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峰
- 作品数:43 被引量:238H指数:9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卒中后认知功能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研究卒中后认知功能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第二附属医院和陕西省人民医院住院98例首发卒中患者,简短照料者问卷得分≤56分,卒中发病2周之内,无意识障碍及失语,至少一侧上肢肌力/〉3级,能够完成量表测查者,分别于卒中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卒中后6、12周,应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定量表(MoCA)评定认知功能。结果MMSE测定卒中急性期、卒中后6、12周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24.5%、12.1%和9.9%;MoCA测定卒中急性期、卒中后6、12周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86.8%、68.2%和38.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的因素有高龄(B=-0.124)、高血压史(β=-3.705)、低教育程度(β=0.560)和卒中后抑郁(β=4.613)(P〈0.05);而低教育程度(β=0.710)、冠心病史(β=-3.649)、TC水平增高(β=-3.361)、LDL—C水平增高(B=-5.833)和卒中后抑郁(β=-3.612)影响卒中后认知功能恢复(P〈0.05)。结论卒中后12周内认知功能逐渐改善,认知障碍发生率逐渐降低,低教育程度、冠心病史、TC、LDL—C水平增高和卒中后抑郁影响卒中后认知功能恢复。
- 范清雨屈秋民张虹刘璟洁郭峰乔晋
- 关键词:卒中
- 白细胞介素1与阿尔茨海默病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近年研究表明细胞因子作为免疫活性物质,在阿尔茨海默病的炎症反应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现就白细胞介素1在阿尔茨海默病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5-08/2005-08的白细胞介素1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文章,检索词“interleukin1,Alzheimerdisease”,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CNKI1995-08/2005-08期间相关的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白细胞介素1,阿尔茨海默病”。资料选择:纳入标准:无论研究对象为动物还是患者全部纳入,实验研究要求设立对照组,其中研究内容相似的,以近3年且发表在较权威杂志者优先;排除标准:重复的临床或动物实验研究。资料提炼:就检索到的207篇文献进行筛选,选择白细胞介素1在阿尔茨海默病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为主要研究内容的文献21篇,并按照白细胞介素1参与阿尔茨海默病病理生理过程分类,其中5篇为白细胞介素1基因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15篇与其作用于阿尔茨海默病不同的病理生理环节相关,1篇与其作用展望有关。排除186篇重复研究或无对照组文献。资料综合:①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升高,提示白细胞介素1可能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有一定的相关性。②已经证实白细胞介素1A(-889)多态性与体内白细胞介素1α水平增高有关。白细胞介素1RN对白细胞介素1A、白细胞介素1B功能有调节作用,它们的相互作用可能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中起作用。③白细胞介素1通过5'端非翻译区实现对淀粉样前体蛋白mRNA翻译的调控,还可以通过促进淀粉样前体蛋白降解,产生更多的淀粉样β蛋白。④在阿尔茨海默病脑中,许多白细胞介素1免疫阳性小胶质细胞围绕在病理改变脑区周围,它们在皮层的分布和淀粉样β蛋白分布是相关的。⑤白细胞�
- 郭峰杨华屈秋民
-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神经系统疾病白细胞介素1淀粉样Β蛋白炎症免疫
- 联合延迟记忆测验对MMSE筛查痴呆准确性的影响被引量:6
- 2005年
- 目的:探讨联合延迟记忆测验对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筛查痴呆准确性的影响。方法:对流行病学调查抽取的301人,应用MMSE和延迟记忆测验进行痴呆筛查,痴呆诊断按照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三版修订版(DSM-Ⅲ-R)的标准,比较延迟记忆测验与MMSE单独或联合应用筛查痴呆的效度和信度。结果:以MMSE(文盲≤17分、小学≤20分、初中及以上≤24分为阳性)作为筛查痴呆的指标,其特异性、敏感性、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85.40%、52.43%、47.56%、14.60%;以物体记忆测验进行延迟记忆测试,得分≤10分作为判断痴呆的指标,其特异性、敏感性、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74.45%、92.07%、7.93%、25.55%;将MMSE和延迟记忆测试并联筛查痴呆,其特异性、敏感性、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95.62%、49.39%、50.61%、4.38%;将MMSE和延迟记忆测验串联筛查痴呆,其特异性、敏感性、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64.23%、95.73%、4.27%、35.77%。结论:MMSE和延迟记忆测验并联可显著提高痴呆筛检的敏感性,降低假阴性率,减少漏诊,适用于痴呆流行病学调查;MMSE和延迟记忆测验串联可显著提高痴呆诊断的特异性,降低假阳性率,减少误诊,对早期诊断痴呆有较大帮助。
- 屈秋民乔晋郭峰韩建峰杨剑波武成斌
- 关键词:痴呆记忆测验MMSE假阴性假阳性率文盲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性激素水平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disease,AD)患者血清性激素 ,特别是雌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AD患者组 2 7例 ,对照组 2 7例 ,采用 1∶1病例 对照研究 ,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两组血清性激素的水平 ,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血清促卵泡生成素、促黄体生成素、泌乳素、孕酮、睾酮水平在两组间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AD组血清雌二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二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血清雌二醇水平与AD患者痴呆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AD组随着血清雌二醇水平下降 ,MMSE分值亦下降 ,但无相关关系 (r=0 .5 9,P =0 .2 5 )。
- 杨华屈秋民郭峰韩建峰武成斌
- 关键词:ALZHEIMER病雌激素性激素
- 西安地区92例帕金森病患者药物治疗情况调查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了解西安地区帕金森病(PD)患者药物治疗情况。方法随机抽取西安地区6家综合医院,采用竞争入组法收集研究期间各医院门诊就诊的PD患者,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共人组PD患者92例,其中男48例,女44例;年龄43—86岁(65.6岁±17.1岁),病程0.2—27.8年(4.4年±9.4年)。不同首发症状患者间首选药物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年龄〈65岁且认知功能正常者45例;发病年龄≥65岁且伴/或不伴有痴呆者47例,两组首选药物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严重程度PD患者调查时用药方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5.3%的患者治疗中随意调整PD治疗药物,调整用药与患者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痴呆、家庭人口数、病程、Hoehn&Yahr分级、每日服药次数、服药种类等无明显关系。结论西安地区PD治疗不规范,且很少使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半数以上患者随意调整治疗药物。
- 折潇屈秋民王锐利曹红梅乔晋郭峰
- 关键词:帕金森病药物治疗流行病学
- 门诊痴呆患者诊断率低的原因分析被引量:11
- 2011年
- 目的了解我院神经内科门诊痴呆患者就诊情况,分析影响痴呆患者就诊的因素。方法对2009年9月15日至2009年12月25日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患者中符合入选标准者,采用“三步法”筛查痴呆,并根据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修订版)(DSM-IV—TR)的标准诊断痴呆及其亚型、美国国立神经疾病研究院语言交流障碍-脑卒中-老年性痴呆及相关疾病协会(NINCDS-ADRDA)标准诊断阿尔茨海默病,美国国立神经疾病和脑卒中研究所和瑞士国际神经科学研究协会(NINDS-AIREN)标准诊断血管性痴呆。对临床确诊的痴呆患者的照料者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了解痴呆患者就诊情况。结果调查期间共有门诊患者8042例次,完成IQCODE检查1716例,MMSE检查317例,成套神经心理测查72例,诊断痴呆41例,55岁以上门诊患者痴呆患病率1.8%。其中阿尔茨海默病23例(56.1%),血管性痴呆12例(29.3%),混合性痴呆2例(4.9%),其他原因痴呆4例(9.7%,分别为路易小体痴呆、乙型脑炎后痴呆、癫痫后痴呆和不明原因痴呆各1例);轻度痴呆18例(43.9%),中度痴呆19例(46.3%),重度痴呆4例(9.8%);既往确诊痴呆4例(9.8%),门诊医生诊断痴呆15例(36.5%),门诊医生未诊断痴呆而调查时发现痴呆22例(53.7%)。完成照料者问卷35份,其中照料者对痴呆完全不了解10例(28.6%),稍有了解22例(62.8%),了解较多3例(8.6%)。本次因记忆减退等认知功能障碍症状来就诊19例(46.3%),而以其他非认知功能障碍症状来就诊22例(53.7%),包括性格改变、精神症状、脑梗死、疲乏、睡眠紊乱、震颤及其他症状等。痴呆患者未及时就诊的原因包括:照料者认为老年人的认知功能障碍症状是自然衰老19例�
- 山媛屈秋民郭峰乔晋
- 关键词:痴呆门诊病人
- 脑啡肽酶基因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
- 目的 研究脑啡肽酶(neprilysin,NEP)基因rs989692位点、rs6776185位点基因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关系,为NEP参与AD的发病过程提供依据.材料与...
- 山嫒吕桦郭峰屈秋民
- 载脂蛋白E基因型与胎儿期宫内发育的关系研究
- 目的研究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基因型与胎儿期宫内发育的关系。方法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法检测1110例协和医院出生人群ApoE基因型,收集他们出生时...
- 郭峰张振馨张俊武许群赵华路
- 关键词:宫内发育胎儿期基因型
- 文献传递
- 西安市帕金森病患者认知障碍特征调查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研究西安市帕金森病(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连续入组的方法,对2007年1—4月在西安市7家综合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PD患者,应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评定整体认知功能,Fuld物体记忆测验评价延迟记忆,快速词汇测验评价语言流畅性,数字广度试验评价注意功能,积木试验评价视空间功能。结果共入选PD患者100例,其中男52例,女48例;年龄43~86(65.6±17.1)岁。以MMSE作为判断有无认知障碍的标准,16%的PD患者存在认知障碍;以MOCA作为判断有无认知障碍的标准,83%的PD患者存在认知障碍。PD患者MMSE或MOCA亚项评分下降幅度最大,低分率较高的认知域为计算力、短时记忆、视空间功能、抽象能力、注意和语言流畅性。logistic逐步同归分析发现与PD认知障碍相关的因素有文化程度(P=0.000)、发病年龄(P=0.039)和性别(Jp=0.018)。结论PD常合并认知障碍,且以计算、短时记忆、视空间、抽象、注意和语言流畅性障碍为主。高龄发病、低文化程度和女性PD患者更容易发生认知功能障碍。
- 王锐利屈秋民曹红梅折潇乔晋郭峰
- 关键词: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
- JC病毒样颗粒可直接转运进入细胞核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 探讨JC病毒 (JCV)病毒样颗粒 (VLP)是否可以直接转运进入细胞核。方法 应用JCV主要外壳蛋白VP1体外表达、重组VLP ,在其表面标记异硫氰基荧光素 (FITC) ,同时在其内部包裹荧光染料Cy3,感染培养的HeLa细胞和SVG细胞 ,荧光显微镜观察VLP入核转运。结果 HeLa和SVG细胞感染包裹Cy3的FITC VLP时 ,FITC与Cy3同时出现于细胞核内相同部位 ;而感染FITC VP1与Cy3混合物时 ,FITC虽可在细胞核内检测到 ,但Cy3信号几乎消失。包裹Cy3的VLP用SDS PAGE展开 ,荧光显像后行考马斯亮蓝 (CBB)染色 ,发现Cy3和VLP移行至不同部位 ,证明Cy3不能与VP1结合 ,提示VLP以完整的颗粒形式转运进入细胞核。应用包裹外源性DNA的VLP感染培养的HeLa和SVG细胞 ,发现包裹的DNA在细胞浆和细胞核内均可检测到 ,提示JCV入核过程与VLP相同。结论 VLP可以不经裂解直接转运进入细胞核 ,JCV入核转运可能与VLP相同。
- 屈秋民郭峰乔晋泽洋文长岛和郎
- 关键词:病毒样颗粒JCVJC病毒微镜观察G细胞核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