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凯

作品数:16 被引量:135H指数:7
供职机构: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骨折
  • 5篇内固定
  • 3篇胫骨
  • 3篇关节
  • 2篇置换术
  • 2篇手术
  • 2篇髓内
  • 2篇髓内钉
  • 2篇全髋
  • 2篇胫骨平台
  • 2篇髋关节
  • 2篇髋关节置换
  • 2篇髋关节置换术
  • 2篇后外侧
  • 2篇脊柱
  • 2篇股骨
  • 2篇关节置换
  • 2篇钢板
  • 1篇单节段
  • 1篇蛋白

机构

  • 15篇内江市第一人...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作者

  • 15篇黄凯
  • 7篇唐旭东
  • 7篇陈安富
  • 4篇周永强
  • 2篇蔡炜
  • 2篇张锡光
  • 1篇曹况钟
  • 1篇马原
  • 1篇蔡伟

传媒

  • 2篇四川省医学会...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中国骨伤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现代药物与临...
  • 1篇空军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 1篇第二届海峡两...

年份

  • 4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6
  • 3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枕颈融合联合扩大成形减压治疗枕颈区畸形
2019年
目的探讨枕颈融合联合扩大成形减压术在治疗枕颈区畸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枕颈区畸形患者行后路颈椎管扩大成形、脊髓减压、枕颈融合、取髂骨植骨内固定术。采用JOA评分评价患者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3~38个月。15例术后3个月植骨融合,3例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无脑脊液漏、脊髓损伤加重、脊髓空洞等并发症。术后12个月JOA评分为13~18(15. 42±0. 52)分,较术前8~12(11. 52±0. 79)分明显改善(P <0. 05),改善率为71%。结论枕颈融合联合椎管扩大成形术能有效解除枕颈段脊髓压迫、稳定上颈椎,是脊髓减压、重建上颈椎稳定性有效、可靠的方法。
黄凯唐旭东周永强陈安富
关键词:枕颈融合椎管扩大成形
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胫骨干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43
2019年
目的比较髓内钉和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胫骨干远端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8年9月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采用髓内钉和钢板内固定治疗的49例成人胫骨干远端骨折患者资料。男26例,女23例;年龄19~71岁,平均42.3岁。骨折根据AO/ASIF分型:43A1型34例,43A2型15例。开放性骨折7例,闭合性骨折42例。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成2组:髓内钉组23例,钢板组26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末次随访时踝关节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感染发生率、骨折畸形愈合率等。结果髓内钉组和钢板组成人胫骨干远端骨折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髓内钉组术中失血量(160.3±15.2)mL明显多于钢板组(110.5±13.4)m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踝关节AOFAS踝-后足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钉组和钢板组骨折畸形愈合率、感染发生率、内固定失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钉组术后有5例发生膝关节前方疼痛不适,而钢板组术后有7例局部钢板凸出感觉不适。结论对于成人胫骨干远端骨折,髓内钉和钢板内固定都是有效的固定方式。但是为了尽量降低感染风险,术中动作应尽量轻柔,避免暴力反复牵拉,注意保护软组织等。
陈安富唐旭东黄凯
关键词:胫骨骨折骨钉骨板
活血止痛软胶囊联合骨肽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活血止痛胶囊联合骨肽注射液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接受治疗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78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9例)和治疗组(39例),对照组关节腔注射骨肽注射液,30 mg/次,1次/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活血止痛胶囊,6粒/次,2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有效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Lequesne指数和视觉模拟分数变化情况,同时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1β、TNF-α、MMP-9和NO水平改变。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9.49%和94.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equesne指数和视觉模拟分数均明显降低(P<0.05),但治疗组降低的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1β、TNF-α、MMP-9和NO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但治疗组降低的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止痛胶囊联合骨肽注射液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和减轻关节疼痛及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黄凯唐旭东
关键词:活血止痛胶囊骨肽注射液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
自体骨移植与骨形成蛋白治疗成人长骨骨折不愈合的Meta分析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系统评价自体骨移植与骨形成蛋白治疗成人长骨骨折不愈合相关指标,为成人长骨骨折不愈合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发表的对于自体骨移植与骨形成蛋白治疗成人长骨骨折不愈合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9年3月。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进行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采用Jadad评价量表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统计学软件对两种方法的感染发生率、成功愈合率、二次手术率、住院时间及术中失血量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共652例患者,自体骨移植组有410例,骨形成蛋白组有24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自体骨移植组与骨形成蛋白组在感染发生率[RR=1.32,95%CI(0.90,1.93),P=0.16],成功愈合率[RR=0.95,95%CI(0.84,1.08),P=0.43],二次手术率[RR=1.16,95%CI(0.43,3.12),P=0.76]及住院时间[MD=0.69,95%CI(-0.38,1.75),P=0.21]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自体骨移植组术中失血量明显高于骨形成蛋白组[MD=223.00,95%CI(32.72,413.28),P=0.02]。结论:对于成人长骨骨折不愈合的治疗,骨形成蛋白可以获得和自体骨移植一样的骨折愈合率,同时可以明显减少术中失血量。骨形成蛋白可能更适合成人长骨骨折不愈合的治疗。
陈安富黄凯周永强
关键词:META分析
CRP与ESR在骨科内固定手术后的表达变化及意义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与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在骨科内固定手术后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87例骨科内固定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8例患者术后感染作为感染组,另外49例患者术后无感染作为非感染组;于术前、术后1、3、7、14天时,检测所有患者的CRP与ESR表达水平,分析骨科内固定手术后感染患者的CRP与ESR表达变化规律;并对比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患者的CRP与ESR峰值、CRP表达水平异常率、ESR表达水平异常率。结果 38例骨科内固定手术后感染患者,术后14天内的CRP与ESR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水平,呈递增式变化;49例骨科内固定手术后非感染患者,术后CRP与ESR表达水平呈先递增后递减式变化,且术后3天CRP表达水平、术后7天ESR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水平(P<0.05);感染组患者术后CRP与ESR峰值、CRP表达水平异常率、ESR表达水平异常率均显著大于非感染组(P<0.05);将CRP、ESR联合考虑,任一指标超过阈值则诊断感染,两项指标均未超过阈值则排除感染,则对骨科内固定手术后感染诊断的灵敏度为99.00%,特异度为97.00%。结论骨科内固定手术后CRP与ESR的表达水平均呈先递增后递减的规律性变化,通过监测CRP与ESR的表达变化,有利于早期感染的发现,且CRP比ESR更敏感,两者均可作为评估术后感染发生风险、病情严重程度、疗效及预后的观察指标。
黄凯
关键词: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
前外侧切口联合克氏针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外侧柱合并后外侧柱骨折
目的:观察前外侧切口联合克氏针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外侧柱合并后外侧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06月至2013年06月我科采用前外侧切口联合克氏针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外侧柱合并后外侧柱骨折12例,其中胫骨外侧柱合...
唐旭东陈安富黄凯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
双钢板治疗胫骨平台复杂骨折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讨双钢板治疗胫骨平台复杂骨折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为临床进一步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双钢板治疗的4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胫骨平台复杂骨折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二分类Logistic多因素分析探讨胫骨平台复杂骨折双钢板治疗术后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484例患者中,术后发生感染的有21例,占4.34%。以革兰氏阳性菌感染为主,共培养出19株,占67.86%,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常见,共培养出10株。革兰氏阴性菌共培养出7株,占25.00%,其中大肠埃希菌最常见,共培养出3株。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否有糖尿病病史、骨折类型、骨折复杂程度、手术时间、是否有遗留死腔、是否有侵入性操作是胫骨平台复杂骨折双钢板治疗术后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开放性骨折、骨折复杂程度、遗留死腔、侵入性操作是胫骨平台复杂骨折双钢板治疗术后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龄、开放性骨折、骨折复杂程度、遗留死腔、侵入性操作是胫骨平台复杂骨折双钢板治疗术后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手术时应认真清洁创口、保护软组织、减少手术的损伤以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
唐旭东周永强黄凯
关键词:双钢板胫骨平台复杂骨折
两种术式治疗Garden Ⅲ~Ⅳ型股骨颈骨折的比较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比较观察人工全髋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1997年9月-2011年9月,8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全髋置换术组与半髋关节置换术组,每组41例,比较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全髋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半髋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髋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半髋组(P<0.05),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半髋组(P<0.05),疼痛发生率明显少于半髋组(P<0.05),而两组出血量、引流量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置换术治疗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半髋置换术,可加快髋关节功能恢复,降低患者的疼痛率,并发症发生率。
唐旭东黄凯
关键词:全髋置换术半髋关节置换术股骨颈骨折
前外侧微创入路与后外侧常规入路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比较前外侧微创入路与后外侧常规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之间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12月我科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的39例患者,其中18例为前外侧微创入路(微创组),21例为后外侧常规入路(常规组)。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术前、术后3天、6个月、1年Harris评分)及主要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微创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常规组,术后3天Harris评分高于后外侧常规入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他临床指标及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前外侧微创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早期疗效优于后外侧常规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但长期随访二者疗效无明显差异。
唐旭东陈安富黄凯蔡伟
关键词:微创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
两种内固定手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隐性失血量及预后比较被引量:25
2016年
目的 比较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 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骨科收治的6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DHS内固定治疗32例(DHS组),PFNA内固定36例(PFNA组),患者术后均完成1年随访,统计2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隐性失血量,监测髋关节功能变化,比较2组预后。结果 1DHS组总有效率为93.75%,与PFNA组的94.44%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PFNA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DHS组(P〈0.05);3PFNA组术后1、2-3、4-5 d隐性失血量均少于DHS组(P〈0.05);4术后,2组Harris评分均上升,与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术后3、6、12个月后评分上升幅度均高于DHS组(P〈0.05);5术后3、6、12个月PFNA组日常生活活动力表(activies of daihy living,ADL)评分均高于DHS组(P〈0.05)。结论 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整体效果好,患者隐性失血量少,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快,预后好。
黄凯陈安富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动力髋螺钉失血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