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常庆
- 作品数:53 被引量:250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历史地理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 中国与中亚国家安全战略异同与20年合作绩效评价
- 2012年
- 安全合作是中国与中亚国家合作的重要方面。中国与中亚国家建交20年来安全合作成果显著。不过,时而也会产生一些问题。通过分析20年来各国安全战略和安全政策的异同点,可以看到产生问题的原因20年来,经过有关各国共同努力,保证了中亚地区和中国与中亚国家边境带的稳定以及在重大安全问题上的相互支持与帮助,这是合作绩效的最大亮点。
- 赵常庆
- 评中亚五国独立十年被引量:7
- 2001年
- 简介中亚五国独立十年来政治、经济、社会、外交等方面的变化 ,分析了中亚五国将来可能出现的不同前景。由于中亚五国不同于东欧国家和俄罗斯 。
- 赵常庆
- 关键词:中亚五国政治社会外交
- 欧亚经济共同体
- 欧亚经济共同体成立于2000年10月10日,2003年12月9日获得联合国观察员地位。该组织现有五个成员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另外还有摩尔多瓦、乌克兰和亚美尼亚三个观察员。秘书处设在...
- 张宁赵常庆
- 关键词:欧亚经济共同体历史演变上海合作组织
- 苏联民族工作的理论与实践
- 2010年
- 苏联民族工作的理论和指导思想及苏联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思路都源于列宁的思想。在苏联存在的70年间,苏共为解决民族问题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很大的成就,也存在很多问题,有些问题的影响甚至外溢到其他国家。苏联民族工作失败的原因可以从苏共、民族关系理论和国体等角度进行探讨。
- 赵常庆
- 关键词:列宁主义民族理论苏共苏联解体
- 中亚国家关系现状探析被引量:11
- 2002年
- 中亚国家之间表面言和,主张“一体化”,领导人经常会晤,虽有成绩,但不大。最近它们又将“中亚经济共同体”更名为“中亚合作组织”,将合作由经济扩大到政治、人文等领域。实际上,中亚国家之间矛盾很多,关系并不融洽,许多做法与“一体化”的要求相去甚远。中亚国家之间的不和已经对经济发展、反恐、地区形势和上海合作组织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 赵常庆
- 关键词:一体化
- 大国博弈与中亚国家的立场被引量:15
- 2014年
- 苏联解体为大国进入中亚提供了契机。大国是指俄罗斯、美国、欧盟、中国等国,也包括次大国土耳其、印度、日本等国。文本分析了大国对中亚的战略及实施途径,认为俄美两国是大国博弈的主要"棋手",其对中亚的争夺具有战略性。俄美两国对中亚的争夺随着两国的力量此消彼长,呈现攻守交替态势。中国对中亚态度则是善字当头、以和为贵,以朋友关系与中亚维持良好的伙伴关系。同时中亚国家对大国的态度不一,对待俄罗斯态度存在矛盾,对待美国态度是既合作,又警惕。对待中国则是加强友好合作,同时对待其它国家立场也各有不同。
- 赵常庆
- 关键词:大国博弈
- 东盟、上海合作组织与中国被引量:8
- 2003年
- 中国与东盟、上海合作组织这两个地区性国际组织关系密切。尽管目前中国西部有“三股势力”存在 ,但中国安全防御的重点仍在东线而非西线。两个国际组织同中国经贸关系发展很快 ,仍有很大的潜力。对于中国西部大开发 ,它们也可以有所作为。中国利用特殊地位可以在东盟和上海合作组织间发挥桥梁作用。中国与这两个国际组织成员国间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平等互利友好协商的途径解决。
- 赵常庆
- 关键词:上海合作组织西部大开发
- 简说哈萨克斯坦经济“三新”
- 2001年
- 赵常庆
- 关键词:经济评价经济发展
- 吉尔吉斯斯坦记事被引量:2
- 2005年
- 2005年笔者两次访问吉尔吉斯斯坦:一次是2月,作为中国政府观察团成员前往比什凯克观察吉议会选举;另一次是6月,随一个代表团出访.
- 赵常庆
- 关键词:记事议会选举政府观代表团
- “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背景、潜在挑战和未来走势被引量:95
- 2014年
-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9月在出访哈萨克斯坦期间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战略构想。该构想突破了传统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主张构建一个开放包容的体系,以开放的姿态接纳各方的积极参与。重新激活这条古老的贸易通道,对于沿途国家的经济建设、地区繁荣乃至世界经济的平衡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构想一经提出,立刻引发了相关各国的高度关注。"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出的背景是什么?这条古老的文明之路能否再度承载起促进区域经济繁荣、推动东西方文明交融的历史重任?"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与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相比有何显著特点?考虑上海合作组织和即将成立的欧亚经济联盟以及俄、美、日、欧等在该地区具有影响力的大国因素,如何在这些组织和利益攸关大国之间进行政治协调?"丝绸之路经济带"将跨越多国边界,跨境物流需要充分考虑体制、官僚和腐败等因素的消极影响。为了厘清这些问题,本刊编辑部特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参加讨论,从历史传承和国际合作两个维度,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进行梳理,在纵向与横向的比较中进一步认识其内涵,评估其发展可能面临的潜在挑战,进而判断其未来的走势和前景。
- 王海运赵常庆李建民孙壮志A.B.奥斯特洛夫斯基聂书岭杨恕李新杨成张恒龙陈利君陈继东王维然潘志平朴键一范丽君张宁王海燕肖斌吴宏伟
-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合作模式贸易通道经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