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妊娠
  • 9篇心脏
  • 6篇妊娠合并
  • 5篇心脏病
  • 5篇孕产
  • 4篇孕产妇
  • 4篇并发
  • 4篇并发症
  • 4篇产妇
  • 3篇孕妇
  • 3篇妊娠合并心脏...
  • 3篇合并心脏病
  • 2篇心肌
  • 2篇心肌病
  • 2篇心脏病并发症
  • 2篇型心
  • 2篇血管
  • 2篇血栓
  • 2篇妊娠并发
  • 2篇妊娠并发症

机构

  • 17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成都市妇女儿...

作者

  • 17篇黄滔滔
  • 16篇林建华
  • 2篇刘华
  • 1篇胡云华
  • 1篇傅勤
  • 1篇刘兴会
  • 1篇张羽
  • 1篇庄旭

传媒

  • 4篇实用妇产科杂...
  • 3篇现代妇产科进...
  • 3篇中国实用妇科...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中国医学伦理...
  • 1篇妇产与遗传(...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第六届围产医...

年份

  • 2篇2024
  • 4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孕妇的围产期抗凝管理被引量:4
2017年
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妊娠属于高危妊娠,孕前详细评估心脏病的情况,孕期多学科联合管理,根据患者的病史、瓣膜状况、抗凝药物剂量、孕周等综合分析,选择恰当的抗凝方案,密切监测病情并维持和调整凝血状态,围分娩期预先计划调整好凝血功能,以确保母儿安全。
黄滔滔林建华
关键词:瓣膜置换抗凝血栓形成围产期
妊娠合并血栓性微血管病变的概述被引量:2
2014年
血栓性微血管病变(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TMA)是一组以多器官微循环中血栓形成、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MAHA)、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的急性临床综合征.其病理特点为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管腔狭窄,部分小血管内可见血栓形成.近年来,TMA在孕妇中的发病率逐步上升,在孕妇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25000.妊娠相关的TMA主要发生在妊娠晚期,起病急骤,母亲死亡率高达90%,但目前产科医生对其知晓率较低,全面、正确地掌握妊娠合并TMA的临床特点,了解该疾病的高危因素、进行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是挽救母儿生命的关键.
黄滔滔林建华
关键词:微血管病变妊娠晚期血栓性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孕妇人群
产科急性心衰的诊断和抢救被引量:5
2011年
妊娠合并急性心衰是导致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急性心衰病情发展快且凶险,以突发极度呼吸困难,口唇紫绀、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左心衰多见,急性右心衰表现为低血压状态和心源性休克。去除病因和诱因以及强心、利尿、扩血管是主要的抢救手段,根据孕周及母儿情况适时终止妊娠。
林建华黄滔滔
关键词:妊娠急性心衰
法洛氏四联症患者妊娠安全性探讨
[目的]探讨法洛氏四联症患者妊娠安全性的相关因素.[方法]对上海仁济医院1997年1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57例妊娠合并法洛氏四联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妊娠合并法洛氏四联症患者共57例,成功妊娠...
黄滔滔林建华
前置胎盘孕妇发生严重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黄滔滔刘淮张卫社刘兴会杨祖箐罗丹滕银成林建华
妊娠合并肥厚型心肌病的围产儿结局和发生围产儿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的围产儿结局和发生围产儿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产科心脏病监护中心收治的100例妊娠合并HCM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纳入研究患者发生围产儿并发症的情况,包括流产、早产、小于胎龄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心脏畸形、围产儿死亡等发生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合并HCM患者发生围产儿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①患者平均年龄为29.21±4.41岁,平均入院孕周为34.46±6.43周,有心肌病家族史16例(16%);梗阻性HCM 21例(21%),非梗阻性HCM 79例(79%);心电图检查结果异常91例(91%),主要以ST-T改变为主(77例,77%),心脏超声检查室间隔增厚平均为19.39±6.13 mm。②100例HCM患者的100次妊娠中,流产6例(6%),新生儿存活94例(94%),其中剖宫产91例(91%)、顺产3例(3%)。围产儿并发症主要为早产儿39例(39%),另外发生小于胎龄儿5例(5%)、新生儿窒息3例(3%)、新生儿心脏畸形2例(2%),无围产儿死亡。③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孕前心功能≥Ⅱ级、左心房内径增大、合并肺动脉高压是妊娠合并HCM患者发生围产儿并发症的危险因素(OR>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孕前心功能≥Ⅱ级是预测妊娠合并HCM患者发生围产儿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 6.270,P<0.05)。结论:妊娠合并HCM可导致围产儿不良结局,重视妊娠合并HCM患者的风险评估及孕期管理,尽早发现危险因素,及时干预,可降低围产儿并发症的发生。
黄滔滔冯蜀欢张羽林建华
关键词:妊娠肥厚型心肌病
心脏手术后妊娠分娩21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心脏病患者孕前行心脏手术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至2010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妇产科收治的行心脏手术后妊娠及分娩的2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住院心脏疾病谱相同的孕前未行心脏手术的217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1)手术组患者中先天性心脏病171例(78.80%),风湿性心脏病35例(16.13%),心律失常11例(5.07%)。(2)手术组患者中行先天性心房间隔缺损修补术60例(27.65%),室间隔缺损修补术47例(21.66%),动脉导管结扎/封堵术22例(10.14%),法洛氏四(三/五)联症矫治术25例(11.52%);风心二尖瓣换瓣/球囊扩张/成形/分离术28例(12.90%),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换瓣术6例(2.76%);心脏起搏器术6例(2.76%),射频消融术5例(2.30%)等。(3)手术组患者孕期心功能Ⅰ~Ⅱ级209例(96.31%),心功能Ⅲ~Ⅳ级8例(3.69%),对照组患者孕期心功能Ⅰ~Ⅱ级183例(84.33%),心功能Ⅲ~Ⅳ级34例(15.67%)。手术组患者的孕前心功能分级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88),但孕期心功能Ⅰ~Ⅱ级者多于对照组,Ⅲ~Ⅳ级者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4)手术组与对照组孕期发生急性心功能衰竭分别为4例(1.84%)、18例(8.29%),严重心律失常分别为1例(0.46%)、8例(3.69%);足月产儿分别为189例(87.10%)、147例(67.74%),早产儿分别为24例(11.06%)、57例(26.27%),小于胎龄儿分别为16例(12.44%)、42例(19.35%),新生儿窒息分别为3例(1.38%)、15例(6.91%),治疗性流产分别为2例(0.92%)、12例(5.53%),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手术组中无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对照组中孕产妇死亡2例(0.92%),围产儿死亡2例(0.92%)。结论:妊娠前心脏手术可改善患者孕期的心功能,约96%的患者心脏手术后心功能为Ⅰ~Ⅱ级,能顺利妊娠及分娩,且妊娠结局良好。
黄滔滔林建华
关键词:心脏瓣膜假体植入分娩产科手术后期间心脏抗凝药
心脏病遗传因素对母胎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遗传因素引起心血管疾病早在1745年意大利著名医学家Cancis就有论述。与遗传相关的主要心血管疾病是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先心病是指胚胎发育时心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心脏血管结构以及功能异常。近年来先心病已成为我国出生缺陷的首位病因,也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2000年我国围产期先心病发生率是11.40/万[1]。西方国家先心病也是婴幼儿主要死亡原因。
黄滔滔傅勤林建华
关键词:妊娠先天性心脏病
孕妇心脏功能预测和评估及保护对并发症防范的重要性被引量:3
2024年
孕妇心脏结构、功能等在妊娠期会发生一系列适应性变化。正常孕妇心脏泵血功能增强,心功能及结构可能发生改变,一些常见心血管相关妊娠并发症会对孕妇心脏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心脏病患者的妊娠更是对心脏功能的严峻考验。因此,在关注临床症状的同时建议孕妇行常规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联合筛查心功能,心脏病患者妊娠期全程动态评估心功能,以防严重心脏并发症发生。
黄滔滔林建华
关键词:妊娠心脏功能并发症
妊娠合并心脏病孕产妇的风险评估和管理被引量:7
2011年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产科常见合并症,是导致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妊娠和分娩期间血流动力学改变,心脏病孕产妇发生心力衰竭、血栓形成、心律失常甚至死亡等并发症的风险上升。本文从孕产妇心功能、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辅助检查等方面,对心脏病孕产妇的妊娠风险评估作一综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危险分层管理,确保心脏病孕产妇良好的妊娠结局。
黄滔滔林建华
关键词:妊娠心脏病风险评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