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晴
- 作品数:18 被引量:99H指数:7
-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中医药局建设中医药强省科研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应用血肌酸激酶或肌酸激酶MM同工酶筛查新生儿杜氏肌营养不良症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背景目前应用血CK或其同工酶(CK-MM)筛查新生儿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的临床研究较少,其准确性尚不明确。目的系统评价血CK或CK-MM筛查新生儿DMD的准确性。设计系统评价/Meta分析。方法检索Medline(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Scopus、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起始时间均为1975年1月1日,Medline(PubMed)检索截止时间为2022年11月5日,其他数据库检索截止时间为2022年10月5日。纳入以血CK或CK-MM筛查新生儿DMD的诊断准确性研究。采用QUADAS-2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偏倚风险及临床适用性评价;提取文献数据,应用Stata 15.0和Meta-Disc 1.4软件进行Meta分析;合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PLR)、阴性似然比(NLR)、诊断比值比(DOR),并绘制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计算AUC和Q指数值。主要结局指标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CK筛查DMD纳入11篇文献,共1351953例新生儿;敏感度97%(95%CI:88%~99%),特异度100%(95%CI:100%~100%),PLR 1131(95%CI:370~3455),NLR 0.01(95%CI:0.00~0.19),DOR 16476(95%CI:4115~65963),AUC为0.9954,Q指数为0.9740;Deeks检验P=0.12,发表偏倚的可能较小。CK-MM筛查DMD纳入5篇文献,共156547例新生儿;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为100%(95%CI:100%~100%),PLR 3925(95%CI:3925~3925),NLR 0.00(95%CI:0.00~0.00),DOR 23094(95%CI:5773~92384);AUC为0.9252,Q指数为0.8594。结论应用血CK或CK-MM筛查新生儿DMD的准确性高,有助于早期诊断DMD。
- 唐亮陈晓晴谭伟强程浣彤綦向军
- 关键词:杜氏肌营养不良症肌酸激酶新生儿筛查
- 银杏叶提取物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Survivin表达的影响
- 2009年
-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xtract of ginkgo biloba,EGB)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后缺血侧脑组织Survivin表达的影响,探讨其神经保护机制。方法健康7日龄Sprague-Dawley新生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24)、对照组(n=24)及EGB治疗组(n=24)。采用经典的Rice法制成HIBD模型,应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Survivin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对照组伤后1、3、7、14d的细胞凋亡数及Survivin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EGB治疗组伤后7、14d的细胞凋亡数明显降低(P<0.01),且在伤后1、3d的Survivin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EGB可促进抗凋亡因子Survivin的表达而减少HIBD后的细胞凋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 陈晓晴陈耀勇黎萍罗小平
- 关键词:银杏叶提取物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
- 中西结合护理对小儿腹泻治疗有效性及住院时间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中西结合护理对小儿腹泻治疗有效性及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28例小儿腹泻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病人均根据所实施的护理方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中西结合护理,观察两组病人的治疗有效性及住院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经不同的治疗,观察组治愈40例,有效21例,对照组治愈30例,有效20例。两组病人的治疗总有效率对照组显著低于观察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病人的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5.12±2.13)d和(9.25±3.51)d,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腹泻病人实施中西结合护理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病人的住院时间。
- 王晓芹全小明唐丽平陈晓晴
- 关键词:小儿腹泻中西结合护理住院时间
-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TLR4、NF-κB及IL-6变化的影响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新生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模型TLR4、NF-κB及IL-6动态变化的影响,探讨EPO对NEC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90只3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只):正常对照组、NEC模型组和EPO干预组。采用鼠代乳品人工喂养、缺氧冷刺激建立新生大鼠NEC模型。EPO干预组采用代乳品中添加EPO(0.1U/ml)人工喂养,同时行缺氧冷刺激。正常对照组鼠乳喂养,不进行任何干预。各组于造模后24、48、72h分别处死10只大鼠切取末端回肠3cm,HE染色后观察肠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进行组织损伤评分,组织学评分≥2分确定为NEC。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和ELISA法检测肠组织TLR4 mRNA、NF-κB mRNA和IL-6的动态变化。结果 NEC模型组TLR4 mRNA在24h出现高表达,峰值在48h和72h略有下降,各时间点表达值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EPO干预组24h出现高表达,但随后迅速下降,48h和72h表达值明显低于NEC模型组(P<0.01)。NEC模型组NF-κB mRNAI、L-6表达值在48h和72h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EPO干预组在48h也出现高表达,72h明显低于NEC模型组(P<0.01)。48h内各组动物均未出现组织病理损伤,72h后NEC模型组和EPO干预组出现组织损伤,NEC模型组评分(2.83±0.56)明显高于EPO干预组(1.53±0.35,P<0.01)。结论新生大鼠NEC模型中先天免疫应答启动早于获得性免疫应答,炎症反应早于肠道组织损伤。经肠道给予生理浓度的EPO可下调TLR4表达,抑制炎性介质的产生,从而减轻肠道组织损伤。
- 陈晓晴许华罗小平
- 关键词:红细胞生成素TOLL样受体4
- 51号外显子跳读药物治疗杜氏肌营养不良的疗效和安全性Meta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背景目前51号外显子跳读药物治疗杜氏肌营养不良(DMD)的临床研究较少,其疗效及安全性尚不明确。目的系统评价51号外显子跳读药物治疗DMD的疗效和安全性。设计系统评价/Meta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linicaltrials.gov)和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纳入51号外显子跳读药物Eteplirsen、Drisapersen、Suvodirsen和SRP-5051治疗DMD的RCT,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10月21日。按照Cochrane手册推荐的RCT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主要结局指标治疗24周时6 min步行试验(6MWT)距离、北极星移动评价量表(NSAA)评分。结果共纳入5篇RCT文献322例DMD患儿,Eteplirsen 1篇,Drisapersen 4篇。文献偏倚风险评价:关于Drisapersen文献均采用中央随机化系统,关于Eteplirsen文献未说明随机化方法以及是否实施分配隐藏,选择偏倚风险高;除1篇文献未对结局评估者施盲外,其余文献均对研究对象、研究实施者和研究评估者施盲,实施偏倚和测量偏倚风险低;5篇RCT均为注册研究,均无数据缺失,故失访偏倚和报告偏倚风险低。Meta分析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24周时6MWT距离平均变化值(MD=-9.16,95%CI:-21.94~3.62,P=0.16)和NSAA评分(MD=1.20,95%CI:-2.35~4.75,P=0.5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risapersen组肾毒性(29.0%vs 16.0%,RR=2.2,95%CI:1.2~4.0,P=0.01)和局部不良反应(52.4%vs 12.0%,RR=7.4,95%CI:3.4~15.7,P<0.001)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51号外显子跳读药物治疗24周时的疗效不确定,并可能出现肾毒性、局部不良反应等。
- 唐亮陈晓晴谭伟强
- 关键词:杜氏肌营养不良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
- 早期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早产儿神经系统保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系统评价早期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早产儿神经系统保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和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等,收集有关EPO对早产儿神经系统保护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限为建库到2020年12月31日,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项RCTs,包括3650例早产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小剂量EPO可提高早产儿校正年龄12~24个月时智力发育指数(MDI)[MD=7.26,95%CI(2.99,11.53),P=0.0009]和运动发育指数(PDI)[MD=4.88,95%CI(1.76,7.99),P=0.002],并且可降低MDI<70的发生率[MD=0.41,95%CI(0.27,0.64),P<0.0001],但大剂量EPO(≥1000 U/kg)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PO治疗组相比于对照组,脑性瘫痪、听力损害、视力损害以及其他神经发育障碍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PO治疗可降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脑室内出血(Ⅲ/Ⅳ度)和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发生率,并且不会增加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和早产儿视网膜病(≥Ⅲ期)的发生风险。结论早期应用小剂量EPO对早产儿神经系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安全,大剂量EPO的神经保护作用需进一步探讨。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 唐亮陈晓晴谭伟强
- 关键词:神经发育早产促红细胞生成素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
-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预后的影响因素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探讨影响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新生儿预后的因素。方法选取NEC患儿204例,根据治疗结局分为治愈组118例和恶化组86例,比较两组患儿一般情况、喂养情况、临床表现,分析影响NEC预后的因素。结果代谢性酸中毒、微循环灌注不良、NEC分期、呼吸衰竭、气腹征是NEC预后的危险因素(均P<0.05),经口喂养时间晚、静脉营养及非营养性吸吮是NEC患儿预后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微循环灌注不良、呼吸衰竭和气腹征,并采取静脉营养、晚开奶、非营养性吮吸或许能改善NEC预后。
- 欧阳学认连逸青陈晓晴李颖许华
- 关键词: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预后影响因素新生儿
- 慢性脑缺血对大鼠丘脑神经代谢物质的影响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为探求慢性脑缺血或脑血流灌注不足(CBH)的过程所导致的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生理和神经化学机制,运用离体高分辨质子磁共振波谱(1HNMRS)的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慢性脑缺血所导致大鼠丘脑神经代谢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建立大鼠慢性低灌注性脑缺血的动物模型,观察手术后延迟期大鼠丘脑内的神经代谢物或神经化学物质包括肌酸/磷酸肌酸(Cr)、乳酸(Lac)、N-乙酰-天冬氨酸复合物(NAA)、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lu)、谷氨酰胺(Gln)、牛磺酸(Tau)以及肌醇(myo-Ins)浓度的变化。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该大鼠丘脑区域内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所检测的实验组大鼠丘脑的主要神经化学物质中,Gln和myo-Ins总浓度显著升高(P<0.01),GABA的总浓度显著降低(P<0.05),而NAA、Cr、Lac、Glu和Tau的总浓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大鼠丘脑内星形胶质细胞的标志物质GFAP着色光密度与细胞数量均显著增强和增加。结论慢性脑血流灌注不足过程中,大鼠丘脑区域内的一些神经代谢物质仍未能恢复到正常水平,这可能与其导致的慢性神经损伤有关;同时,多种重要的神经代谢物质维持正常水平,可能是神经系统内自我保护机制作用的显示。
- 陈晓晴向赟罗小平
- 关键词:胶质纤维酸性蛋白丘脑
- 过敏性紫癜患儿肠道菌群的变化被引量:20
- 2014年
- 目的研究过敏性紫癜(HSP)患儿的肠道菌群变化。方法提取64例HSP患儿和25例健康儿童粪便标本,采用16S rRNA/DNA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并比较粪便标本中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大肠杆菌。结果 HSP患儿粪便中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大肠杆菌的含量与健康儿童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伴腹痛、呕吐等消化道症状HSP患儿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含量均低于无消化道症状的HSP患儿以及健康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HSP患儿急性期可能存在肠道菌群结构失调的情况,尤其是伴有消化道症状的HSP患儿。
- 罗文许华陈晓晴曾华松林卓殷
-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肠道菌群儿童
- 许华教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经验被引量:13
- 2013年
- 许华教授提出过敏性紫癜与五脏有密切关系,尤与肺脾两脏密切相关,发病与风、热、毒、湿、瘀、虚等相关,其中风、热、湿、瘀起关键性作用。治疗上强调以驱邪为主,重视祛风除湿、调节气机,注重活血化瘀法的应用。
- 罗文许楷斯陈晓晴许华
-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