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训同
- 作品数:24 被引量:172H指数:8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关节镜辅助下踝关节融合术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总结关节镜辅助下踝关节融合术的疗效。方法 2007年6月-2009年2月,于关节镜辅助下行踝关节融合术9例。男6例,女3例;年龄38~71岁,平均49岁。其中创伤性关节炎6例,骨性关节炎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8.9±0.3)分。患者病程2~5年。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年,平均19个月。X线片检查示术后8~12周胫距关节均骨性融合,无假关节形成。患者步态改善。术后1年VAS评分为(1.7±0.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organ评分获优7例,良1例,可1例;患者主观满意度分级为1级6例,2级2例,3级1例。结论关节镜下辅助踝关节融合术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满意。
- 唐恒涛苏训同王义隽金大地赵亮燕华
- 关键词:踝关节关节融合关节镜
- 钩状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肩峰端骨折的价值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评价AO钩状铜板(CHP)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肩峰端骨折的疗效。方法25例患者中,三度肩锁关节脱位10例;二度肩锁关节脱位12例;1例为肩锁关节脱位合并锁骨肩峰瑞骨折;2例为锁骨肩峰端骨折,全部病例采用CHP内固定.所有病例均直接修复断裂的肩锁韧带,其中10例直接修复断裂的喙锁韧带结果2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1.2个月,术后2周肩关节活动恢复正常,术后3—6个月,平均3个月患者恢复工作和体力劳动,除1例脱钩外,余无钢板断裂螺钉松动和再脱位及骨不连等并发征,按Lazzcano疗效评价标准:优20例,占80%;良4例,占16%;差1例,占8%,优良率96%。结论CHP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肩峰端骨折具有固定确实,不损伤关节面,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
- 王洪伟叶军苏训同阮美树汤奇
- 正确认识与高度重视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骨科医师面临的严峻课题被引量:2
- 2011年
- 对于血栓性疾病的认识和研究,国外骨科界已有了30多年的历史,而我国只有10年左右。2009年3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国骨科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高峰论坛》以及同年由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颁布的《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指南》是我国骨科界对于血栓性疾病研究的一个里程碑。但是,由于该《指南》推广层次的不同,各级医院医师接受的教育不同以及所接触的患者群的差异,目前对此疾病症的认识仍然存在着参差不齐、意见不一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再次重申和强调骨科医师对此疾病的正确认识和高度重视。
- 苏训同金大地
- 关键词:静脉血栓栓塞症骨科医师血栓性疾病骨科大手术
-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再发对侧粗隆间骨折的原因分析及治疗策略被引量:42
- 2010年
-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再发对侧粗隆间骨折的原因,并对其治疗措施进行综合评价。方法 2005年1月~2009年5月,本组共收治并得到有效随访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227例,其中男86例,女141例;年龄65~93岁,平均71岁。75例患者术后在进行骨折康复治疗的同时,进行了规范的抗骨质疏松(OP)治疗,并测定对侧髋部及腰椎骨密度;152例进行常规骨折康复治疗。术后7个月~3年再发对侧粗隆间骨折6例(男1例,女5例),其中进行规范抗OP治疗组1例,未进行抗OP治疗组5例;6例再骨折患者均进行了手术治疗后痊愈出院。结果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能引起骨密度下降,患者存在对侧同部位再发骨折的可能。本组的发生率为2.2%;在进行规范的抗OP治疗的75例患者中有1例发生再骨折。在本组统计中再发对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生率为1.33%,而另5例患者第一次骨折出院后未进行任何抗OP治疗,再骨折率为3.28%,其发生率明显高于抗OP治疗组。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多因OP引起,发生骨折后其骨的脆性进一步增加;抗OP治疗能防止骨量的进一步丢失,有效的抗OP治疗及日常生活中防摔倒宣教,能有效预防再骨折的发生。
- 樊仕才金大地苏训同李涛王华赵畅曾参军卢魁
- 关键词:老年人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
- 关节镜辅助治疗急性髌骨脱位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支持带紧缩治疗急性髌骨脱位的疗效。方法 2006年4月-2009年3月,应用关节镜辅助下改良髌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支持带紧缩治疗急性髌骨脱位22例25膝。男5例,女17例;年龄14~34岁,平均23.6岁。均突发于屈膝活动过程中。左侧11膝,右侧14膝。出现症状至入院时间为1~10 d,平均5.9 d。患者均为外侧脱位,其中14例脱位后自行复位,8例入院时仍呈脱位状态,给予手法闭合复位。检查示膝关节脱位恐惧试验均为阳性,被动活动受限,其中15例浮髌试验阳性。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2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7个月。术后3个月内,12膝出现髌骨内侧皮肤穿刺处凹陷,10膝出现髌骨外侧疼痛,15膝出现髌骨内侧紧绷牵拉感,经理疗康复后均逐渐自行消失或好转。随访期间无复发性髌骨脱位。术后1年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96.6±4.5)分,高于术前的(67.3±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41,P=0.003);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1.8±0.4)分,低于术前的(6.5±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4,P=0.040)。术后1年患膝功能采用Insall评分标准,获优18膝,良5膝,可2膝,优良率92%。结论 关节镜辅助下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支持带紧缩治疗急性髌骨脱位,创伤小,恢复快,早期临床疗效满意。
- 唐恒涛苏训同王义隽金大地赵亮
- 关键词:急性髌骨脱位关节镜疗效
- 关节镜下射频消融治疗臀筋膜挛缩症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评价关节镜辅助射频消融技术治疗臀筋膜挛缩症的疗效。[方法]自2008年6月~2009年7月行关节镜下射频消融术治疗臀肌挛缩症患者28例,男17例,女11例;最大年龄38岁,最小12岁,平均22岁,患者取侧卧位,术前标记坐骨神经走行、股骨大转子、臀肌挛缩带位置,于大粗隆顶点前上2 cm为进镜观察入路,剥离器伸入皮下筋膜组织与臀肌挛缩带之间,扩张分离皮下组织形成工作腔隙,置入关节镜系统生理盐水扩张腔隙,于大粗隆顶点后下3 cm为器械入路及排水出口。关节镜辅助下用射频消融电极逐层切断并松解臀肌挛缩纤维束带,至髋关节弹响消除、活动度接近正常为止。[结果]随访6~18个月,平均11个月。所有患者伤口全部一期愈合,无血肿形成,无神经损伤并发症。根据疗效评价标准进行手术前后疗效对照。疗效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关节镜下射频消融技术治疗臀肌筋膜挛缩症比传统的开放手术切口小,术后组织反应轻,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和康复,疗效显著。
- 唐恒涛苏训同金大地赵亮燕华
- 关键词:关节镜检查髋关节
- 氟比洛芬酯在膝关节置换手术后的应用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对膝关节置换手术后患者运动痛及功能恢复的镇痛的效果。方法本组333例TKA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方式随机分为二组:A组PCA镇痛+氟比洛芬酯,B组PCA镇痛。记录两组各时间点的VAS评分,镇静状态评分,活动度评分,安全评价指标。结果二组之间VAS评分(t=2.900,P<0.05)、活动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7,P<0.05),镇静状态评分无统计学意义(t=1.337,P>0.05)。恶心、呕吐、瘙痒、运动及感觉障碍,A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氟比洛芬酯用于膝关节置换手术,术后静脉镇痛效果确切,镇痛满意度高,可安全用于膝关节置换患者手术镇痛,值得推广。
- 赵亮王义隽金大地苏训同燕华
- 关键词:氟比洛芬镇痛
- 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硫酸钙人工颗粒骨椎体成形术治疗新鲜胸腰椎骨折被引量:19
- 2008年
-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钉复位固定结合硫酸钙人工颗粒骨椎体成形术治疗新鲜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撑开复位后经单侧或双侧伤椎椎弓根向复位的椎体内植入硫酸钙人工颗粒骨35例,术后观察骨折椎体前后缘及椎体中央高度压缩率变化,Cobb角改善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术后末次随访测得椎体前、后缘及中央高度压缩率及Cobb角,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术后即刻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例脊髓神经不完全损伤患者,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标准评定,术后神经功能均有1级或1级以上的恢复,骨折椎体高度恢复并维持良好,无植骨操作引起的神经血管并发症。结论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结合硫酸钙人工颗粒骨椎体成形术能恢复椎体高度及强度,改善椎体经终板塌陷的复位效果,且更安全,不会渗漏至椎管内造成严重并发症。
- 王洪伟阮美树乔巨峰高峰杨海宝陈广辉孙连星苏训同汤奇
-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椎体成形术内固定人工骨
- 关节镜下前后交叉韧带急性损伤一期重建的近期临床评估
- 2013年
- 目的关节镜下一期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后交叉韧带(PCL)急性损伤的近期临床疗效评估。方法 2008年12月~2012年3月共收治16例膝关节前后全脱位患者,均为ACL与PCL完全断裂。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及手术者的经验和习惯,选用自体或同种异体肌键组织作为供体,个体化的制定单股单隧道或双股双隧道来重建ACL、PCL股骨端均以Endobutton带袢钢板悬吊固定,胫骨端以可吸收挤压钉固定之。手术后均积极的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3~12个月(平均7个月)的随访,Lysholm评分术前(38.3±8.3)分,术后(91±4.8)分,前后抽屉试验均为阴性。结论早期重建ACL、PCL的急性损伤有良好的近期效果。
- 苏训同赵畅赵亮燕华唐恒涛
- 关键词:关节镜急性损伤
- 肩袖钙化性肌腱炎急性发作的关节镜治疗被引量:13
- 2017年
-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肩袖钙化性肌腱炎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 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科骨外科共收治13例肩袖钙化性肌腱炎急性发作患者。手术采用全麻、侧卧位,常规入路,找到钙化灶,用探针作探查即可以看到牙膏样的乳白色稠状物流出即可确定。对于小于0.5 cm的病灶仅作清除即可,不影响肩袖的完整性;对于较大范围的病灶,即损伤滑囊面直径超过1.5 cm或厚度超过1/2的患者进行扩大清理及肩袖修复术,包括周围变性硬化的组织一并切除,于前侧作一辅助切口,将近端肩袖组织拉回其止点处,作单排或双排铆钉缝合固定。术后肩部冰敷24~48 h,前臂悬吊胸前固定3周。分别于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测量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UCLA评分)和拍摄肩关节X线正侧位片,记录手术并发症。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对UCLA评分进行分析。结果所有病例术后疼痛即刻消失,经过3~12个月随访,UCLA评分由术前的(12.5±2.5)分提高至末次随访的(35.2±4.0)分,术前与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17,P<0.05)。术后复查X线片,示患侧肩关节钙化灶被清除。无1例发生肩关节僵硬、肩袖撕裂或新的钙化灶。结论关节镜下手术治疗急性肩袖钙化性肌腱炎疗效肯定,术中彻底清除病灶的范围是取得疗效的关键,缺失的部分进行肩袖的重建。因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关节镜下手术治疗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急性肩袖钙化性肌腱炎的手段,值得推广应用。
- 吴桂勤苏训同蔡道章方航潘剑英
- 关键词:回旋套钙化肌腱病肩关节关节镜