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宏
- 作品数:8 被引量:14H指数:3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黑龙江省留学归国人员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单纯气液交换在玻璃体切割手术中平复脱离视网膜效果的临床观察
- 目的观察单纯应用气液交换在玻璃体切割手术中平复脱离视网膜的效果。方法选取从2006年11月到2007年12月视网膜脱离在我院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患者98例,其中孔源性视网膜脱离62例,牵拉性视网膜脱离36例,孔源性视网膜脱...
- 于永斌路宏张丽琼
- 关键词:玻璃体切割手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 文献传递
- 视网膜色素变性一家系与IMPDH1基因突变相关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检测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家系的IMPDH1基因的突变特征以及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探讨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利用分子遗传学的方法,确定家系内遗传连锁关系。方法严格按照有关伦理学要求进行家系收集,所有现存家系成员行详细的眼科检查(包括视力检查、裂隙灯和眼底镜检查、视野、暗适应阈值以及ERG检查)。提取该家系10例患者、10例未患病成员外周血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IMPDH1第7外显子基因片段,利用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方法对样本进行IMPDH1基因突变检测。结果该家系中10例患者的IMPDH1基因发生了Asp-226-Asn(GAC→AAC)的错义突变,10例家系未患病成员则没有此突变。结论IMPDH1基因的一种已知突变Asp-226-Asn与该家系所发生的视网膜色素变性存在紧密连锁关系。
- 于永斌杨洪滨徐洋王慧妍路宏
- 关键词:视网膜色素变性基因突变
- 准分子激光术后泪液中EGF含量的实验研究
- 2007年
- 目的:通过测量准分子激光术后兔泪液中表皮生长因子含量的变化,探讨准分子激光术后表皮生长因子对角膜愈合和术后并发角膜上皮下混浊的影响。方法:将16只兔随机分为两组。制作PRK和LASIK手术动物模型,采集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术后第7天、术后第15天、术后第30天的泪液,以放免法测量泪液中表皮生长因子的含量,同时观察PRK术后角膜上皮的愈合情况及角膜上皮下混浊的形成情况。结果:PRK和LASIK手术都会对角膜造成损伤,引起泪液中EGF含量增高,角膜损伤修复。结论:PRK手术对角膜损伤明显大于LASIK手术。PRK术后角膜上皮下混浊的形成与泪液中EGF含量具有一定相关性。泪液中EGF含量的检测是一种方便、快捷,对眼部无损伤,且能较好的反映眼部机能状态的一种检测方法。
- 路宏曹晋姚春艳郑玲
-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泪液表皮生长因子
- 视网膜色素变性一家系5’次黄嘌呤核苷-磷酸脱氢酶基因突变检测
- 2008年
- 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一组视网膜感光细胞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变性导致的具有遗传和临床异质性的渐进性视网膜退化性疾病。RP是单基因遗传病,在遗传和表型上均具有较大的异质性。其遗传方式主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DRP)、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RRP)、X染色体连锁遗传(XLRP)、双基因突变遗传(digenic RP)、线粒体遗传(mitochondrial RP)及不完全显性遗传。
- 于永斌杨洪滨徐洋于天王慧妍路宏
- 关键词:基因突变
- 重症眼外伤玻璃体切割治疗时机的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早期玻璃体切割术治疗重症眼外伤的手术时机和治疗效果。方法收集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重症眼外伤患者60例(60眼),按照外伤后玻璃体切割手术时间分为1-4d组(28眼)、5-14d组(24眼)和14d以上组(8眼),观察术后视力恢复和视网膜脱离发生情况,对玻璃体切割手术时机和治疗效果进行综合分析及评价。结果60眼患者术后视力达到功能治愈40眼;1-4d组功能治愈20眼,解剖治愈8眼;5-14d组功能治愈18眼,解剖治愈5眼,1眼未愈;14d以上组功能治愈2眼,解剖治愈3眼,未愈3眼。玻璃体切割术后出现视网膜脱离5眼,其中5-14d组1眼,14d以上组4眼。结论重症眼外伤早期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效果好,最佳手术时机为眼外伤后1-4d。
- 张旭辉陈雪冬路宏周鼎陈娜于永斌
- 关键词:眼外伤重症手术时机玻璃体切割术
- 近视眼LASIK术后眼高阶像差变化被引量:3
- 2007年
- 探讨近视眼LASIK术后眼波阵面像差高阶像差各项的变化。方法:采用NIDEK OPD-Scan ARK-1000型波前像差扫描系统对LASIK治疗近视的62只眼在术前术后眼的波前像差进行了评估。在术前、术后10天、术后一个月分别测量眼的波阵面像差。比较6mm瞳孔下高阶像差各项的变化。结果:在全部接受检查的病例中,总的高阶像差(RMSh)均有所增加。从Zernik各项绝对值来看,球差C12变化最大。术后10天比术前增加6.7742倍(P=0.0001)。其次是彗差C7 C8(X轴、Y轴上的彗差),分别增加了4.883倍(P=0.0001)、3.7523倍(P=0.0001)。结论:LASIK术后眼的总的高阶像差均方根值(RMSh)明显增加,尤其是球差和彗差;但在恢复过程中高阶像差有下降的趋势。用像差仪来指导和评估LASIK等屈光手术可以更全面、更准确。
- 姚春艳路宏唐伟
- 关键词:LASIK波阵面像差近视高阶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