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之恩

作品数:32 被引量:78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语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文化科学
  • 6篇政治法律
  • 1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学

主题

  • 12篇媒体
  • 11篇新闻
  • 6篇新闻业
  • 5篇海外媒体
  • 4篇报业
  • 3篇香港回归十周...
  • 3篇美国报业
  • 3篇经济学人
  • 3篇《经济学人》
  • 2篇新闻机构
  • 2篇疫情
  • 2篇营利
  • 2篇时报
  • 2篇纽约时报
  • 2篇普利策
  • 2篇驻外记者
  • 2篇外交
  • 2篇西方媒体
  • 2篇媒体报道
  • 2篇记者

机构

  • 23篇北京语言大学
  • 10篇中国传媒大学

作者

  • 31篇郭之恩
  • 2篇庞亮
  • 1篇高金萍

传媒

  • 14篇对外传播
  • 4篇新闻与写作
  • 2篇中国记者
  • 2篇新闻战线
  • 2篇现代传播(中...
  • 1篇国际新闻界
  • 1篇黑龙江社会科...
  • 1篇新闻记者
  • 1篇中国文化研究
  • 1篇中国传媒大学...
  • 1篇全国第二届对...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7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09
  • 3篇2008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美国报业与驻外记者发展现状
本文涉及两大主题,其一,追踪美国报业的近期发展,从新媒体崛起之后,报业发展的颓势,到传统新闻业的自救,收费说、资助说、开源节流说、技术创新说、善用影响说等各种不同方案,来阐释美国报业的未来;其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调研国...
郭之恩
关键词:报业国际新闻驻外记者
文献传递
资本家的伪善:为普利策兴办新闻教育辩
2013年
有关普利策出资创办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的动机一直众说纷纭。本文以撰写于1902年、发表于1904年的《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一文为蓝本,分析普利策新闻思想。与传统从新闻教育思想解读该文的思路不同,本文从新闻专业主义建构的角度,以《新闻学院》一文为主线,综合普利策传记中的"只言片语",解析普利策对新闻业从一个职业发展成为令人尊敬的职业的设想。
郭之恩
关键词:普利策新闻专业主义新闻教育
美国“网络新闻奖”和它的第一个十五年被引量:3
2014年
如无意外,今年9月27日美国互联网新闻业业内将再起“波澜”,而其“原动力”是由美国网络新闻协会组织的2014“网络新闻奖”颁奖典礼。当13个奖项33项大奖最终确定之际,“网络新闻奖”也将走过15年的历程。从历史的角度梳理15年来该奖项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一窥美国互联网新闻业的发展历程。
郭之恩
关键词:网络新闻新闻奖颁奖典礼新闻业互联网
北京国际城市形象塑造的历程与启示--以《经济学人》北京雾霾治理报道为观察视角被引量:1
2022年
通过对英国《经济学人》2008年1月1日至2021年10月31日间北京雾霾治理报道的研究,发现《经济学人》在报道中构建了全球城市雾霾治理的对比框架,将北京治霾经验总结为“指挥-控制”模式,积极报道并肯定北京治霾的经验。《经济学人》的相关报道表明,通过不懈努力,北京在治霾方面的努力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北京的国际城市形象正在向“建设性”的“他塑”过渡。
郭之恩陈斯文
关键词:《经济学人》环境报道
议程设置的多元复杂组合——西方主要媒体关于中国新冠疫情防控报道的“实”与“不实”
2020年
西方政客为实现自己的目的,经常使用抹黑中国的伎俩,而部分媒体则为了自己的目的选择迎合。政客由于占据身份、信息等优势,往往“胁迫”“收编”媒介议程。媒体虽有“抗争”,但是依然“被动”,这是诸多奇谈怪论在西方舆论中拥有一席之地的原因之一。
郭之恩
关键词:西方媒体疫情报道
西方媒体歪曲报道中国的本质剖析
2021年
西方媒体涉华报道总是“执着”于某些“激动人心”的理念,但在实际报道中却随意扩大或者缩小这些理念的内涵及外延,造成报道逻辑混乱。西方媒体记者貌似客观公正,却充满意识形态偏见,常常无视基本事实。新闻报道只有完整呈现事件背后的语境,才能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事件的真正影响。
郭之恩陈佳艺罗锐
关键词:歪曲报道
文化差异点滴谈
2013年
2009年1月,奥巴马就职后任命前第一夫人希拉里为国务卿。当时,关于这位国务卿的称呼问题曾在中国媒体中出现了“混乱”。最初,大家称呼她为“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可是,希拉里是她的名,克林顿才是她的姓。在政治报道中,按照外交礼节应称呼她为“美国国务卿克林顿”。可是,突然改口克林顿,总让人觉得不顺。有的媒体干脆直接称她“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虽然多了几个字,但既符合受众习惯,又不违背外交礼节,两全其美。当然,这不仅仅是中国媒体遭遇的问题,世界各国媒体包括美国媒体在内,在这个问题上都出现了短期的“混乱”。
郭之恩
关键词:差异点中国媒体美国媒体外交礼节国务卿
中国报业 在冬天里追寻阳光 专访京华时报社社长吴海民
2009年
2009年怎么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2009年之后怎么过?2009年的日子再难,也能熬。但是还有没有头呢?报业的冬天已然来临,而且越来越寒冷,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报纸都在寒冬中艰难挣扎,对于那些优秀的报纸而言,它们如沐春风,享受着冬天里的春天。
郭之恩
关键词:中国报业冬天社长报社阳光
多平台时代美国受众的新闻消费方式被引量:8
2013年
在传媒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的今天,媒体多平台发展已渐成趋势。从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雷诺兹新闻研究所和美国报业协会所作的两项关于报业多平台使用的调查研究报告中,我们可以管窥多平台时代美国受众的新闻消费方式。从这些详细的调查数据中,可看到美国报业在多平台发展上的一些新型样式和经营方向,这或许正是所有报业未来多平台发展的学习样本。
郭之恩
关键词:多平台新闻消费分众化
国际社会对“十三五”规划的关注与解读被引量:1
2016年
即将到来的早春三月注定将要让中外媒体掀起一场中国新闻报道大战。在这场抢新闻的大战中,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具体细则无疑将成为重中之重。海外媒体将如何报道“十三五”规划,它们的焦点聚焦在这份规划的哪个方面,相信在本文刊发之时,各大媒体均已酝酿出了详尽而细致的报道策划。
郭之恩
关键词:国际社会海外媒体新闻报道报道策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