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项金瑜

作品数:7 被引量:51H指数:3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预后
  • 3篇乳腺
  • 3篇癌组织
  • 3篇TFF3
  • 2篇乳腺癌
  • 2篇三叶因子
  • 2篇三叶因子3
  • 2篇肿瘤
  • 2篇细胞
  • 2篇腺癌
  • 2篇浸润性
  • 2篇基因
  • 1篇定向分化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多西他赛
  • 1篇氧化酶
  • 1篇药物
  • 1篇英文
  • 1篇营养

机构

  • 5篇青岛大学医学...
  • 3篇青岛大学
  • 1篇青岛市市立医...
  • 1篇双鸭山市人民...

作者

  • 7篇项金瑜
  • 2篇成宁宁
  • 2篇王新刚
  • 2篇姚如永
  • 2篇孙玲玲
  • 1篇张海宁
  • 1篇梁军
  • 1篇邱文生
  • 1篇王英振
  • 1篇王智浩
  • 1篇卫红军
  • 1篇王东升
  • 1篇隋爱华
  • 1篇刘相萍
  • 1篇吕静
  • 1篇周岩冰
  • 1篇岳麓
  • 1篇张茜
  • 1篇李启才
  • 1篇迟程

传媒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齐鲁医学杂志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第十五届全国...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GSTP1、XPG基因多态性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铂类药物化疗疗效及生存期的关系被引量:10
2012年
背景与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P1,GSTP1)基因A105G和人着色性干皮病G组(xeroderma pigmentatosum group G,XPG)基因C46T多态性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对以铂类药物为主方案的化疗疗效及生存期的关系。方法:经病理学确诊的晚期NSCLC患者85例,化疗前取静脉血采用DNA测序法检测GSTP1 A105G和XPG C46T多态性,给予以铂类药物为主方案的化疗,2个周期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RECIST标准)并统计疾病进展时间(time to progression,TTP)和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分析GSTP1 A105G和XPG C46T多态性与化疗疗效及生存期的关系。结果:85例晚期NSCLC患者中,GSTP1 A/G+G/G基因型和A/A基因型患者化疗有效率分别为43.59%和1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38,P<0.05);XPG C/C基因型和C/T+T/T基因型患者化疗有效率分别为42.86%和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86,P<0.05);联合多态性分析显示,同时携带GSTP1 A/G+G/G和XPG C/C基因型患者化疗有效率最高为44.7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随访结束,81例患者中位TTP为6.5个月,其中GSTP1 A/G+G/G基因型为8.0个月,A/A基因型为6.0个月,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4.688,P<0.01);XPG C/C基因型为7.5个月,C/T+T/T基因型为6.0个月,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0.897,P<0.01);联合多态性分析显示,同时携带GSTP1 A/G+G/G和XPG C/C基因型患者的中位TTP最长为8.0个月,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78例患者中位OS为9.0个月,其中GSTP1 A/G+G/G基因型为11.0个月,A/A基因型为9.0个月,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4.522,P<0.01);XPG C/C基因型为10.5个月,C/T+T/T基因型为9.0个月,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2.136,P<0.01);联合多态性分析显示,同时携带GSTP1 A/G+G/G和XPG C/C基因型患者的中位OS最长为11.0个月,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GSTP1 A105G和XPG C46T多态性�
吕红英李启才卫红军项金瑜姚如永梁军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铂类生存期
ErBb-2对乳腺癌细胞TACC1表达及多西他赛敏感性的影响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下调人乳腺癌细胞BT474中ErBb-2/(Her-2/)的表达,检测TACC1基因的表达变化及对多西他赛敏感性的影响,初步探讨TACC1与ErBb-2及化疗耐药的相关性。 /[方法/...
项金瑜
关键词:乳腺癌化疗耐药ERBB-2
文献传递
TACC1及TFF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英文)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转化酸性卷曲螺旋蛋白1(TACC1)和肠三叶因子(TFF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癌组织中TACC1及TFF3的表达情况。采用x2检验、乘积极限法及单因素、多因素生存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分析胃癌组织中TACC1及TFF3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TACC1和TFF3在进展期胃癌、有淋巴结转移及复发的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较高。此外,TFF3在较大肿瘤(肿瘤大小>4 cm)的胃癌组织中的表达较高。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年龄、淋巴结转移、TACC1和TFF3表达与低生存期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TACC1和TFF3的表达是独立的预后预测因子。结论:TACC1和TFF3的表达可以作为胃癌的独立不良预后因子,而且在胃癌组织中TACC1和TFF3共同表达的患者生存时间更短。
张茜项金瑜李宇孙笑笑姚如永迟程吕静邱文生
关键词:TFF3胃癌预后
TFF3在浸润性乳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三叶因子3(TFF3)在浸润性乳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5法,分别检测118例浸润性乳癌和3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TFF3的表达,并对TFF3不同表达病人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118例浸润性乳癌组织中TFF3蛋白的高表达率为44.1%(52/118),TFF3表达与病人的年龄、淋巴结是否转移及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2蛋白的表达相关(χ2=4.11~5.84,P<0.05)。TFF3低表达病人的5年无进展生存期显著长于TFF3高表达者(χ2=5.92,P<0.05),5年的总生存期也显著延长(χ2=5.75,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TFF3蛋白表达、分期可以作为浸润性乳癌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TFF3蛋白表达是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 TFF3的表达与浸润性乳癌病人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有关,其高表达者预后较差。
成宁宁王新刚孙玲玲项金瑜隋爱华岳麓
关键词:三叶因子3乳腺肿瘤预后
环氧化酶2基因沉默不影响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的能力被引量:5
2014年
背景:目前环氧化酶2基因沉默在干细胞中的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目的:构建携带环氧化酶2基因沉默的慢病毒载体,观察其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以及其定向分化潜能变化情况。方法:应用重组慢病毒技术构建携带沉默环氧化酶2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的慢病毒载体,并用其转染体外培养第3代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无目的基因的慢病毒转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组和未做处理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作为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进行对比。转染后7 d分别提取各组细胞的总RNA和蛋白检测环氧化酶2表达量。对环氧化酶2基因沉默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正常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诱导,观察环氧化酶2基因沉默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成骨、成软骨能力的影响。结果与结论:慢病毒转染3 d后,荧光显微镜下可见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发出绿色荧光,阴性对照组转染效率可达90%以上,实验组转染效率达85%以上。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环氧化酶2基因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均得到了明显抑制。环氧化酶2基因转染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成骨、成软骨能力无明显影响。
赫天张海宁项金瑜刘相萍邓继红王英振
关键词: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环氧化酶2基因沉默细胞定向分化WESTERNBLOT
TFF3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三叶因子3(TFF3)在浸润性乳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5法检测118例浸润性乳癌和3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TFF3的表达,并对TFF3不同表达病人的临床病理...
成宁宁王新刚孙玲玲项金瑜隋爱华岳麓
关键词:浸润性乳腺癌预后因素三叶因子3
文献传递
术后早期经口肠内营养对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被引量:33
2013年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入组2012年1-5月问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48例结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试验组患者术后早期少量多次进水加肠内营养制剂(佳维体);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明显加快[(54.3±11.9)h比(65.7±10.0)h,P〈0.05],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5.4±1.1)d比(7.1±1.4)d,P〈0.05],住院费用明显减少[(3.63±0.64)万元比(4.28±0.43)万元人民币,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5%(3/24)比16.7%(4/24),P〉0.05]。术后第5天,试验组总蛋白、白蛋白及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CRP、IL-6及TNF-a等炎性反应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改善结直肠癌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促进肠道功能早期恢复。
王智浩仲蓓项金瑜周岩冰王东升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早期肠内营养营养状况免疫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