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护理
  • 4篇老年
  • 2篇蛋白
  • 2篇心肌
  • 2篇肿瘤
  • 2篇重症
  • 1篇动脉
  • 1篇动脉内
  • 1篇动脉内膜
  • 1篇动脉内膜中层...
  • 1篇动脉狭窄
  • 1篇心病
  • 1篇心肌病
  • 1篇心肌炎
  • 1篇心理
  • 1篇心理特征
  • 1篇型心
  • 1篇性疾病
  • 1篇血浆
  • 1篇血浆脑钠肽

机构

  • 10篇齐齐哈尔市第...

作者

  • 10篇雷春华
  • 2篇李坤颖
  • 2篇冯则智
  • 1篇韩书香
  • 1篇刘晶
  • 1篇毕艳玲
  • 1篇张丽
  • 1篇马骉
  • 1篇侯莉莉
  • 1篇高捷
  • 1篇刘清芝

传媒

  • 6篇中国老年保健...
  • 2篇中国科技期刊...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清hs-CRP、Hcy与IMT变化在老年脑卒中颈动脉狭窄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研究血清hs-CRP、Hcy水平与IMT变化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狭窄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8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试验组,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将其分为轻、中、重度组;根据颈部狭窄分支血管数量,将其分为无、单、多分支组。另选取我院同期健康受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各组受检者均接受颈动脉超声仪检测,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血清hs-CRP、Hcy水平与IMT,比较试验组中不同狭窄程度及不同狭窄分支血管数量的血清hs-CRP、Hcy水平与IMT。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血清hs-CRP、Hcy水平与IMT均明显升高;与轻度组比,中、重度组的血清hs-CRP、Hcy水平与IMT均升高,且重度组高于中度组;与无分支组比,单、多分支组的血清hs-CRP、Hcy水平与IMT均升高,且多分支组高于单分支组(P<0.05)。结论血清hs-CRP、Hcy水平及IMT可随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颈动脉狭窄程度及血管数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进而加重神经缺损程度,对患者病情造成不良影响,在临床中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曾薇雷春华
关键词:老年颈动脉狭窄超敏C-反应蛋白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风险管理在肿瘤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2年
考察风险管理在癌症护理中的作用和效果。方法: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期间,我院肿瘤科共收治38名患者。对照组的患者以常规方式接受护理,并在常规方式的基础上增加风险管理,以控制护理过程中的风险。结果: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有差异,风险管理组为100%,对照组为84.2%,X2为4.398,P值小于0.05。结果在统计学上是不同的。结论:在护理过程使用风险管理的措施能够显著的增强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从而建立更加良好的医患关系,推动护理质量的提升,促进医疗体系的建设。
李坤颖吴英娜雷春华
关键词:风险管理肿瘤科护理
血清D-D、PCT、PA在老年重症肺炎中的检测水平及意义
2021年
目的研究血清D-D、PCT、PA在老年重症肺炎中的检测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26例、重度24例;按照预后情况分为一般17例,良好33例。另选取于我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D-D、PCT、PA水平差异,不同病情程度及预后情况患者血清D-D、PCT、PA水平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血清D-D、PCT水平升高,血清PA水平降低;重度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血清D-D、PCT水平高于轻度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血清PA水平低于轻度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一般的患者血清D-D、PCT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的患者,血清PA水平低于预后良好患者(均P<0.05)。结论血清D-D、PCT、PA水平检测可作为判断老年重症肺炎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曾薇雷春华
关键词:重症肺炎老年D-二聚体前清蛋白
延续性护理服务模式在老年慢性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服务模式在老年慢性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随机双盲法将我院在2016年12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2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分为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遵医依从性、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遵医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ALD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SAS评分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服务模式在老年慢性病患者护理中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能明显提高患者遵医依从性和生活自理能力,改善其心理状态,提升护理满意度。
雷春华贾荣丽刘洋孙晓平刘晶韩书香毕艳玲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老年慢性疾病
黑龙江医养结合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老龄化的"银色浪潮"来袭,养老压力日益凸显,已成为中国21世纪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如何解决老年人老有所医,老有所养的问题,促进健康老龄化。本文借鉴国内外养老模式的实践,通过对黑龙江省部分地区的调研,结合省内相关政策与实际,从实践中凝练出"医养结合"四种健康管理模式。
刘清芝王艳秋白昳闫莉雷春华冯则智马骉高捷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实施优质护理分析
2017年
目的分析对住院老年患者实施优质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以盲选方式将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9月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82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住院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优质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心理状态的例数、在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状态SDS和SAS评分的改善幅度、对住院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及住院治疗总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不良心理状态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护理干预后心理状态SDS和SAS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住院期间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对老年患者住院实施优质心理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在治疗期间保持良好心态,减少不良情绪对治疗产生的不利影响,缩短住院治疗时间。
张永宏雷春华
关键词:老年住院优质护理心理
关于扩张型心肌病护理的探讨
2020年
探究研讨对扩心病患者开展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案的临床成效。方法:在2017-06到2020-02期间内本院接收医治的患者中,随机选择60位患有扩张型心肌病的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参与实验的患者均可进行护理干预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的治疗时间处于8天到59天区段内,治疗时间均长为26天,54位由扩心病引发的心力交瘁、心律失常等临床症状的患者得到了全面改善,6位患者出现恶化症状甚至死亡,包括4位因脑栓塞伴随休克而死亡的病例,还有2位患者因心率衰竭抢救无效死亡,其余患者治疗离院后进行了随机访问,在这1年期间内,共有49位患者可以正常生活。结论:对于患有扩张性心肌病的病人,医护人员需要给予全方位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患者为中心,从患者的角度出发思考护理治疗方案,尽可能的改善患者的病况,提升患者对治疗工作的配合度,提高患者治疗的总体有效比率。
雷春华李玲冯则智
关键词:扩心病护理干预
关于股前外侧游离穿支皮瓣修复四肢皮肤组织损伤护理的探讨
2020年
本文主要针对股前外侧游离穿支皮瓣修复四肢皮肤组织损伤护理的过程进行分析,并且调研护理的方法以及病患的护理体会过程。方法:调研过程中使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2017年1月份到2018年12月份在我院进行四肢皮肤组织损伤病症医治的病患作为调研对象。结果: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参与本次调研的110名病患的手术医治成效均为成功,但是有7名病患出现了血管危急的现象,10名病患因为足背部穿支皮瓣修复手术外形欠满意做修补手术,其余的病患的皮斑供应区域的伤口愈合状况相对良好,再经过3个月到24个月的皮瓣质地随访的过程当中可以发现所有的病患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异常情况。结论:在对皮肤组织损伤的病患进行临床医治时,对他们的术前术中以及术后进行严密的观察和护理,就能够获得更好的临床医治成效。
张丽雷春华陈雪
关键词:股前外侧护理
探讨急性重症心肌炎患者血浆脑钠肽检测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观察并分析急性重症心肌炎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6年5月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急性重症心肌炎患者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同时期于本院进行体检的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参与研究对象均实施血管紧张素转化酶血浆脑钠肽水平的检测。结果观察组患者的BNP浓度平均为298.6±37.8p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平均水平,组间存在较大差异(P<0.05)。另外,不同症状急性重症心肌炎患者BNP浓度也存在一定差异,症状轻患者的BNP检查结果明显低于症状重的患者(P<0.05)。结论对急性重症心肌炎患者进行血浆脑钠肽检测有助于判断患者的病情进展,可作为临床诊断急性重症心肌炎的指标之一,具有较高的临床检测价值。
侯莉莉雷春华
关键词:急性重症心肌炎血浆脑钠肽
浅析观察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2年
探究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共3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方式,人文关怀组在其基础上为患者提供充分的人文关怀服务。然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以及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情绪滋生情况。结果:采取人文关怀组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为100%,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程度仅为81.25%,两组满意度差异明显。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HAMA以及HAMD评分可知,采取人文关怀组的患者在护理后两项指标的评分都明显的优于对照组,人文关怀组患者的HAMA评分从67.46±6.86分下降为35.76±2.45分,HAMD评分由68.57±2.46分下降为34.66±5.41分,虽然对照组的评分也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显著低于人文关怀组患者。进行人文关怀护理组患者对护理具有更好的满意率以及患者的情绪具有更加明显的改善。结论:在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中加入人性关怀理念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护理体验,有助于治疗效果的显现。
李坤颖雷春华
关键词:人文关怀疗效观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