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祥家
- 作品数:19 被引量:100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散发性戊型重型肝炎8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 1996年
- 对沈阳地区80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了病原学检测分析。结果;①重型肝炎的成肝病毒感染率为12.5%(10/80);②戊肝病毒与其它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率为7.5%(6/80),其预后极差,病死率为100%(6/6),单纯戊肝病毒感染的重型肝炎预后较好;③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病例临床症状重,均出现Ⅲ度以上肝性脑病,并有明显出血倾向。结果提示;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是影响重型肝炎预后的重要因素。
- 刘沛丁虹周子文周子文张凤弛董祥家
- 关键词:重型肝炎戊型肝炎
- 重症肝炎患者脑组织氨基酸含量检测
- 1991年
- 检测7例重症肝炎患者的大脑灰质、白质、小脑、脑桥和延髓等部位的氨基酸(AA)含量,并检测5例非因病死亡正常人的相对应脑组织氨基酸作对照。结果,重症肝炎各部位脑组织各种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对照纽,特别是小脑和脑桥更明显增高。从各部位脑组织来看,枝链氨基酸(BCAA)与芳香族氨基酸(AAA)克分子比值,重肝患者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提示重症肝炎,肝性昏迷的发病机理与假性神经介质形成而造成的传导障碍学说需进一步探讨。
- 张捷金玉珠徐国璋马力董祥家
- 关键词:肝炎重症脑组织氨基酸
- 各型肝炎病毒引起急性、亚急性重症肝炎与预后探讨被引量:1
- 1991年
- 1984~1989年我院共收治重症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重肝)165例,现将各型肝炎病毒引起急性及亚急性重症肝炎与预后关系研究的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及方法 (一) 病例选择全部病例按1984年全国病毒性肝炎南宁会议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选择病例,均有急性或亚急性重症肝炎的临床表现。
- 王兆荃苏德元董祥家张捷李冠群董志良朱虹娟张振藩
-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肝炎病毒预后
- 重症肝炎血清抑制因子的初步研究
- 1990年
- 通过对67例乙型肝炎病人及20名健康人血清抑制因子的研究发现:1、血清抑制因子的变化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疾病的趋向有密切关系;2、重症肝炎组血清抑制因子活性最强,可能是导致重症肝炎发生的因素之一。
- 李威董祥家高红
- 关键词:重症肝炎乙型肝炎
- 前列腺素E_1治疗重症肝炎机理研究被引量:1
- 1992年
- 重症肝炎病死率高,国外报道在80%左右,探索研究重症肝炎有效疗法,降低病死率,实属必要。本文应用前列腺素E_1治疗重症肝炎18例,并通过内毒素、D-氨基半乳糖所致,大鼠实验性肝坏死的研究,
- 董祥家苏德元王兆荃张捷黄芬刘沛
- 关键词:重症肝炎前列腺素E1肿瘤坏死因子
- 重症肝炎207例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24
- 1993年
- 207例重症肝炎的预后因素分析表明,Ⅳ°以上昏迷病例预后差,病死率为91.2%;Ⅱ°以下者为5.6%(P<0.01)。急性重症肝炎比亚急性型者预后差。高血胆红质、低凝血酶原活动度及有合并症者预后差。胆碱酯酶活性、有无出血倾向及不同治疗方法与预后密切相关。
- 苏德元董祥家王兆荃张捷
- 关键词:肝炎预后
- 重症肝炎末梢血T细胞亚群分布的研究被引量:1
- 1993年
- 本文应用单克隆抗体APAAP法检测了重症肝炎末梢血中T细胞亚群的分布。结果:重症肝炎末梢血中CD_3^+,和CD_8^+ T细胞百分率较急性肝炎明显降低(P<0.01);重症肝炎死亡病例CD_8^+T细胞百分率随病情加重而下降,生存例CD_8^+T细胞百分率在病程中无明显变化。上述结果提示:重症肝炎的发生可能与CD_8^+T细胞大量聚集肝组织内有关。
- 周子文刘沛王兆荃董祥家吕先科
- 关键词:肝炎T细胞亚群病理生理学
- 鼠血清中TNF活性及HGF、PGE_1保护肝脏作用的研究被引量:7
- 1993年
- 本试验应用氨基半乳糖及内毒素,致大白鼠实验性肝坏死,应用肝细胞生长素(HGF)或前列腺素E_1(PGE_1)观察对肝细胞的保护作用,以结晶紫染色法检测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活性。结果表明,实验性肝坏死时,血清中TNF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升高,HGF及PGE_1能保护肝脏,并降低血清中TNF活性。作者认为,TNF与实验性肝坏死发病机制有关,HGF及PGE_1能抑制内毒素诱导的TNF产生,从而防止肝坏死。
- 黄芬王静艳高红董祥家
- 关键词:肝坏死肝细胞生长素
- 453例病毒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特征及其防治意义被引量:2
- 1992年
- 本文453例重肝中,急性重型40例(8.8%),亚急性重型413例(91.2%)。乙肝总感染率为78.4%,非甲非乙型为19.6%。肝中HDAg阳性检出率为4.8%(5/104例),其中上海、天津和沈阳地区分别为4.5%、11.5%及1.7%。 324例有肝性脑病。Ⅰ°—Ⅳ°肝性脑病者病死率分别为0%、15.2%、42.9%及83.8%。凝血酶原活动度>60%、30%~60%和<30%患者的病死率分别为0%、20.1%及57.8%。常见并发症为出血(53.2%)、继发性感染(33.8%)及肝肾综合征(15.0%)。对采用的六种新疗法疗效作了初步评价。
- "七五"重症肝炎协作组黄仲德沈耕荣董祥家张定凤
- 关键词:重症肝炎病毒性肝炎
- 前列腺素E_1治疗实验性肝坏死的机理研究被引量:32
- 1994年
- 应用丙酸杆菌和内毒素引起肝坏死动物模型对前列腺素E_1(PGE_1)抑制肝坏死发生作用及其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①PGE_1投给组的动物生存率为90%较对照组(17%)明显增高。肝组织学检查未发现肝细胞坏死;②当PGE_1添加后。丙酸杆菌处理小白鼠肝内枯否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肿瘤坏死因子(TNF)、分泌型白细胞介素1(SIL-1)和膜型白细胞介素1(mIL-1)活性受到抑制,其抑制程度随PGE_1浓度增加而增大。上述结果说明:PGE_1可以抑制肝坏死的发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NF、SIL-1和mIL-1活性有关。
- 刘沛王兆荃张捷周子文董祥家大西弘生武藤泰敏
- 关键词:前列腺素E肿瘤坏死因子肝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