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纳
- 作品数:42 被引量:130H指数:6
- 供职机构:辽宁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社会学更多>>
- 历史事件的艺术呈现——评王希奇的大型油画《1946》
- 2017年
- 如何面对历史,尤其是如何面对战争历史,确实是一个事关如何超越战争思维,如何超越狭隘的民族主义的大问题。无论中国,还是日本,由于对战争的不同态度和理解,往往会导致对战争的不同记忆与叙事。如果站在人类大爱和人道主义视角上来看,
- 谢纳
- 关键词:历史事件油画艺术战争历史民族主义人道主义
- "八十年代"的思想现场:思想解放与文化启蒙的复杂关联被引量:6
- 2015年
-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当代中国的社会文化思想发生了重大的转型变革,其中,思想解放运动作为历史变革的观念转换与理论准备,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文化政治动力。与此同时,与政治思想领域的思想解放运动相呼应,在文化思想领域尤其是文学艺术领域同时展开了影响广泛而深远的社会文化思潮,人们将其称之为“新启蒙运动”。细查历史,应该注意到,“思想解放运动”与“新启蒙运动’,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既暧昧又复杂。
- 李鹛谢纳
- 关键词:思想解放运动文化启蒙新启蒙运动历史变革社会文化思潮
- “现实”两种——路翎和阎连科小说的比较
- 2016年
- 在中国的现代文学史上有这样两位作家——路翎和阎连科,他们分别为现实主义带来了极具特色的"心理现实主义"和"神实主义"。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以两位作家比较的可能性为起点,探讨现实主义的流变及对当下文学的意义1。
- 候登登谢纳
- 关键词:路翎
- 视像景观中的当代境遇
- 2013年
- 也许每个人都曾有过这样的疑问: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世界?这不禁让我想起卞之琳那首耐人寻思的小诗:“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j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首《断章》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既交错重叠,又往复循环的奇异世界。当你将风景作为一个观看对象来欣赏时,你也会在无意中被置入他者的风景视线中,成为被他人观赏的一幅画面;当你用各种景物精心地装饰自己的世界时,你也会在不经意间成为他人世界的装饰品。风景在不同的视点中变化莫测,有多少种观看的视角,就会有多少种纵横交错的风景。世界在不同的装饰中光怪陆离,有多少种装潢的构想,就会有多少种光影斑斓的世界。如此看来,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一个变幻莫测的世界。
- 谢纳
- 关键词:境遇景观视像装饰品《断章》
- “空间转向”与当代文艺理论建构
- 谢纳
- 论中国现代主义小说的叙事结构被引量:6
- 2005年
- 叙事结构是小说叙事方式的构成主体,它决定着小说叙事时间与叙事视角的选取。因此,中国现代主义小说家对叙事技巧的革新与实验,首先从叙事结构入手,他们以“心理-情绪”型叙事结构瓦解着传统的"情节-性格"结构一统天下的地位,小说文本扬弃了因果逻辑链条和封闭严整的结构,呈现出心理至上的结构核心和结构动力、消解逻辑和整体碎裂的结构特质以及中西合璧、优雅节制的结构形态三大显著特性。
- 谢纳
- 关键词:中国现代主义小说叙事结构
- 空间美学:生存论视阈下空间的审美意蕴被引量:20
- 2009年
- "空间转向"对当代学术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改变了传统学科的面貌,形成了多学科发展的态势。在其影响下,空间理论与美学理论相互交叉渗透,由此建构起一种关于空间的美学理论。空间美学探究空间生存性、空间审美性与空间体验性之间的内在关联,为当代美学建构提供了崭新的理论视域和资源。
- 谢纳
- 关键词:空间美学
- 审美与审美泛化:机械复制时代的视觉艺术被引量:10
- 2009年
- 摄影的诞生不仅标志着人类文化生产真正进入到机械复制时代,同时也宣告了传统艺术审美方式的终结,摄影、电影、录音、电视等现代文化生产传播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文化审美方式。作为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摄影既具有传统意义上的审美特质,同时又具有与传统审美形态相异质的独特品性,其具体表征体现为文化艺术生产的审美泛化。
- 谢纳
- 关键词:机械复制审美泛化摄影艺术
- 现代传媒与国统区文学的民族化、大众化转型被引量:3
- 2005年
- 传播媒介作为“文学文本的物质传输渠道”和“作家写作行为的物质结果”,在整个文学传播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国统区战火缭绕极为艰苦而特别的历史文化环境中,以《抗战文艺》、《文艺阵地》、《戏剧春秋》、《烽火》等为代表的文学媒介,不仅培养一大批青年作家,促进了大众文学观念的传播,拉近传播者与受众的距离,使文学创作更加符合读者的需求,而且改变了五四新文学的主题、内容、风格等审美取向,引导文学及文学批评的发展和文学流派的形成,并由此诱发文学大众化的变革。
- 谢纳
- 关键词:国统区文学现代传播媒介大众化
- 作为一种现代性建制的中国现代文学——以1927-1949年文学为例
- 2013年
- 伴随中西方学者对现代问题的高度关注,"现代性"已经成为一个极具涵盖性的理论概念。作为一种理论话语或哲学话语,"现代性"不仅成为现代题域的核心关键词,同时也成为整体把握现代历史的一种最为重要的视域和方法。因此,如何将这种视域和方法运用到现代文学的研究之中,如何理解中国文学的现代性,即如何在中国现代性的历史语境中理解中国现代文学,构成了现代文学研究的重要议程。
- 谢纳
-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建制现代文学研究中国现代性西方学者哲学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