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武干

作品数:51 被引量:141H指数:6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9篇细胞
  • 26篇淋巴
  • 23篇临床病理
  • 23篇淋巴瘤
  • 23篇病理
  • 17篇细胞淋巴瘤
  • 11篇病理学
  • 10篇临床病理学
  • 10篇免疫
  • 8篇肿瘤
  • 8篇腺癌
  • 8篇基因
  • 7篇预后
  • 6篇血管
  • 6篇胰腺
  • 6篇母细胞
  • 5篇胰腺癌
  • 5篇临床病理分析
  • 4篇蛋白
  • 4篇遗传学

机构

  • 40篇郑州大学第一...
  • 9篇北京协和医院
  • 5篇郑州大学
  • 1篇河南省肿瘤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绍兴市人民医...
  • 1篇郑州大学第五...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台州市中心医...
  • 1篇河南医学高等...

作者

  • 51篇赵武干
  • 31篇李文才
  • 28篇王冠男
  • 19篇张丹丹
  • 15篇张延平
  • 8篇陈杰
  • 8篇卢朝辉
  • 6篇张岚
  • 6篇高献争
  • 6篇马怡晖
  • 5篇李晨飞
  • 5篇胡培珠
  • 4篇于双妮
  • 3篇陈旭
  • 3篇李晟磊
  • 3篇周琳
  • 2篇李建生
  • 2篇李磊
  • 2篇郜永顺
  • 2篇赵阳阳

传媒

  • 16篇中华病理学杂...
  • 8篇临床与实验病...
  • 2篇中华消化内镜...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郑州大学学报...
  • 2篇中华医学会病...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河南外科学杂...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5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7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16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littoral cell angioma,LC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6例脾脏LCA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CD31、CD34、FⅧAg、CD68、ERG、CD4、AAT、Lysozyme、Ki-67等的表达,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影像学特点、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6例脾脏LCA影像学检查示脾脏内单发或多发类圆形低密度影。镜下见肿瘤组织由大小不等的血管腔隙组成,血管腔可有不同程度的扩张,也可形成乳头状突起突向管腔,管腔或乳头状突起衬覆单层立方或柱状上皮,细胞核呈圆形/卵圆形,胞质丰富、粉染,无异型性,部分细胞体积较小,呈锯齿状,部分细胞质可见含铁血黄素颗粒。免疫表型:至少表达两种或两种以上血管源性标记16例(CD31、CD34、FⅧAg等);至少表达一种组织细胞源性标记16例(CD68、AAT、Lysozyme等);不表达上皮源性标记;Ki-67增殖指数5%~10%。15例患者行全脾切除术,1例患者行部分脾切除术,随访时间5~92个月,16例患者除2例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死亡,其余均生存状况良好,未出现复发。结论LCA确诊需依靠病理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免疫表型双表达是其重要特征,在LCA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刘欣欣赵武干王冠男刘恩杰张丹丹张延平简翔宇李文才
关键词:免疫表型
流式细胞术结合Ig基因重排在B细胞淋巴瘤细针穿刺标本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结合PCR检测Ig基因重排在B细胞淋巴瘤(B-celllymphoma,B-NHL)细针穿刺小标本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组织学确诊的36例B-NHL和28例反应性增生的浅表淋巴结肿大病例行细针穿刺,对其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染色、FCM免疫表型及细胞学形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BIOMED-2系统引物分析Ig基因重排情况,总结B-NHL各亚型的FCM免疫表型特点及细胞学特点,以及对比分析FCM与Ig基因重排联合诊断与组织学诊断之间的符合率。结果 36例组织学诊断的B-NHL中,31例经FCM/Ig基因重排可确诊(符合率为86.1%),23例可以区分亚型(符合率为63.9%)。28例组织学诊断的反应性增生中,27例经FCM/Ig基因重排可确诊(符合率为96.4%)。结论 FCM免疫表型联合Ig基因重排在对B-NHL诊断和分型方面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尤其适用于细针穿刺小标本,但对富于T细胞性大B-NHL和淋巴瘤结内非弥漫性病变的病例诊断意义不大。
王冠男高献争赵武干张丹丹张岚李素红高冬玲李文才
关键词:流式细胞术细针穿刺B细胞淋巴瘤
嗜血管性微生物致移植肾血管破裂一例报告
2012年
患者,男,41岁。以。肾功能异常5年于2010年7月15日入院。既往有足癣、股癣病史。临床诊断: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肾性贫血,肾性高血压。血肌酐860μmol/L。规律血液透析1个月(每周3次)。全麻下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术后甲泼尼龙联合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冲击治疗,他克莫司+霉酚酸酯+泼尼松免疫抑制方案,术后第4天肾功能恢复至正常。术后第6天患者出现尿量减少,血肌酐升高,超声检查移植。肾阻力指数(RI)升高(段动脉0.83,叶间动脉0.85),考虑急性排斥反应,给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3d,肾功能恢复正常。
李金锋丰贵文丰永花赵武干王跃庞新路尚文俊刘磊
关键词: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微生物细胞免疫球蛋白肾功能恢复血肌酐升高免疫抑制方案
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十二指肠黏膜隆起性病变的价值被引量:4
2013年
近年来,随着内镜及内镜下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因创伤小、疗效确切等诸多优点已成为消化道黏膜平坦型病变及癌前病变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间我院内镜中心对27例十二指肠黏膜隆起性病变患者进行了EMR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
王红建陈永忠冯百岁赵武干周琳李建生
关键词:内镜黏膜切除术十二指肠黏膜隆起性病变平坦型病变消化道黏膜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79例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相关指标。方法选择手术切除或活检的PCNSL临床病例资料79份,采用HE染色及En Vision二步法观察PCNSL组织病理学特征和免疫表型特征,单因素分析患者发病年龄、部位深浅、病灶数目、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及分子亚型同预后的关系,并用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PCNSL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最为常见,且以非生发中心(non-GCB)细胞来源多见。单因素结果显示:发病年龄、IPI指数、Bcl-6蛋白表达与预后相关(P<0.05),COX回归模型显示IPI评分是独立的预后因素(P<0.05)。结论 PCNSL是一种高度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预后差,生存率低,IPI评分是独立预后因素。DLBCL生发中心(GCB)与non-GCB亚型预后未显示有显著差异。
胡培珠李蒙蒙赵武干李晨飞王冠男张丹丹张延平李文才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通过“靶向泛素化降解K-Ras癌蛋白质”逆转胰腺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研究
过去,"沉默"表达的常用技术手段多是在DNA/RNA水平上进行,比如反义脱氧寡核甘酸技术和RNA干扰技术等。事实上,细胞内执行基因功能的是该基因的蛋白产物,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泛素.蛋白酶体途径"认识的不断深入,一种被称...
马怡晖赵武干张强卢朝辉陈杰
关键词:K-RAS逆转胰腺癌
文献传递
原发性肾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淋巴瘤(primary renal lymphoma,PRL)的临床病理、诊断及预后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7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2例PRL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22例PRL患者的年龄2~72岁,平均年龄54.3岁,≥50岁为13例(59.1%)。病理学检查以非霍奇金淋巴瘤常见,其中B细胞淋巴瘤20例,T细胞淋巴瘤2例。PRL:7例生存,生存时间6~50个月;15例死亡,生存时间5~35个月。结论:PRL临床比较罕见,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特异性小,容易漏诊或误诊,组织病理学仍是确诊该病的金标准。组织学类型以B细胞性为主,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最常见。根据随访结果得出生存时间与发病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等有关。PRL暂无成熟的治疗经验,治疗方案亟待临床病例数的扩大,以及临床诊治经验的进一步积累。目前临床针对该病主要以行手术为主,辅助以化疗的综合治疗方式;对于局部晚期或高恶性度的肿瘤,单纯化疗通常疗效满意。
李蒙蒙胡培珠赵武干王冠男张丹丹张延平李晨飞李文才
关键词:病理特征预后
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伴t(9;22)(q34;q11.2)1例被引量:2
2019年
患者男性,66岁,因发现双侧颈部肿块20余天入院,查体:侧颈部、腹股沟可触及多发肿大淋巴结,最大约2 cm×3 cm,压痛,与周围组织无粘连,肝脏肋下未触及,脾脏肋下约2 cm可触及。骨髓细胞学: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淋巴细胞占86%,其中原始淋巴细胞占83.6%,胞核圆形、不规则形,扭曲折叠,核染色质疏松。初步诊断为淋巴瘤。患者发病后随访11个月,经VDCP+达沙替尼治疗1个疗程后完全缓解,经Hyper-CVAD-A+达沙替尼化疗后部分缓解,为预防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给予鞘内注射,未合并感染,无明显骨髓抑制,一般情况尚可,未见累及骨髓及其他部位转移。
陈旭李文才赵武干王冠男李烨
关键词: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基因融合病例报道
靶向泛素化降解K-Ras癌蛋白对胰腺癌细胞体内、外生长的影响
目的构建靶向泛素化降解K-Ras癌蛋白的融合型泛素连接酶E3并研究其对胰腺癌细胞体内、外生长的影响。方法构建融合型泛素连接酶E3表达载体,分别选取Raf-1(Ras下游效应分子)中能与Ras相结合的氨基酸序列及RING-...
谷雨妹马怡晖赵武干张强卢朝辉陈杰
关键词:胰腺癌细胞癌蛋白K-RAS
文献传递
淋巴结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型继发/合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学观察
2023年
目的探讨淋巴结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型(nodal T-follicular helper cell lymphoma,angioimmunoblastic-type,nTFHL-AI)继发/合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病理学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2015年1月至2022年10月经病理确诊为nTFHL-AI后继发或合并DLBCL病例,应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EB病毒编码RNA(EBER)原位杂交、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分析其组织病理学特点及分子遗传学特征,并收集临床随访资料。结果(1)收集到3例nTFHL-AI继发DLBCL和3例nTFHL-AI合并DLBCL共6例,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范围40~74岁,中位年龄57岁。病变部位均位于淋巴结。其中4例可见骨髓累及(4/6),Ann Arbor分期均为Ⅲ/Ⅳ期(6/6)。(2)6例nTFHL-AI(其中3例为复合型淋巴瘤中的nTFHL-AI区域)均表现为典型nTFHL-AI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特点;6例DLBCL(其中3例为复合型淋巴瘤中DLBCL区域)形态及免疫表型特点如下:5例DLBCL形态为弥漫成片异型大细胞,均弥漫强表达B细胞标志物CD20和CD79α,另1例继发DLBCL形态为大细胞伴明显浆细胞分化且CD20表达减弱,这6例DLBCL免疫表型均提示为活化B细胞起源,6例中3例为肿瘤细胞EB病毒弥漫阳性(热点区>100个/HPF),符合EB病毒阳性DLBCL诊断标准。与nTFHL-AI区域相比,DLBCL区域CD30和MYC阳性表达率上调(n=5)。6例中4例行FISH检测均未发现C-MYC、bcl-6和bcl-2基因断裂。(3)6例患者中4例确诊后接受化疗,2例对症治疗。3例nTFHL-AI继发DLBCL病例中,2次肿瘤发生间隔时间为2~20个月。随访时间3~29个月,6例中3例死于本病。结论nTFHL-AI继发/合并DLBCL非常少见。nTFHL-AI中EB病毒感染B细胞增生与继发EB病毒阳性DLBCL有关,但仍存在EB病毒阴性病例,提示其他可能的发病机制。nTFHL-AI相关的DLBCL中MYC表达上调提示其在B细胞淋巴瘤转化中可能发挥一定作用。临床需注
王冠男赵武干张丹丹张延平刘恩杰路素素李文才
关键词:病理学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