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艳
- 作品数:41 被引量:29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核科学技术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BESⅢ漂移室的建造
- 本文介绍了BESⅢ漂移室建造过程和工艺。
- 陈元柏刘荣光马骁妍朱启明唐晓王岚金艳徐美杭陈昌张建黄杰刘建北秦中华武灵慧龚知宇李霞王小胡沈洪涛王祥高廖俊辉朱旻萱
- 关键词:漂移室
- 小单元漂移室用放射源加速老化的实验研究
- BESⅢ漂移室(DC)模型用1.85GBq 55Fe 5.9 keV X射线放射源作加速老化实验研究。测量了阳极丝电流I和55Fe 5.9 keV X射线全能光电峰位随累积电荷量Q的变化,由此得到累积相当BESⅢMDC ...
- 陈昌马媛媛刘建北陈元柏金艳刘荣光马骁妍秦中华唐晓王岚伍灵慧徐美杭朱启明朱萱张桂芳
- 关键词:主漂移室
- BESⅢ漂移室的高压供电系统被引量:2
- 2006年
- 介绍了BESⅢ漂移室的高压供电系统,分别阐述了漂移室信号丝高压的确定方法,高压供给电源,高压分配方案,高压板的设计,高压控制程序等。
- 徐美杭陈昌伍灵慧陈元柏刘建北秦中华金艳刘荣光马骁妍唐晓王岚朱旻宣朱启明
- 关键词:高压板
- 10mm 单层结构蜂窝状漂移室的制作与测试
- 1998年
- 本文总结了HERA-B外部径迹系统北京合作组关于MC2-10型蜂窝状漂移室的制作和测试情况。室平均效率近似为(99.5±0.8)%,当高压大于2300V时,效率呈饱和状态。在气体CF4/CH4(80/20)中,高压为2400V时室的串扰小于3%。室中电子平均漂移速度约为105μm/ns,最大漂移时间小于80ns。以上测试结果均达到了设计要求。
- 姜春华朱自安孙汉生金艳张建杨杰陈伯显王经瑾
- 关键词:漂移室蜂窝状
- BES新建主漂移室模型实验
- 1995年
- 本文描述BMS主漂移室(upgrade)全长单元模型结构,阳极丝信号引出方案的实验比较,气体放大系数和工作区,能量分辨率和电离脉冲幅度沿阳极丝的衰减以及室本体的内筒外壁和外筒内壁上的补偿电场对主漂移室第一层和第十层阳极丝输出幅度的影响。模型的建造经验和实验结果将为BES新建主漂移室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
- 谢佩佩金艳仲崇昌孟祥承
- 关键词:漂移室BES
- BESIII漂移室
- 报道了BESⅢ漂移室的设计和研制,以及模型实验的某些结果。
- 陈元柏陈昌金艳刘建北刘荣光马骁妍秦中华唐晓王岚伍灵慧徐美杭朱启明朱旻萱
- 关键词:漂移室
- 一个使用氦基混合气的小单元漂移室的实验研究(英文)
- 2005年
- 利用宇宙线分别研究了一个小单元漂移室在He/C3H8(60/40)和He/CH4(60/40)两种氦基混合气下的性能.作为比较还测试了在Ar/CO2/CH4(89/10/1)混合气下的性能.研究表明上述氦基混合气的空间分辨和dE/dx分辨好于Ar/CO2/CH4(89/10/1)混合气.使用He/C8H8(60/40)可以获得110μm的空间分辨,在30—40次取样下dE/dx分辨可以达到6%—7%.
- 刘建北陈昌陈元柏金艳刘荣光马骁妍马媛媛秦中华唐晓王岚伍灵慧徐美杭朱萱朱启明
- 关键词:混合气氦CO2HE宇宙线AR
- 小单元漂移室的老化实验研究
- 用放射源辐照对小单元漂移室的老化作了实验研究.从阳极电流和55Fe 5.9keV X射线全能光电峰位随累积电荷量的变化分别得到大单元老化率为-0.06%/(mC/cm)与-0.30%/(mC/cm)及小单元老化率为 -0...
- 陈昌沈洪涛陈元柏朱启明金艳刘荣光马骁妍王岚王祥高伍灵慧徐美杭
- 一种漂移室定位子性能反常现象的研究被引量:1
- 1998年
- 研究了一种漂移室定位子性能的反常现象,它关系到定位子的使用寿命.着重测量了暗电流和随机噪声与时间、高压及温度的关系.
- 王运永王少敏毛慧顺刘荣光李如柏李金宋晓非张健张德红金艳黄俊东柯尊建高树琦谢佩佩颜洁顾建辉李德
- 关键词:漂移室暗电流随机噪声谱仪
- 小单元漂移室模拟老化实验中老化率与放射源强度的相关
- 2007年
- 在小单元漂移室多次模拟老化实验中,观察到测量所得的老化率与辐照放射源强度的相关,讨论了产生此种相关的可能原因。
- 沈洪涛陈昌陈元柏朱启明金艳刘荣光马骁妍王岚阮向东王祥高徐美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