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敬华

作品数:50 被引量:149H指数:6
供职机构:江南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 5篇生物学
  • 5篇理学
  • 3篇化学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8篇活性
  • 6篇蛋白
  • 6篇肝素
  • 5篇药物
  • 5篇透明质酸
  • 5篇纳米
  • 5篇胶原
  • 5篇胶原蛋白
  • 4篇多柔比星
  • 4篇多糖
  • 4篇肿瘤
  • 4篇竹荪
  • 4篇胶束
  • 4篇教学
  • 3篇药剂学
  • 3篇药物传递
  • 3篇抑菌
  • 3篇水凝胶
  • 3篇肿瘤活性
  • 3篇琥珀酸酯

机构

  • 44篇江南大学
  • 5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安徽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南通大学
  • 1篇无锡贝迪生物...
  • 1篇无限极(中国...
  • 1篇无锡贝迪生物...

作者

  • 47篇陈敬华
  • 15篇陈荆晓
  • 12篇邓超
  • 7篇程咏梅
  • 7篇邱立朋
  • 5篇付海田
  • 4篇郑化
  • 4篇巩凯
  • 3篇滕丽萍
  • 3篇刘卫超
  • 2篇王家堂
  • 2篇周斌
  • 2篇赵朋
  • 2篇施瑜
  • 2篇许淑琴
  • 2篇刘文
  • 2篇张苗
  • 2篇张艺壤
  • 2篇黄燕
  • 2篇赵善成

传媒

  • 12篇食品与生物技...
  • 4篇中国医药工业...
  • 4篇广州化工
  • 3篇工业微生物
  • 3篇中国药学杂志
  • 2篇武汉大学学报...
  • 2篇功能材料
  • 2篇化工进展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生命科学研究
  • 1篇高分子通报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化学试剂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应用化学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精细化工
  • 1篇食品研究与开...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6篇2017
  • 10篇2016
  • 15篇2015
  • 8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种教学方法在药剂学教学中的综合应用被引量:5
2016年
当前国内药剂本科教学主要以授课为主,致使学生学习效率不高。本文尝试将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团队教学法等多种新型教学模式运用于药剂学理论教学中。这些手段与方法的综合应用不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立以学生中心地位的理念,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拓展专业视野,培养学习能力。因此,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对提高药剂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深化药剂学的教学改革积累经验。
邱立朋陈荆晓杨子毅林霞陈敬华
关键词:药剂学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团队教学法
光交联羟丙基壳聚糖纳米凝胶的制备及其释药性能被引量:2
2009年
通过在水溶性的壳聚糖衍生物——羟丙基壳聚糖(HPCS)的氨基上引入具有光反应活性的叠氮基团(4-叠氮苯甲酸),制备了一种光可引发交联的叠氮化羟丙基壳聚糖(Az-HPCS).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及氨基滴定法对其结构和取代度进行了表征.通过离子交联和光交联两步交联法制备了壳聚糖纳米凝胶,用透射电镜观察了纳米凝胶的形貌和粒径,并研究了纳米凝胶在不同pH值溶液中的溶胀度、载药行为及释药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包封率与溶液pH值无关,而溶胀度及释药行为则主要受pH值的影响.在酸性条件(pH 2.60)下,溶胀度最大,突释现象也最明显,30 min内释药率可达80%;在碱性条件(pH 9.40)下,溶胀度最低,药物释放速度较慢,2 h内释药率仅为40%;而在中性条件(pH 7.38)下,该纳米凝胶溶胀度中等,有明显的缓控释效果.
陈敬华赵鹏马莉黄进郑化
关键词:羟丙基壳聚糖叠氮基光交联纳米凝胶释药性能
一种真菌复合多糖提取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被引量:10
2013年
研究了一种从保健口服液中提取并纯化后的真菌复合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还原力、对羟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并与复合多糖单一成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各真菌多糖抗氧化活性均随着多糖质量浓度增加显示出稳定增长。相同质量浓度下,真菌复合多糖的抗氧化活性高于竹荪多糖及虫草多糖,但较香菇多糖的活性低或相当。表明在考虑药效和经济成本平衡的前提下,真菌复合多糖具有更高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付海田徐静静邓超胡明华徐晓飞陈敬华
关键词:真菌体外抗氧化
重组肝素酶Ⅰ热失活动力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2014年
对组氨酸标签肝素酶I(His-Hep I,EC 4.2.2.7)的热失活机制进行了研究。针对短暂低温处理可以使热失活His-Hep I酶活部分恢复及添加二硫苏糖醇(DTr)使其热稳定性提高的现象,利用荧光探针法研究了失活过程His-Hep I构象变化,证明了该酶构象存在可逆转变行为。为进一步明晰His-Hep I的热失活机制,假设该酶热失活的主要途径包括去折叠及形成聚集体,并以此为基础建立模型进行拟合,模型与实验值吻合良好,表明假设的合理性。根据模型计算的活化能为E_r=100.217 kJ/mol、E_(ir)=7.857 kJ/mol和E_d=77.062 kJ/mol,此数据从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冷处理为何能使His—Hep I部分恢复活性。进一步研究表明,任何能够抑制这两种途径发生的措施对于提高His-Hep I热稳定性都是有效的。
程咏梅陈潮梁陈敬华刘卫超周斌宋志新
关键词:热稳定性动力学数学模型
肝素化单壁碳纳米管的制备、表征及生物相容性
2014年
背景:碳纳米管具有独特的结构和理化性质,在药物载体、生物传感器及生物材料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但其疏水性强,易缠绕聚集,并且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致生物相容性差。目的:制备肝素化单壁碳纳米管,探讨表面肝素化对碳纳米管水溶性及生物相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共价接枝的方法制备肝素化单壁碳纳米管,通过红外光谱进行表征;考察肝素化单壁碳纳米管在水溶液中的分散情况和稳定性;硫酸咔唑显色测定单壁碳纳米管表面的肝素多糖接枝量;测定抗Ⅹa因子活性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研究肝素化单壁碳纳米管的血液相容性,用MTT法研究10,20,40 mg/L肝素化单壁碳纳米管浸提液与小鼠骨髓干细胞的相容性。结果与结论:肝素被成功接枝到单壁碳纳米管表面,肝素接枝量为257.53 mg/g;肝素化单壁碳纳米管在水溶液中分散良好,具有很好的悬浮稳定性;肝素化单壁碳纳米管抗Ⅹa因子活性为36.53 U/mg,具有明显的抗栓活性,能显著延长绵羊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表现出显著的抗凝活性;肝素化单壁碳纳米管细胞毒性低,并对细胞增殖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表明肝素化不仅能提高碳纳米管在水溶液中的分散性和稳定性,而且赋予其良好的血液相容性和细胞相容性。
彭一清陈荆晓滕丽萍赵善成程咏梅邓超陈敬华
关键词:碳纳米管抗凝血血液相容性细胞相容性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
硫酸乙酰肝素成骨作用及成骨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对硫酸乙酰肝素(heparan sulfate,HS)在骨形成和骨重建方面的作用进行讨论,综述其成骨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有关HS体外作用于成骨细胞系、HS和HS复合支架材料作用于骨缺损动物模型以及HS蛋白聚糖影响骨骼发育的研究文献,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HS长链通过非共价结合方式和参与骨折愈合的生长因子结合,尤其是肝素结合性生长因子(如FGFs、BMP、TGF-β)等,保护这些生长因子免受蛋白酶降解,并可直接参与生长因子信号转导和骨细胞功能调节。HS调控成骨作用机制主要包括:刺激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提高成骨细胞分化能力、促进骨基质形成、维持骨基质稳定和加速骨基质矿化。结论 HS的成骨作用显著,随着对其安全性的不断探索完善,HS可能成为临床治疗骨缺损延迟愈合和不愈合的有效手段,并有望为骨组织工程技术提供更多选择。
徐朱杰陈敬华邵伟王瑞刘仪
关键词:硫酸乙酰肝素骨缺损修复成骨作用成骨机制信号通路
GST-His-Heparinase Ⅰ双标签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与纯化被引量:3
2014年
以pET15b-HepⅠ为模板,通过PCR技术扩增出上游合有6×His标签的HepⅠ基因序列,克隆至表达载体pGEX-4T-1。测序鉴定后,将重组表达质粒pGEX-His-HepⅠ转入E.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菌,经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可溶部分用GSTrap FF和HisTrap HP柱两步亲和纯化,所得产物经SDS-PAGE检测,在66 kDa和43 kDa处显示特异条带,分别与GST-His-HepⅠ和His-HepⅠ融合蛋白预期分子量相符;最终His-HepⅠ融合蛋白的比酶活为86.45 IU/mg,纯度高达99%,与仅一步亲和纯化得到的GST-His-HepⅠ融合蛋白相比,进一步提高了纯化后重组肝素酶的纯度。本研究为制备高纯度的HepⅠ提供了一种方法,对制备高安全性的LMwH和解析HepⅠ晶体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刘卫超程咏梅邓超丁建文宋志新陈敬华
两性霉素B共轭物原位水凝胶的制备及表征
2015年
分别制备并表征了己二酸二酰肼修饰的透明质酸、氧化葡聚糖及其与两性霉素B的共轭物。将三者混合可自发交联形成载两性霉素B共轭物的原位水凝胶。扫描电镜观察到该水凝胶内部呈现疏松的多孔结构,孔径50~150?m。流变学测试表明凝胶中形成了稳定的交联网络结构,具有良好的弹性。在pH 7.4磷酸盐缓冲液中,制品在3 h和126 h时的累积释放率分别为33%和58%。与载两性霉素B的凝胶相比,载共轭物凝胶的抑菌圈较大,且抑制白色念珠菌的效果可持续3 d。
曹莹邱立朋陈敬华
关键词:两性霉素B葡聚糖透明质酸白色念珠菌抑菌作用
紫杉醇生物素标记衍生物的合成被引量:2
2015年
以生物素、紫杉醇和6-氨基己酸为原料,经酰化、水解、酯化反应等步骤合成具有长臂连接的标题化合物。在三乙胺催化下,生物素与N-羟基琥珀酰亚胺反应生成N-羟基琥珀酰亚胺生物素酯。在氯化亚砜、甲醇反应体系下,由6-氨基己酸合成6-氨基己酸甲酯。在三乙胺作用下,N-羟基琥珀酰亚胺生物素酯和6-氨基己酸甲酯反应生成生物素-氨基己酸甲酯;生物素-氨基己酸甲酯在Li OH·H2O作用下,水解反应得到6-生物素氨基己酸。以DMF为溶剂,在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4-二甲氨基吡啶(DMAP)作用下,6-生物素氨基己酸与紫杉醇反应,生成标题化合物。标题化合物和重要中间体化合物采用IR、1HNMR、MS进行了表征。
巩凯陈洁唐汝培陈敬华
关键词:紫杉醇生物素标记物
透明质酸/胶原蛋白/聚乙二醇复合水凝胶的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针对透明质酸、胶原蛋白水凝胶力学性能差的问题,采用两步交联法将透明质酸、胶原蛋白与聚乙二醇双丙烯酸酯制备成一种兼具生物相容性和高强度的复合水凝胶.研究制备了具有相同胶原蛋白和聚乙二醇双丙烯酸酯质量分数,不同透明质酸质量分数的水凝胶,从微观结构和力学强度调控了复合水凝胶的理化性能,并用LG赖氨酸对复合凝胶进行改性.SEM结果表明,三元复合水凝胶具有蜂窝状的内部结构,孔径范围在80~180μm,赖氨酸浓度达40mmol/L时,水凝胶的压缩模量达414kPa,是改性前模量的19倍.细胞毒性和体内植入实验表明该水凝胶浸提环境对细胞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产生较低的免疫排斥反应,有望用于软骨等组织的修复.
袁静邱立朋陈敬华
关键词:透明质酸胶原蛋白水凝胶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