟
  • 1篇马秋英
  • 1篇刘磊
  • 1篇郁迪
  • 1篇李辉

传媒

  • 5篇中华胸心血管...
  • 3篇中国肺癌杂志
  • 2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癌症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医学教育管理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5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食管穿孔132例外科诊疗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食管穿孔的临床诊疗特征及合理的外科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同仁医院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32例食管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4例,女58例;年龄7~71岁,中位年龄43岁。穿孔原因包括:食管异物96例(72.7%),医源性17例(12.9%),外伤性11例(8.3%),自发性食管穿孔8例(6.1%)。53例采取保守治疗,21例安放食管支架,58例行手术治疗。结果:本组132例食管穿孔患者,痊愈117例,治愈率为88.6%;死亡15例,死亡率为11.4%。结论:食管穿孔治疗原则是尽早闭合瘘口,治疗原发病变,控制感染,营养支持,通过综合分析穿孔类型、部位、感染程度、全身情况及原发病变,选择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
余振李建业于磊蒋俭张云峰李飞柯冀
关键词:食管穿孔外科
两种微创手术方式治疗颈段食管癌的对比研究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通过对比新辅助化疗后行无气腹腹腔镜下食管内翻拔脱手术(laparoscopic transhiatal esophagectomy,LTE)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手术(combined thoracoscopic and laparoscopic esophagectomy,CTLE)后患者的总生存期、无病生存期、术后咽喉反流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探讨LTE在颈段食管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同仁医院行微创手术治疗的83例颈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7例行LTE,56例行CTLE。结果两组均无手术相关死亡和中转开腹、开胸。与CTLE相比,LTE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较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无病生存期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年24h食管pH监测和食管测压显示LTE组咽喉反流较CTLE组轻(P<0.05)。两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与CTLE相比,LTE治疗颈段食管癌更为安全、有效。
张葆勋于磊伍冀湘陈晓红于涛余振柯冀
关键词:颈段食管癌微创手术食管内翻拔脱术咽喉反流
76例头颈部腺样囊性癌伴肺转移患者的生存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背景与目的头颈部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常发生肺转移,目前ACC肺转移的研究报道不多,对于其确切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结果知之甚少,最佳治疗策略尚无共识。本研究探讨头颈部ACC肺转移的有效治疗策略、临床结局和长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头颈部ACC肺转移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根据初始治疗分为手术、手术+放化疗、放化疗、支持治疗四组;根据国际肺转移分期系统(International Registry of Lung Metastases Staging System,IRLM)进行分期。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治疗方式及不同IRLM分期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及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统计学差异。结果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OS及PFS优于支持性治疗或放疗/化疗的患者(OS:P<0.000,1;PFS:P<0.000,1);IRLM低分期的OS和PFS优于高分期患者(OS:P<0.000,1;PFS:P<0.000,1);单发肺转移、不合并胸腔积液患者具有更好的OS和PFS。结论接受手术治疗的ACC肺转移患者的远期预后与更好的OS和PFS相关。对于具备手术条件的ACC肺转移的患者,进行完整手术切除的意义高于其他治疗方案。
余振于磊陈晓红杨兴国张葆勋于涛杜鑫
关键词:腺样囊性癌头颈部肿瘤肺转移
单中心胸腺瘤切除术预后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分析胸腺瘤切除术后患者预后及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北京同仁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重症肌无力&胸腺瘤诊疗中心)行胸腺瘤切除术的154例患者病例资料。其中男74例,女80例;中位年龄52(22~77)岁。合并重症肌无力121例(78.6%)。胸腺瘤病理分型A、AB、B、B1、B2和B3型分别为5、35、27、56和31例。Masaoka-koga分型Ⅰ~Ⅳ期分别为80、16、45和13例。胸腔镜辅助下手术治疗122例,经胸骨正中治疗32例。采用Kaplan-Meier法统计无进展生存期,Log-rank法行差异性检验。对性别、年龄、是否合并重症肌无力、手术切除完整程度、WHO病理分型、Masaoka-Koga分期行Cox回归分析,探讨影响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54例患者1、5、10年无进展生存比例分别为98.7%、88.3%和78.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手术切除完整程度、WHO病理分型和Masaoka-Koga分期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WHO病理分型和Masaoka-Koga分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胸腺瘤应早发现、早治疗。可行手术治疗的胸腺瘤患者应尽可能完全切除瘤体,并切除胸腺及胸腺区脂肪。不能完全切除的胸腺瘤,术后应行辅助放疗以降低肿瘤复发风险。胸腺瘤术后治疗重症肌无力对预后尤为关键。
杜鑫于磊李飞张葆勋余振杨兴国姜宇轩于鑫韬
关键词:胸腺瘤胸腺瘤切除术预后
胸腺恶性肿瘤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2
2021年
背景与目的胸外科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的发生率高,本研究旨在分析胸腺恶性肿瘤术后VTE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研究。收集2017年12月-2021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胸外科接受胸腺恶性肿瘤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除术前常规检查以外,所有患者于手术前后行下肢多普勒超声以明确有无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患者术前术后均未接受任何形式抗凝治疗。全部患者接受改良Caprini风险评估。根据术后是否发生VTE将患者分为VTE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后VTE的发生时间、可能的高危因素等。结果共纳入169例接受胸腺恶性肿瘤切除手术的患者,男性94例,女性75例,年龄范围:22岁-76岁。本研究共95例患者选择胸腔镜手术,74例选择正中劈胸骨手术。全组共21例发生VTE,VTE的总发生率为12.4%。诊断VTE的中位时间为术后4 d(2 d-15 d)。根据改良Caprini评分分组,低危组(≤4分)发生率为0%(0/7),中危组(5分-8分)为7.0%(8/115),高危组(≥9分)为27.7%(13/47)(Z=1.670, P=0.00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VTE组年龄、手术方式、手术时间、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术后卧床时间超过72 h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手术方式、手术时长是胸腺恶性肿瘤术后发生VT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60岁、手术方式、手术时长是胸腺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发生VTE的独立危险因素,改良Caprini评分可有效筛选高危患者。
杨兴国李辉于磊于涛李飞余振张葆勋杜鑫
关键词:静脉血栓栓塞症
一种腔镜拉钩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腔镜拉钩,包括手柄,手柄的一段固定装配有外管座,手柄的另一端装配有调节组件,外管座的端部通过钳杆装配有变形拉钩,变形拉钩的内腔装配有贯穿钳杆、外管座和手柄至调节组件内的钢丝绳。通过调节组件可以将变形拉...
于磊杜鑫余振杨兴国于涛张云峰张葆勋柯冀李飞
文献传递
48例头颈部腺样囊腺癌肺转移瘤手术切除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背景与目的头颈部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发病率低,常发生肺转移,目前ACC肺转移的研究较少,其最佳治疗措施尚无共识。本研究旨在探讨胸腔镜肺转移瘤剥除和亚肺叶切除治疗ACC肺转移瘤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影响患者近期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治疗的48例胸腔镜下切除并术后病理证实为头颈部ACC肺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7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47.0±11.7)岁。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剥除组和亚肺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48例患者均进行了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25例行肿瘤单纯剥除,23例行亚肺叶切除。亚肺叶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少于剥除手术组[(128.5±46.6)min vs(166.2±53.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剥除组和亚肺叶切除组的术后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20.5个月和25.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4)。多因素分析显示,无病间隔时间和转移瘤数量是肺转移瘤术后无疾病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在确保头颈部ACC肺转移瘤R0切除的前提下,胸腔镜肺转移瘤剥除提供了一个安全、可行的治疗选择,无病间隔时间和转移瘤数量是肺转移瘤术后无疾病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
杨兴国于磊陈晓红余振杜鑫高翔于鑫韬
关键词:腺样囊性癌肺转移瘤电视胸腔镜
重症肌无力的异位胸腺分布规律研究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胸腺形态学变化和异位胸腺确切分布,为胸腺扩大切除手术提供理论支持。方法2008年9月至2018年3月期间行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非胸腺瘤)150例,其中男64例,女86例;年龄14~75岁,中位年龄43岁;病程3个月~8年,中位病程17个月。合并甲亢37例,视神经炎3例,抗AchR抗体>2.99μmol/L 138例,<2.99μmol/L 12例。本组研究将颈根和前纵隔脂肪组织分为12组,术中利用胸腔镜、纵隔镜完整切除胸腺组织,清除颈部和前纵隔各组脂肪组织和异位胸腺。结果全组无死亡,均在电视胸腔镜下完成经右胸入路手术。术后病理诊断胸腺增生126例(84.0%),萎缩胸腺17例(11.3%),正常胸腺7例(4.7%)。术后胸腺为双极上52例(34.7%),多头上极98例(65.3%)。颈部和前纵隔脂肪组织内发现异位胸腺59例(39.3%),1~12组纵隔脂肪内异位胸腺发生率分别为7.8%、10.0%、8.8%、3.8%、3.0%、2.5%、0、0、0.7%、13.3%、12.3%和9.1%。剥净脂肪组织的纵隔胸膜上未发现胸腺滤泡增生。术后随访2~12年,随访率88.0%(132/150),完全缓解率44.7%(59/132),有效率89.4%(118/132)。结论研究胸腺形态学和异位胸腺确切分布,对胸腺扩大切除术切除范围有重要指导意义,有助于提高重症肌无力治疗效果。术中应注意保护单侧纵隔胸膜,实现真正意义的微创胸腺扩大切除手术。
余振于磊杨兴国杜鑫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胸腺异位胸腺
中美外科专科医师培养对比——探讨中国外科医师的培养问题被引量:3
2016年
对比中国和美国外科专科医师培养的差异,剖析中国外科专科医师培养存在的问题,为中国医学教育的改革和建立一套完善的外科专科医师培养机制提出可供参考的建议。
于磊张云峰余振
关键词:外科专科医师专科医师培养医学生教育
胸腺瘤同时伴自身免疫性肠炎和自身免疫性心肌炎1例
2023年
22岁男性患者, 因腹泻1年, 发现前纵隔占位4个月入院。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 每天6~8次水样便, 伴乏力、里急后重, 体质量下降20 kg。胸部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腹部查体可闻及肠鸣音活跃。胸部增强CT检查显示前纵隔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 肿物穿刺病理结果提示为胸腺瘤。肠镜检查显示小肠黏膜绒毛感不明显, 病理提示小肠黏膜显慢性炎症, 绒毛钝缩, 杯状细胞及潘氏细胞减少;结肠黏膜光滑, 显光亮, 病理提示结肠黏膜显慢性炎症, 隐窝杯状细胞减少, 部分区可见较多凋亡小体;倾向于自身免疫性肠病。2019年10月在全麻下行胸骨正中劈开前纵隔肿物切除术, 完整切除肿瘤及受累组织, 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病理诊断为B1型胸腺瘤。术后第10天患者出现呼吸困难, 并在术后2周内症状迅速恶化, 出现血压降低、心率加快、呼吸急促, TNI、BNP、CK-MB和LDH水平显著升高。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室壁运动普遍减低;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0.35。予以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 并行激素冲击治疗。术后3个月, 患者脱离呼吸机, 无呼吸困难, 左心室射血分数恢复至0.55, 大便正常, TNI、BNP、CK-MB和LDH水平恢复至正常水平。
杜鑫于磊李飞余振于鑫韬崔健
关键词:胸腺瘤前纵隔肿物切除术潘氏细胞水样便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