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嘉慧

作品数:47 被引量:219H指数:7
供职机构:深圳市龙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 3篇经济管理
  • 3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8篇疫情
  • 15篇流行病
  • 15篇流行病学
  • 11篇疫情分析
  • 11篇传染
  • 11篇传染病
  • 9篇流感
  • 7篇染病
  • 6篇流行病学特征
  • 6篇流行性
  • 6篇发病
  • 6篇发病率
  • 6篇暴发疫情
  • 5篇流感样病例
  • 5篇流行病学调查
  • 4篇监测分析
  • 4篇病原学
  • 4篇肠道传染病
  • 3篇腮腺炎
  • 3篇手足

机构

  • 34篇深圳市龙岗区...
  • 3篇广东药学院
  • 2篇广东医学院
  • 2篇中山大学
  • 1篇深圳市疾病预...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深圳市龙岗区...
  • 1篇上海市黄浦区...
  • 1篇广东医科大学

作者

  • 34篇陈嘉慧
  • 27篇刘凤仁
  • 24篇叶伟雄
  • 23篇曹桂华
  • 22篇叶碧莉
  • 21篇刘渠
  • 20篇李刚
  • 17篇张起文
  • 10篇林琳
  • 8篇董建
  • 8篇王文玲
  • 7篇孙春云
  • 6篇龙清平
  • 6篇庄辉元
  • 5篇张茂棠
  • 4篇甘莉萍
  • 4篇陈应坚
  • 3篇徐亚军
  • 2篇杨坤祥
  • 2篇钟欣扬

传媒

  • 7篇疾病监测
  • 5篇职业与健康
  • 3篇中国热带医学
  • 3篇中华医学会公...
  • 2篇实用预防医学
  • 2篇热带医学杂志
  • 2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医学动物防制
  • 1篇华南预防医学
  • 1篇中国病案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国际病毒学杂...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8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6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8~2011年深圳市龙岗区传染病暴发疫情分析
目的 分析深圳市龙岗区2008~2011年传染病暴发疫情流行特征,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暴发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2008~2011年该地区报告的传染病暴发疫情资料,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
曹桂华林琳刘渠李刚刘凤仁叶伟雄陈嘉慧叶碧莉
深圳市龙岗区某疗养院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
目的 分析龙岗区干部疗养院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回顾性调查及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本次疫情的流行特征、来源、传播方式及危险因素等。结果 2009年8月...
曹桂华孙春云陈应坚甘莉萍徐亚军杨坤祥王敬忠梅树江许振慧刘渠李刚刘凤仁龙清平叶伟雄陈嘉慧叶碧莉庄辉元
关键词:疗养院甲型H1N1流感
2010-2011年深圳市龙岗区流感监测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分析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流行性感冒(流感)监测的结果,为制定流感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分析龙岗区2010—2011年流感样病例的流行病学、病原学检测、职业暴露人群人禽流感血清学监测等资料,探索流感流行规律。结果 2010—2011年龙岗区监测流感样病例55 429例,占监测就诊病例总数的7.24%(55 429/765 910);流感样病例主要集中在≤15岁年龄组,占80.55%;全年均有病例发生。两年间共分离出流感病毒毒株312株,阳性率38.61%(312/808);其中季节性流感A型96株,B型113株,甲型H1N1流感103株。两年共发生流感暴发疫情43起,累计发病例数458例;暴发时间多在3—5和12月,占总暴发疫情总数的83.72%,流感暴发疫情全部发生在学校和托幼机构;2010年暴发疫情主要为B型流感病毒(94.44%),2011年暴发疫情仍以B型流感病毒(76.00%)为主。结论龙岗区2010—2011年季节性流感发病相对平静,未发生较大规模的暴发流行,病毒毒株未发生明显变异。
叶伟雄曹桂华刘渠李刚刘凤仁陈嘉慧叶碧莉杨燕曾繁松
关键词:流感流感样病例流感监测
BCG载体携带恶性疟MSP-1和MSP-2基因免疫小鼠实验研究
2006年
目的研究恶性疟原虫FCC-1/HN株裂殖子表面蛋白-1(MSP-1)和表面蛋白-2(MSP-2)与BCG多价疫苗在小鼠体内诱导的免疫应答的特性及抗感染的保护性免疫机制。方法将重组pBCG/MSP-1和pBCG/MSP-1-2多价疫苗经皮下注射BALB/c小鼠,经多价疫苗免疫8周后,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脾脏T淋巴细胞的分化,并体外培养脾细胞,用夹心ELISA法测定IFN-γ和IL-2的产生;用血清学方法测定免疫鼠IgG抗体的动态变化,体外测定了抗体介导的抑制实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疫苗组CD4+和CD8+T淋巴细胞有显著性增高,体外培养的脾细胞IFN-γ有一个高浓度的分泌。同时,免疫鼠血清对疟原虫抗原都表现了一个较高水平的IgG类抗体反应,抗体对原虫的增殖产生明显抑制。结论恶性疟原虫FCC-1/HNpBCG/MSP-1和pBCG/MSP-2价疫苗诱导了一个以细胞免疫为主的免疫应答类型。
张起文叶伟雄陈嘉慧王文玲
关键词:恶性疟原虫基因免疫
深圳市某鞋厂H3亚型流行性感冒暴发流行病学调查
2008年
目的调查分析深圳市某大型企业流行性感冒(流感)暴发的原因和特点以及流感实验室监测的结果,为流感暴发疫情的监测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流感样病例(ILI)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患者咽拭子进行进行胶体金法初筛试验和荧光定量RT-PCR检测、流感病毒分离和鉴定。病毒分离采用鸡胚法和犬肾传代细胞(MDCK)法,病毒鉴定采用常量半加敏抑制试验(HI),抗体测定采用微量半加敏抑制试验。结果ILI总罹患率为1.05%,以二分厂罹患率较高,女性罹患率远高于男性,发病年龄以15~岁组居多。从15份咽拭子样品中经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出15份A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1份H3亚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培养分离鉴定出2株H3N2亚型流感病毒。经血凝抑制试验检测H3亚型流感抗体,9份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均来自同一患者)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增长。结论该起暴发疫情由H3N2亚型流感病毒引起,加强暴发疫情的病原学监测对控制疫情有重要意义。
曹桂华张起文叶伟雄董建钟欣扬陈嘉慧王文玲张廷禄邓立权
关键词:流感流行病学流感病毒
深圳市龙岗区流行性感冒监测系统评价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评估龙岗区现有流感监测系统的运作情况及其监测质量。方法 将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深圳市疾病控制信息管理系统和深圳市学生健康监测信息系统中龙岗区2011年1月~2013年7月的流感监测数据整理为数据库,从系统的代表性、真实性、稳定性、时效性等方面评估龙岗区现有流感监测系统的运转情况。结果 龙岗区现有流感监测数据由综合医院、社康中心、学校的症状监测数据和病原学监测数据组成,龙岗区和深圳市流感样病例占门诊病例总数的百分比(ILI%)的流行趋势高度一致(r=0.83,P〈0.001),哨点医院报告的ILI%和病毒核酸检出率高度相关(r=0.71,P=0.001),学生健康监测信息系统发现流感暴发疫情的时间相对较深圳市暴发疫情系统较早(中位数为1 d);在剔除寒暑假数据的影响后,哨点医院和学校监测点流感样病例鼻咽拭子标本的阳性检出率高度相关(r=0.86,P〈0.001)。结论 龙岗区流感监测系统的数据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和较高的稳定性,监测数据基本可靠,但受系统收集信息的制约,难以发现流感的暴发和流行,现有流感监测系统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刘凤仁刘渠李刚叶碧莉陈嘉慧杨燕
关键词:流感疾病暴发流行传染病控制
2008-2011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33
2012年
目的分析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手足口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国家疾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深圳市疾病控制信息管理系统》中相关的手足口病疫情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008-2011年,深圳市龙岗区手足口病年发病率分别为45.75/10万、96.80/10万、307.48/10万和349.36/10万。不同年份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街道均有发病,以龙岗街道、坪地街道、布吉街道发病率较高,分别为420.37/10万、356.06/10万和259.83/10万。发病主高峰集中在4-7月,病例数占59.59%,次高峰集中在9-11月,病例数占23.14%。人群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职业以散居及托幼儿童为主。学校和托幼机构时有暴发。重症病例数逐年增多,2008-2011年分别为2、14、31和55例。4年间共死亡19例,2008-2011年死亡病例数分别为2、5、8和4例。结论深圳市龙岗区手足口病疫情处于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该地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应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切实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流行和暴发流行。
曹桂华林琳刘渠李刚刘凤仁叶伟雄陈嘉慧覃佩兰叶碧莉董建陈应坚甘莉萍徐亚军石婷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病原学检测传染病控制
2015年1月至2020年7月深圳市龙岗区乙肝报告及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分析深圳市龙岗区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报告发病现状,评价乙肝防控效果,为制定乙肝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获取2015年1月至2020年7月龙岗乙肝病例报告数据,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015年1月至2020年7月,深圳市龙岗区累计报告乙肝病例16171例,无死亡病例报告,发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慢性乙肝比例逐年升高,急性乙肝比例呈下降趋势。总发病率居前3位的街道分别为龙岗、南湾、布吉街道。乙肝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但每年2月份报告病例数均有所下降。在人群分布方面,男性明显高于女性,职业构成以家务及待业、工人和商业服务为主,占72.44%,报告病例最多的人群为21~30岁组(25.89%)和31~40岁组(30.15%),省外户籍(54.08%)和广东省户籍(37.85%)发病数占比最高。结论:深圳市龙岗区乙肝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需要加强成年人乙肝防控工作,特别是流动人口以及常住人口的乙肝防控工作。
叶碧莉陈嘉慧刘凤仁李刚黄欢婷郑洁纯孙春云
关键词:乙型肝炎疫情分析
2009—2011年深圳市龙岗区肠道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通过探讨深圳市龙岗区肠道传染病发病特点和流行趋势,为更好地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络直报的2009年1月—2011年12月深圳市龙岗区肠道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龙岗区2009—2011年肠道传染病病例42 927例,发病率逐年上升;5岁以下年龄段占总发病82.56%,散居儿童发病数占总发病数74.20%,龙岗街道发病数及发病率最高,5月发病最多。结论该区做好肠道传染病防治首先应做好肠道传染病的健康宣教,加强食品卫生监督,健全各级各类肠道专科门诊,同时各级疾控部门及时对肠道传染病疫情进行处理。
叶伟雄黄宇燕陈嘉慧
关键词:肠道传染病流行病学
深圳市某区2005-2008年甲乙类肠道传染病疫情动态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了解肠道传染病的发病特征及流行趋势,为制订肠道传染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深圳市龙岗区2005-2008年的肠道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2005-2008年,深圳市龙岗区共报告甲乙类肠道传染病7种2761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43.49/10万,占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7.09%;5岁以下儿童高发,占肠道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37.20%;甲乙类肠道传染病发病率(r=0.45,P=0.01)和痢疾发病率(r=0.44,P=0.01)与蝇密度相关密切,但与蟑螂密度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深圳市龙岗区肠道传染病的发病还处于较高水平,应重点加强儿童尤其是1岁以下婴幼儿细菌性痢疾的预防与控制。
刘凤仁刘渠张起文陈嘉慧王文玲叶伟雄曹桂华
关键词:肠道传染病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