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慧霞
- 作品数:67 被引量:313H指数:8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观察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探讨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免疫表型。方法应用常规病理、免疫组化观察1例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并对相关文献进行调研。结果患者肝脾明显增大,镜下显示瘤细胞弥漫浸润脾脏红髓血窦,瘤细胞中等大,胞浆淡染,核染色质较细腻,核仁不明显。肝脏血窦内瘤细胞呈佛珠状或线样浸润,免疫表型:瘤细胞表达CD45RO、CD3和TIA-1,而CD57、CD20和CD79a等标记阴性。结论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是较为罕见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预后较差,应注意与其他淋巴瘤和白血病的鉴别。
- 耿舰朱梅刚丁彦青韩慧霞
- 关键词: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
- miR-200a在结直肠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对高转移细胞系Lovo的影响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检测结肠癌细胞系中mi R-200a对高转移细胞系Lovo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6种结肠癌细胞系HCT116、HT29,LS174T、SW480、SW620和Lovo中mi R-200a的表达水平,在高转移细胞系Lovo中瞬时转染mi R-200a mimics使其高表达mi R-200a,检测高表达mi R-200a后Lovo细胞增殖、迁移、细胞同质黏附能力和凋亡等情况的变化。结果 mi R-200a在6种细胞系中存在差异性表达,其中具有高转移潜能的Lovo中表达最低,成瘤但不转移的细胞系HCT116表达最高。在Lovo细胞高表达mi R-200a后,Lovo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明显减弱、细胞同质黏附能力增强且凋亡增加。结论 mi R-200a在结肠癌细胞系中表达失常,其作用可能与结肠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有关,高表达mi R-200a能抑制Lovo细胞增殖和迁移、增强细胞间黏附能力、促进凋亡,其分子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吴共发赵海燕何楠韩慧霞
- 关键词:结肠癌增殖凋亡
- 四种防脱载玻片使用效果的比较被引量:4
- 2011年
- 免疫组织化学实验中,由于切片要在试剂中长时间浸泡,尤其是经过微波或高压加热抗原修复处理等操作,极易造成脱片而影响实验进程,这就要求实验前对载玻片进行防脱片处理。本研究旨在从多种硅化方法中探讨一种操作简便,防脱效果好的免疫组织化学实验防脱片处理方法。
- 吴共发张彦薛小磊赵海燕何楠韩慧霞
-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脱片
- 用基因芯片研究人肺癌转移相关基因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 自制肿瘤转移相关基因芯片研究人肺癌高、低转移细胞系PG和PAa间以及肺癌、淋巴结转移癌与正常肺组织间的基因表达谱差异,筛选与肺癌转移相关的特异基因。方法 提取2种肺癌细胞系、人肺癌、淋巴结转移癌及周围正常肺组织的mRNA后逆转录标记cDNA探针,与自制的含399个肿瘤转移相关基因的微阵列膜杂交,QuantArray软件分析杂交信号强度获得差异表达基因。结果 正常肺组织与肺原发癌的基因表达谱有显著差异。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与PG高转移细胞系表达基因行聚类分析,共同表达且最具统计学意义的基因有64个,包括上调基因27个,下调基因37个。结论 多基因参与肺癌的转移过程,肺转移癌与高转移细胞系共同差异表达的基因可能与肺癌的高转移特性密切相关。
- 王蔚孙青韩金祥丁彦青韩慧霞杨磊翁德胜
- 关键词:肺肿瘤肿瘤转移CDNA微阵列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例被引量:1
- 2004年
- 刘立飞耿舰丁彦青韩慧霞
- 关键词:胰头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占位性病变MRI检查上腹部胀痛肿物
- 肝硬变内HBVDNA及其五种抗原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 1995年
- 取225例人肝硬变活检组织石蜡切片,检测了HBVDNA及其5种抗原。分别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HBxAg、pre-S_1和pre-S_2抗原;用PAP法检测HBsAg和HBcAg;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HBVDNA;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双标记方法检测HBVDNA和HBsAg、HBxAg或HBcAg。结果显示,阳性检出率HBsAg为70.0%(128/183例),pre-S_1抗原为64.4%(85/132例)、pre-S_2抗原为61.4%(81/132例),HBxAg为75.3%(113/150例),HBcAg为22.4%(39/174例),HBVDNA为62.4%(58/93例)。双标阳性检出率HBVDNA和HBsAg为37.3%(19/51例),HBVDNA和HBx-Ag为86.3%(44/51例),HBVDNA和HBcAg为39.2%(20/51例)。HBVDNA和HBV5种抗原阳性病例中80%以上均伴有肝细胞不典型增生。这一结果表明,在我国肝硬变的发生发展与HBV慢性感染有密切的关系。
- 王文亮张晓东韩慧霞朱新生
- 关键词:肝硬变乙型肝炎抗原杂交
- 横纹肌样脑膜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被引量:6
- 2009年
- 横纹肌样脑膜瘤(Rhabdoid meningioma,RM)是脑膜瘤的一种特殊类型,病理改变以大量横纹肌样肿瘤细胞伴或不伴有脑膜瘤形态为特点。由于该病很少见,且组织形态与多个肿瘤相似,因而易导致误诊和漏诊。现结合我科诊断的1例病例及文献对该病病理特点、免疫表型等进行分析。
- 韩慧霞杜平张彦邓永键
- 关键词:横纹肌样脑膜瘤病理特点
- 肺原发间叶性软骨肉瘤一例被引量:5
- 2005年
- 耿舰丁彦青刘立飞朱梅刚韩慧霞蔡俊杰
- 关键词:软骨肉瘤肿瘤胸腔
- IgG4相关性脑膜病变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Ig G4相关性脑膜病变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及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与结果男性患者,49岁,临床表现为头痛近2年并进行性加重1月余,头部MRI显示左侧顶叶占位性病变,增强扫描可见"脑膜尾征",手术完整切除病灶。组织学形态,左侧顶叶硬脑膜和脑实质大量胶原纤维增生,其间散在灶状细胞浸润,多为较成熟的浆细胞,部分浆细胞内可见匀质红染的Russell小体,其间散在淋巴细胞和少量嗜酸性粒细胞,局部可见小灶状坏死,间质纤维母细胞和小血管增生,未见包膜,病变累及周围脑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浆细胞胞质弥漫性表达Ig G和Ig G4(>60%)、胞膜表达CD38和CD138,淋巴细胞胞膜表达CD3、CD4或CD20。血清Ig G4为1.05 g/L。最终病理诊断为(左侧顶叶)Ig G4相关性脑膜病变可能性大。术后予抗感染、抗癫、营养支持治疗,症状明显好转,出院后未按医嘱定期随访。结论 Ig G4相关性脑膜病变临床少见,且缺乏典型临床表现和特征性影像学改变,术前诊断与鉴别诊断困难,血清Ig G4水平升高是其诊断的重要线索,明确诊断仍需依靠特征性的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表型。
- 陆滟霞黎相照韩慧霞
- 关键词:免疫球蛋白G脑膜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
- 散发性结直肠癌组织APC突变的研究被引量:6
- 1999年
- ?
- 林金容姜泊张亚历王晓怀林鸿韩慧霞刘晓霞周殿元
- 关键词:结肠直肠肿瘤家族性腺瘤性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