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费建国

作品数:38 被引量:100H指数:5
供职机构: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嘉兴市科技局基金嘉兴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胆囊
  • 8篇切除
  • 7篇术后
  • 7篇切除术
  • 6篇胰腺
  • 6篇细胞
  • 6篇腹腔
  • 6篇腹腔镜
  • 6篇肝癌
  • 5篇胆囊切除
  • 5篇胆囊切除术
  • 5篇胰腺癌
  • 5篇手术
  • 5篇肿瘤
  • 5篇腺癌
  • 5篇腹腔镜胆囊
  • 5篇腹腔镜胆囊切...
  • 5篇腹腔镜胆囊切...
  • 4篇胆管
  • 4篇结石

机构

  • 22篇嘉兴学院
  • 16篇嘉兴市第二医...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同济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38篇费建国
  • 17篇倪全法
  • 15篇秦红波
  • 12篇曹浩强
  • 9篇宋政炜
  • 9篇王晓光
  • 5篇陈徐艰
  • 5篇沈亦珏
  • 4篇孔凡创
  • 3篇汤焕亮
  • 3篇沈亦钰
  • 3篇周鸿鲲
  • 3篇蒋达峰
  • 3篇钟征翔
  • 2篇郑树森
  • 2篇吴斌
  • 2篇吴城
  • 2篇张宏
  • 2篇肖旺频
  • 2篇黄东胜

传媒

  • 4篇浙江临床医学
  • 4篇肝胆外科杂志
  • 4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现代中西医结...
  • 3篇现代实用医学
  • 3篇全科医学临床...
  • 2篇浙江医学
  • 2篇中华胰腺病杂...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医药导报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影像诊断与介...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护理与康复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2
  • 1篇2001
  • 3篇1999
  • 1篇1997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诱导血红素氧合酶-1对脂肪供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诱导血红素氧合酶-1(HO-1)是否可减轻大鼠脂肪变性供肝移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予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形成轻度脂肪变性供肝;随机分为3组,A组(n=25)供肝切取前24h腹腔注射血晶素125mg/kg;B组(n=25)供肝切取前24h腹腔注射血晶素125mg/kg,移植肝血流开放时静脉注射Znpp1.5mg/kg,C组(n=25)供肝切取前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受体肝移植后3、6、12、24、48h分别取移植肝组织检测HO-1活性,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中(TNF)-理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病理学检查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结果术后各时段HO-1活性A组均显著强于B组及C组(P〈0.05),而B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段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A组均显著低于B组及C组(P〈0.05),而B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以术后12h最为明显,A组表现为轻度,而B组及C组表现为中度缺血再灌注损伤。结论诱导HO-1可通过抑制TNF—α的表达而减轻脂肪供肝移植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
秦红波曹浩强华志元李相成倪全法费建国沈亦钰
关键词:脂肪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血红素氧合酶-1肝移植
硫化氢减轻大鼠脂肪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
2017年
目的 探讨硫化氢减轻大鼠脂肪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18只,高脂饮食4周后形成脂肪肝,将其按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硫氢化钠组(NaHS组)。S组仅暴露肝门,不夹闭动、静脉;IR组采用夹闭左叶及中叶门静脉和肝动脉分支1 h后恢复灌注的方法制备大鼠脂肪肝缺血再灌注模型;NaHS组于再灌注前5 min经股静脉注射28 μmol/kg NaHS,于再灌注6 h时抽取下腔静脉血样并取左肝组织,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观察肝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 S组、IR组、NaHS组血清ALT水平分别为(64±8)、(1 393±69)、(823±42) U/L;S组、IR组、NaHS组血清TNF-α水平分别为(55.62±7.24)、(288.97±41.42)、(203.65±37.36) ng/L;IR组血清ALT及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S组(t=44.194,P=0.000;t=20.586,P=0.000);NaHS组血清ALT及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IR组(t=-36.415,P=0.000;t=-4.556,P=0.006);NaHS组(Suzuki’s评分为2.33分)肝病理学损伤较IR组(Suzuki’s评分为3.67分)明显减轻(t=6.325,P=0.001)。 结论 硫化氢可通过抑制TNF-α的表达而减轻大鼠脂肪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秦红波费建国宋政炜
关键词:硫化氢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脂肪肝肿瘤坏死因子-Α
超声引导结合X线透视下PTCD治疗阻塞性黄疸被引量:15
2006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结合X线透视下PTCD的操作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1例阻塞性黄疸患者,40例为恶性阻塞性病变,11例为良性阻塞性病变,在超声引导结合X线透视下行PTCD术,穿刺右叶胆管44例,穿刺左叶胆管7例,并常规造影。结果穿刺成功率100%,未出现出血、胆汁性腹膜炎等并发症。术后1周胆红素平均下降75.2ummol/L。结论超声引导结合X线透视下PTCD是一种治疗阻塞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具有安全、简便、经济、并发症少的优点。
费建国曹治强柴东哲张宏
关键词:阻塞性黄疸PTCD
超声结合X线透视下PTCD治疗阻塞性黄疸的探讨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探讨超声实时引导结合X线透视下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PTCD)治疗阻塞性黄疸的操作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8例阻塞性黄疸患者,47例为恶性阻塞性病变,11例为良性阻塞性病变,在超声实时引导结合X线透视下行PTCD术,穿刺右叶胆管51例,穿刺左叶胆管7例,并常规造影。结果穿刺成功率100%,未出现出血及胆汁性腹膜炎等并发症,术后一周胆红素平均下降75.4umol/L。结论超声引导结合X线透视下PTCD是一种治疗阻塞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具有安全、简便、经济、并发症少的优点。
汤焕亮曹浩强费建国
关键词:超声实时引导X线透视阻塞性黄疸
MDR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肝细胞肝癌预后的关系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基因1(multidrug resistance gene 1,MDR1)C1236T及C3435T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肝细胞肝癌(HCC)预后间关系。[方法]以36例HCC根治术患者为对象,同时建立50例对照组,PCR-SSCP法检测其静脉血标本C1236T及C3435T SNP,比较分析C1236T及C3435T SNP与HCC预后的关系。[结果]HCC组与对照组的基因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C3435T基因型CC、CT、TT型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依次为164.5d、340.0d和369.5d,C1236T基因型CC、CT、TT型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依次为201.0d、415.0d、260.0d,MDR1基因多态性与HCC复发相关。[结论]C3435T SNP可作为肝癌根治术的预后因素之一。
陈徐艰王晓光沈亦珏周鸿鲲倪全法费建国钟征翔
关键词:肝肿瘤预后单核苷酸多态性多药耐药
术前口服盐酸曲马多缓释片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急性疼痛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秦红波吴城费建国倪全法肖旺频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盐酸曲马多缓释片急性疼痛术前口服LC患者镇痛方法
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围手术期处理体会
2008年
目的探讨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对285例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270例腹腔镜手术成功,成功率为94.7%(270/285);手术时间20~160min,平均45min;中转开腹15例。术后2例出现胆漏,行保守治疗后痊愈:6例出现剑突下切口感染,4例出现肺部感染,均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术后住院时间3~10d,平均4.6d。结论充分的围术期处理及精细的术中操作是保证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开展的关键。
秦红波曹浩强倪全法费建国沈亦钰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人围手术期
胰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与其术后复发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采用新型纳米微流控芯片检测胰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s),探讨其与胰腺癌病理参数及患者术后复发、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问嘉兴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53例胰腺癌手术切除患者的外周血,应用新型纳米微流控芯片检测CTCs,以检测到1个CTC为阳性标准将患者分为CTCs阳性组和阴性组,评估CTCs阳性与肿瘤临床病理参数及患者术后复发、预后的关系。结果53例患者中23例外周血CTCs阳性细胞数为5-196个/ml,平均(78.5±44.7)个/ml,阳性率为43.4%(23/53)。CTCs阳性与肿瘤血管侵犯显著相关(P=0.001),而与患者性别、年龄、有无临床症状、肿瘤直径、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均无相关性。31例肿瘤复发,复发率为58.5%。其中局部复发13例,远处转移(包括肝、肺、肾等)10例,局部复发并远处转移8例。患者无瘤中位生存时间14.0个月(13.0-17.0个月),总体中位生存时间19.0个月(15.5-24.0个月)。CTCs阳性组、阴性组1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6.9%、88.3%,2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12.2%、4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1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5.4%、96.3%,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33.6%、62.2%,其中2年总生存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结论采用新型纳米微流控芯片能够高效检测出胰腺癌患者外周血CTCs,CTCs阳性与胰腺癌血管侵犯、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胰腺癌患者术后复发和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李森娟王晓光吴斌曹晨曦亓立峰费建国钟征翔
关键词:胰腺肿瘤肿瘤细胞复发预后
老年患者肝胆手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及其与超敏CRP的关系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 研究老年患者行肝胆手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率及其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 收集因肝胆疾病行手术治疗的115例既往无心房颤动病史的老年(≥60岁)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出现心房颤动持续5 min以上分为心房颤动组和非心房颤动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心脏超声指标及血hs-CRP检测结果.结果 术后发生心房颤动36例(31.3%).心房颤动组与非心房颤动组在性别、年龄、有无高血压、手术时间及术前各项心脏超声指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心房颤动组术后第1、2天hs-CRP水平分别为(131.92±25.48)、(113.06±22.68)mg/L,明显高于非心房颤动组的(115.09±21.53)、(95.27±20.76)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老年患者肝胆外科手术后心房颤动容易发生,血 hs-CRP水平升高与心房颤动的发生密切相关,对于hs-CRP≥131.92mg/L的患者在围手术期应严密观察,及早进行干预.
费建国王晓光秦红波倪全法
关键词:心房颤动超敏C-反应蛋白肝胆手术
脾切除原位肝移植术后血小板异常变化一例被引量:2
2002年
曹浩强郑树森孔凡创费建国黄东胜
关键词:脾切除原位肝移植术后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