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永亮

作品数:73 被引量:228H指数:9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 7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7篇医药卫生
  • 8篇生物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9篇电针
  • 17篇经痛
  • 16篇神经痛
  • 14篇糖尿
  • 14篇糖尿病
  • 11篇针灸
  • 10篇神经病
  • 10篇神经病理
  • 10篇病理
  • 9篇低频电
  • 8篇神经病理痛
  • 8篇神经节
  • 8篇受体
  • 8篇糖尿病神经
  • 8篇糖尿病神经痛
  • 8篇脊髓背角
  • 7篇动物
  • 7篇针刺
  • 7篇疼痛
  • 6篇慢性

机构

  • 52篇浙江中医药大...
  • 44篇浙江中医药大...
  • 3篇浙江省人民医...
  • 2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杭州市余杭区...
  • 1篇杭州医学院
  • 1篇浙江省中西医...

作者

  • 73篇蒋永亮
  • 63篇方剑乔
  • 49篇何晓芬
  • 19篇邵晓梅
  • 17篇杜俊英
  • 13篇尹小虎
  • 12篇吴媛媛
  • 10篇沈亚芳
  • 8篇梁宜
  • 7篇颜思思
  • 6篇陈利芳
  • 6篇寿升芸
  • 6篇赵文胜
  • 5篇陈晓军
  • 5篇赵晓芸
  • 4篇刘伯一
  • 4篇房军帆
  • 3篇李荣荣
  • 3篇黄垒
  • 3篇严伟

传媒

  • 9篇中国实验动物...
  • 9篇浙江中医药大...
  • 3篇中国针灸
  • 3篇上海针灸杂志
  • 3篇云南中医学院...
  • 3篇中华中医药杂...
  • 2篇中国疼痛医学...
  • 2篇浙江中西医结...
  • 2篇中华物理医学...
  • 2篇中医杂志
  • 2篇浙江中医杂志
  • 2篇中国比较医学...
  • 2篇2014浙江...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中医药学报
  • 1篇解剖学报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陕西中医学院...
  • 1篇甘肃中医学院...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8篇2021
  • 6篇2020
  • 6篇2019
  • 2篇2018
  • 7篇2017
  • 4篇2016
  • 11篇2015
  • 13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7
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概况被引量:2
2007年
从病机、治则、治法等方面对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中晚期的文献报道加以回顾性综述。类风湿性关节炎中晚期病机复杂,治则各异,中医治疗方法丰富,临床疗效尚能令人满意。但是,今后应重视类风湿性关节炎中晚期辨证与辨病更紧密结合;并加强中医外治法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蒋永亮方剑乔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中晚期中医治疗
针刺对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心电信号影响的研究概况被引量:4
2023年
针刺治疗稳定性冠心病的临床研究取得一定成果,其中心电图疗效评价指标从定性分析向对心电信号的定量分析转变。从普通心电图[心率、ST段、QT间期离散度(QTd)]、运动平板状态下心电图、心肌缺血总负荷(TIB)、心率变异性(HRV)四个方面总结针刺对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心电信号的影响。发现针刺即刻状态下可升高患者心率,但针刺一段时间后患者心率反而降低;针刺可改善ST段压低情况,降低QTd值及TIB。针刺治疗后,运动平板状态下心电图ST段下移的发生时间推迟,其持续时间与程度也显著减少。针刺还可以改善HRV,从而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并存在双向调节的现象。进一步提示针刺能调节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心电信号,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况,保护心脏植物神经的均衡性,改善心功能。
廖彬珺蒋永亮俞婕涂明琦何晓芬方剑乔
关键词:稳定性冠心病针刺心肌缺血总负荷心率变异性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治疗进展被引量:1
2013年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临床上难治的疾病,由躯体感觉神经系统的损伤和疾病直接造成的疼痛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自发性疼痛、痛觉过敏、痛觉超敏等。目前,临床上缺乏特效的针对性治疗方案。因此,有必要对临床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尹小虎蒋永亮赵晓芸方剑乔
关键词:神经病理性疼痛
低频电针改善SNL模型大鼠早期神经痛背根神经节辣椒素受体的机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低频电针干预早期神经痛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辣椒素受体(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type 1,TRPV1)的机制。方法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与电针组,每组8只。采用脊神经结扎的方法制作大鼠神经痛模型。取患侧足三里、昆仑穴进行2 Hz电针治疗,连续3 d。检测大鼠术侧后足缩腿阈(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L5 DRG TRPV1表达与磷酸化水平。进一步开展PKC激动剂PMA与PKA激动剂db-cAMP拮抗2 Hz电针镇痛作用的验证性实验。结果 SNL模型大鼠早期即出现自发性疼痛,PWT显著下降(P<0.001),L5 DRG TRPV1表达水平降低(P<0.01),磷酸化水平升高(P<0.001)。SNL假手术组大鼠PWT没有显著变化。2 Hz电针能提高SNL模型大鼠的PWT(P<0.001),降低L5 DRG TRPV1磷酸化水平(P<0.05)。PMA与db-cAMP足部局部注射能拮抗2 Hz电针的抗神经痛作用(P<0.001,P<0.001)。结论早期神经痛与损伤DRG TRPV1磷酸化水平升高有关。低频电针能改善早期神经痛,可能与下调损伤DRG的TRPV1磷酸化水平有关。
蒋永亮尹小虎沈亚芳何晓芬方剑乔
关键词:电针神经痛脊神经结扎TRPV1
一种梅花针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梅花针。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梅花针,所述梅花针包括筒体、推杆和螺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梅花针能够提高患者针刺的顺应性。
瞿思颖方剑乔王涵芝何晓芬蒋永亮
4种常用神经病理痛动物模型的评价被引量:6
2015年
神经病理痛动物模型是研究神经病理痛的基础,能够模拟临床神经病理痛的症状和体征,为神经病理痛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由于神经病理痛发病机制复杂、多样,单一的模型不能完全复制全面的神经病理痛情况,因此需要各种具有临床针对性的理想的神经病理痛动物模型。本文就4种常用的神经病理痛模型进行综述,以期为神经病理痛的研究提供参考。
叶佳瑜颜思思蒋永亮何晓芬杜俊英陈利芳方剑乔
关键词:神经病理痛动物模型
电针对背根神经节持续受压模型大鼠机械痛阈及TRPV1、SP、CGRP表达的影响
2025年
目的:观察电针对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持续受压(chronic compression of dorsal root ganglion,CCD)模型大鼠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及DRG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TRPV1)、P物质(substance P,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表达的影响。方法:41只雄性SD大鼠使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假手术组(11只)、模型组(15只)、电针组(15只),电针组取大鼠患侧“足三里”“昆仑”穴进行治疗,每日1次,共7天。检测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患侧MWT,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患侧DRG中TRPV1、CGRP、SP阳性细胞表达情况,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患侧DRG中TRPV1、CGRP、SP蛋白表达变化。结果:造模后第1天电针治疗前,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电针组大鼠MWT显著降低(P<0.01);电针治疗后第1、3、5、7天,电针组大鼠患侧MWT显著高于同期模型组(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患侧DRG中TRPV1、SP、CGRP阳性细胞数表达均升高(P<0.05);TRPV1和SP、TRPV1和CGRP阳性细胞共表达数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患侧DRG中TRPV1、SP、CGRP表达均降低(P<0.05);TRPV1和SP、TRPV1和CGRP阳性细胞共表达数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患侧DRG中TRPV1、CGRP、SP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经电针干预后,电针组大鼠患侧DRG中TRPV1、CGRP、SP蛋白表达降低(P<0.01)。结论:电针治疗可促使MWT升高,有效抑制CCD大鼠痛觉敏化,其镇痛机制可能与下调DRG中TRPV1、SP和CGRP的表达有关。
魏周园郑雨江民健池恒愉康玉蓉何晓芬何晓芬周姝婷杜俊英邵晓梅杜俊英蒋永亮
关键词:针刺镇痛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
电针多维度干预慢性痛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
针刺镇痛的历史悠久,其有效、简便、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在国内外得到广泛认同。当前,疼痛性疾病依然是针灸主要适应症之一。随着针刺镇痛研究的深入发展,针刺镇痛研究已经从最初的仅关注痛感受向同时关注痛感觉、痛情绪和痛认知等多维度发...
邵晓梅梁宜刘伯一蒋永亮房军帆杜俊英沈醉孙晶吴媛媛方剑乔
关键词:电针镇痛慢性痛神经生物学机制多维度
fNIRS技术在针灸研究中的应用探析被引量:1
2021年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NIRS)是一种可动态监测组织血氧代谢变化的无创技术。近年来,fNIRS在针灸研究中的应用逐渐成为热点。笔者以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作为检索数据库,对fNIRS在针灸领域的应用文献进行全面检索和分析。结果显示目前fNIRS主要应用于针灸临床研究上,实验研究十分匮乏。其研究价值主要用于探索生理和病理状态下针灸对组织血氧代谢反应的影响。涉及的主要病种有抑郁、广泛性焦虑障碍、头痛、脑卒中和血管性痴呆。
胡汉通蒋永亮何晓芬吴媛媛方剑乔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技术针灸
低频电针对SNL大鼠早期神经痛DRG p-TRPV1、CGRP的抑制作用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低频电针干预早期神经痛对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辣椒素受体(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type 1,TRPV1)磷酸化与痛敏相关神经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与P物质(substance P,SP)的抑制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与电针组,每组8只。模型组采用脊神经结扎(spinal nerve ligation,SNL)的方法制作大鼠神经痛模型。电针组采用2 Hz电针治疗,选取患侧"足三里"、"昆仑"穴,连续3d。检测D1、D3大鼠术侧后足缩腿阈(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D3 L5 DRG p-TRPV1、CGRP、SP水平。[结果]SNL模型大鼠早期即出现自发性疼痛,PWT显著下降(P<0.001),L5 DRG p-TRPV1水平升高(P<0.001),CGRP水平升高(P<0.05),SP水平下降(P<0.05)。SNL假手术组大鼠PWT没有显著变化。2 Hz电针能提高SNL模型大鼠的PWT(P<0.001),降低L5 DRG p-TRPV1水平(P<0.05)与CGRP水平(P<0.01),对SP水平没有显著影响。[结论]早期神经痛与DRG p-TRPV1、CGRP水平升高有关。低频电针能下调DRG p-TRPV1与CGRP水平,改善早期神经痛。
蒋永亮沈亚芳尹小虎何晓芬方剑乔
关键词:神经痛脊神经结扎TRPV1CGRP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