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艳亭
- 作品数:29 被引量:89H指数:6
- 供职机构:泰安市中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伤寒杂病论》中动物药使用特色分析被引量:6
- 2023年
- 《伤寒杂病论》所录方剂中动物药使用广泛,其品种繁杂,分类较广,虫类药居多,且廉价易得。多数动物药需经过熬、炙等方法炮制后入药,亦有直接入药者。动物药多为咸、甘之品,其气多寒。动物药可破血逐瘀、通经下血,如虻虫、水蛭、■虫;可化痰散瘀、消癥散结,如鳖甲、蜂房;可重镇安神、滋阴清热,如牡蛎;可补益扶正,如阿胶、鸡子、猪肤、羊肉;有制毒纠偏、反佐之用,如蜂蜜、猪胆汁、人尿。动物类中药多入丸散剂。深入研究动物类中药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李明丁艳亭陶晓华
- 关键词:伤寒杂病论动物药
- 瓜蒂古代文献考证与现代研究进展
- 2025年
- 考证与梳理中药瓜蒂品名、基原、产地、性味、炮制、用量、用法、古代临床应用、现代药理研究、毒副作用研究、药剂学研究。瓜蒂可涌吐痰涎、祛湿退黄、通鼻窍消息肉、导下通便、祛风止痛。主要化学成分是葫芦素B、E、D,有抗肿瘤、保肝、降糖、抗心肌纤维化、增强细胞免疫的作用。本研究可为瓜蒂的现代临床应用及资源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 王博闻张颖丁艳亭魏超李明
- 关键词:瓜蒂葫芦素抗肿瘤
- 艾灸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2年
-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首要危险因素,艾灸对血压的调控作用已经得到临床证实,但相关作用机制还未完全阐明,需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通过对近年来艾灸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作用特点及起效机制进行归纳总结。艾灸疗法常单独或联合其他疗法使用,辨证施灸调控血压水平。高血压前期应用艾灸疗法可改善体质偏颇,并具有一定远期疗效,其作用机制大多是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改善内皮细胞功能、调节血流变、抗氧化应激实现,并与人体代谢异常互为因果。
- 陈爱菊解洪刚丁艳亭秦后伟颜娜张聪王子铧
- 关键词:高血压艾灸
- 桂枝汤方后注之五辛考辨被引量:3
- 2020年
- 宋本《伤寒论》桂枝汤方后注言禁食五辛,禁食五辛的由来较少有医家进行探讨。本文通过梳理五辛之出处,发现五辛主要是指蒜、葱、韭菜、薤、胡荽、兴渠等辛辣及引发口腔异味的蔬菜。自晋代至唐中期,民间有春节食用五辛的习俗;佛教传入中国后,有禁食五辛的戒律。通过对比宋代以前的仲景著作,禁食五辛只见于宋本《伤寒论》。伤寒病本应当辛以散寒解表,葱、蒜亦见于伤寒之方,因此五辛之禁于医理不合。宋代佛教的平民化推动了社会习俗的改变,禁食五辛对文人士族产生较大影响。推测宋代儒臣在校订《伤寒论》时将佛家五辛之戒引入到中医学中;宋臣未能真实反映仲景著作的原貌。
- 李明丁艳亭于彩云吕翠霞
- 关键词:桂枝汤饮食禁忌
- 仲景心胃相关思想探讨被引量:8
- 2013年
- 心与胃在生理和病理上密切相关:在经络联系方面,二者在脏腑相关经脉、脉络分属、经筋分布方面关系密切;在功能联系方面,二者间有五行相生、血脉、宗气等联系。临证时仲景将心胃相关理论应用于神志疾病中阳明内热、阳明湿郁、胃虚饮停、胃虚湿滞、胃虚痞烦、胃虚血弱等证型及胸痹杂病的治疗,效果显著。
- 李明丁艳亭王新佩
- 关键词:心胃相关胸痹《伤寒论》
- 针灸治疗夜间尿次增多症的时效性研究
- 目的通过文献研究,系统归纳总结西医学和中医学对夜间尿次增多症的疾病范畴、流行病学特征、病因病机、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研究概况。通过开展传统体针治疗夜间尿次增多症的临床研究并通过后期数据分析,采用观察同一患者治疗前后夜尿次数的...
- 丁艳亭
- 关键词:针灸夜尿症疗效时效
- 文献传递
- 基于心胃相关理论阐释半夏泻心汤证病机
- 2013年
- 半夏泻心汤证的成因是心胃气机升降失常,即以胃气不足为先决条件,以汗、吐、下重虚中焦为诱因,以胃气不降、心火上炎为表现形式。因此该方证之病机为胃寒心热。
- 李明丁艳亭王新佩
- 关键词:心胃相关半夏泻心汤痞证
- 《金匮要略》胸痹从胃论治浅析被引量:1
- 2013年
- 从仲景条文中可以发现胸痹与胃中虚冷有一定的关联。分析心与胃之间的关系以及胸痹的治疗规律,可以认为仲景论治胸痹是从胃着手的。
- 李明丁艳亭王新佩
- 关键词:胸痹《金匮要略》
- 脐灸联合针刺治疗胰腺癌术后及化疗后泄泻验案
- 2024年
- 泄泻是癌症术后、化疗后常出现的不良反应之一。西医对此多采取止泻剂等药物对症治疗,但疗效有限,且长期使用易出现肝肾功能受损、麻痹性肠梗阻等不良反应,易降低患者的依从性,影响治疗进程及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遵循整体观念、辨证论治观念,治疗泄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该文介绍脐灸联合针刺治疗胰腺癌术后泄泻验案1则。
- 董路遥解洪刚丁艳亭颜娜
- 关键词:胰腺癌术后针刺
- 针引阳气解析被引量:3
- 2013年
- "针引阳气"出自仲景之书,但是如何针刺却没有详细阐发。通过对《黄帝内经》及《难经》中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探讨,得知此处"针引阳气"应当是浅刺且刺阳经之合穴以引阳气而除邪气。
- 丁艳亭杜琳
- 关键词:浅刺血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