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学英

作品数:41 被引量:487H指数:1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3篇电针
  • 22篇抑郁
  • 21篇抑郁症
  • 13篇疗效
  • 10篇治疗抑郁症
  • 9篇舒血宁
  • 7篇麦普替林
  • 7篇精神分裂症
  • 7篇分裂症
  • 6篇电针治疗
  • 6篇双盲
  • 6篇氟西汀
  • 5篇抑郁症患者
  • 5篇双盲对照
  • 5篇双盲对照研究
  • 5篇疗法
  • 5篇临床疗效
  • 4篇电针疗法
  • 4篇针疗
  • 4篇针疗法

机构

  • 36篇北京大学第六...
  • 8篇北京大学
  • 7篇北京中医药大...
  • 4篇北京医科大学
  • 2篇山东省精神卫...
  • 2篇吉林省神经精...
  • 2篇唐山市精神康...
  • 2篇唐山开滦矿务...
  • 1篇广州市第一人...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上海市精神卫...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北京民康医院
  • 1篇济宁市精神病...
  • 1篇内蒙古自治区...
  • 1篇驻马店市精神...
  • 1篇河北省荣军医...
  • 1篇湖南省脑科医...
  • 1篇上海市第十人...

作者

  • 41篇赵学英
  • 35篇罗和春
  • 7篇孟凡强
  • 6篇韩毳
  • 5篇周东丰
  • 5篇谭春香
  • 5篇李晓泓
  • 5篇钟红文
  • 4篇于欣
  • 4篇李学武
  • 4篇刘平
  • 4篇蒋学柱
  • 4篇贾云奎
  • 4篇钱瑞琴
  • 3篇沈渔邨
  • 2篇范建华
  • 2篇柴立均
  • 2篇冯秀芹
  • 2篇宋煜青
  • 2篇梁炜

传媒

  • 5篇中国中西医结...
  • 4篇中国心理卫生...
  • 3篇中华精神科杂...
  • 3篇中国行为医学...
  • 2篇中国针灸
  • 2篇北京中医
  • 2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微循环学杂志
  • 1篇中医杂志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中国民政医学...
  • 1篇四川精神卫生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河北精神卫生
  • 1篇第八次全国中...
  • 1篇海峡两岸中西...

年份

  • 2篇2010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 8篇2002
  • 5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 3篇1998
  • 3篇1997
  • 2篇1996
  • 2篇1994
  • 1篇1993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具有抗氧自由基及活血化瘀的中药在抑郁症中的应用
1994年
本文探讨了抑郁症与自由基反应的关系,强调了抑郁是导致氧自由基生成与消失平衡紊乱的重要因素之一。从中医学角度看,抑郁症是由于情感不舒导致气滞血瘀,而引起正气虚弱,影响了各脏腑的功能。并对抗氧自由基及活血化淤的中药进行了生化、药理方面的综述,提出了临床验证抗氧自由基及活血化瘀的中药治疗抑郁症,是中西医结合研究之新课题。
赵安全赵学英
关键词:氧自由基活血化瘀抑郁症微循环中药治疗
神衰果素片治疗神经衰弱症候群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1
1998年
汤甫琴伍绪忠向义安陈黔妹罗和春赵学英
关键词:神经衰弱综合征中医药疗法
电针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对甲襞微循环影响的研究
目的:进一步研究电针与氟西汀治疗对抑郁症病人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1、将95例抑郁症病人随机分为三组,a氟西汀组、b电针组、C安慰剂组。2由一名医师盲法评定临床疗效。3双模拟服药(所用氟西汀...
赵学英孟凡强梁炜罗和春
关键词:抑郁症甲皱微循环电针治疗氟西汀
唑吡坦治疗老年原发性失眠的开放性前瞻性多中心自身对照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评价唑吡坦5mg每日1次治疗老年原发性失眠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开放性、前瞻眭、固定剂量、多中心、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115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原发性失眠诊断标准的老年门诊患者每日1次服用固定剂量唑吡坦5mg,疗程3周。以治疗第1周末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PSQI)相对于基线的差值作为研究的主要疗效评价指标,次要疗效指标包括:治疗第3周末PSQI评分相对于基线的差值,治疗第1周末和第3周末主观睡眠有效参数评分(睡眠潜伏期、总的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相对于基线的差值,治疗第3周末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相对于基线的差值。结果治疗第1周末,PSQI量表总分较基线下降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第3周末,PSQI评分较基线下降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第1周末和第3周末主观睡眠有效参数均有明显改善:睡眠潜伏期缩短(P〈0.01),睡眠时间延长(P〈0.01),日间功能提高(P〈0.01);治疗第3周末,患者的HAMD-17和HAMA评分较基线均有降低(P〈0.01);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19.1%,主要为头晕、头痛、困倦、恶心、乏力等,程度为轻、中度。结论每日1次服用固定剂量唑吡坦5mg治疗老年原发性失眠安全有效。
王雪芹于欣高旭光马辛崔丽英陆峥潘小平陈志青王少石朱荣申翁亚琴赵学英陈玉芳
关键词:入睡和睡眠障碍唑吡坦
精神科专家门诊初诊病人1531例临床诊断统计分析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 :了解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专家门诊初诊病人的病种分布。方法 :对 2 0 0 0年 1月~ 6月专家门诊初诊病人进行统计分析 ,并将确诊病例按CCMD 2 R疾病学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结果 :共调查病人 15 31例 ,发现各病种在门诊病人中的分布 ,以神经症最高 ,占总病例数的 15 2 2 % ;重性精神病中情感性精神障碍占 13 13% ,高于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障碍。结论 :门诊初诊病人的分布与精神疾病的患病率。
张中发吕文佳王军锋杜贵平刘彦明赵学英罗和春
关键词:精神疾病专家门诊疾病分布统计分析
电针、氟西汀治疗抑郁症前后血小板膜鸟苷酸结合蛋白含量的变化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 :探讨电针与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对中枢神经系统信号传导通路G蛋白的作用。方法 :符合DSM -IV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 78例 ,分别接受电针、氟西汀和安慰剂治疗 (例数分别为 2 4,2 4,3 0 ) 6周 ,对治疗前后患者血小板膜G蛋白各亚型的含量采用蛋白印记方法进行测定。结果 :抑郁症患者治疗前Gαi、Gαq含量均大于正常对照 (P =0 0 0 1,P =0 0 0 0 ) ,Gαs含量与正常对照无差异 (P =0 72 3 )。氟西汀、电针和安慰剂治疗不能改变抑郁症的Gαi ,Gαq的高水平状态。三种治疗对Gαq蛋白的亚型的含量没有影响。结论 :抑郁症患者的G蛋白存在异常 ,Gαi和Gαq高水平状态可能是抑郁症的特征性指标 。
宋煜青周东丰范建华罗和春赵学英
关键词:抑郁症患者电针氟西汀血小板膜G蛋白
舒血宁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其对甲襞微循环的影响被引量:6
1997年
舒血宁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其对甲襞微循环的影响赵学英1何鸣1罗和春1钟红文2沈振明3易善志许多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前额叶功能降低,脑内有血液循环障碍[1],外周亦有微循环障碍[2]。研究还发现,脑不同部位的血液供应异常与患者的某些精神...
赵学英何鸣罗和春钟红文沈振明沈振明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甲襞微循环
舒血宁合并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多中心双盲对照研究被引量:29
1999年
目的:观察合并应用银杏叶提取物能否提高经典抗抑郁药物阿米替林的抗抑郁疗效,能否减少阿米替林的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方法。一组病人给予阿米替林合并银杏叶提取物(研究组),一组给予阿米替林与安慰剂(对照组),治疗8周。共纳入240例符合CCMD-2-R抑郁症标准的病人。结果:(1)研究组疗后Hamilton抑郁量表平均减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研究组治疗结束时CGI严重度显著低于对照组;(3)研究组As-berg副作用量表治疗后增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研究组的疗效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银杏叶提取物与阿米替林合并应用可以显著增强后者的抗抑郁疗效,并且能显著减少后者的不良反应,因而提高了后者的疗效指数。
罗和春刘平孟凡强孟凡强赵学英沈渔村韩宝杰赵学英赵安全谭春香方润领汪斌陈钊朱少敏赵安全刘广志于江张淑琴李敬先解克平李建华王洪灏孟素荣张本易善志张淑琴汪连春郭华孙国荣钟红文李淑荣孟素荣
关键词:抑郁症舒血宁阿米替林
ICU患者的血糖控制及护理进展
重症患者中高血糖在临床很常见,即使患者既往没有糖代谢紊乱的基础病史,应激性高血糖亦非常普遍。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患者中,严重的疾病状态引起强烈的应激反应,从而导致机体严重的物质和能量代...
赵学英阙呈立邓兰芬
关键词:应激性高血糖胰岛素强化治疗护理进展低血糖发生率控制血糖危重患儿
文献传递
头皮区电针治疗精神分裂症幻听34例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5
1994年
采用电针治疗仪取穴头部晕听区治疗精神分裂症顽固性幻听患者34例。其结果按全国统一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疗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5.29%,显效率为64.71%。用精神病简明症状量表(BPRS)中幻听项目评分标准进行评定,治疗后均分显著下降。治疗前、后BPRS量表分值变化对比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1)。头皮区电针操作简便安全,无毒性副作用,对年老体弱、伴有躯体疾病患者及对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无效的幻听严重者,无论在门诊、病房均可采用治疗。
冯秀芹刘炎革赵学英贾云奎罗和春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幻听电针针刺疗法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